APP下载

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黑龙江省对外开放新局面

2020-03-22

奋斗 2020年24期
关键词:试验区跨境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要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贸易创新发展,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这为黑龙江省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指明了方向。黑龙江省应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围绕省委提出的“十大突破”,聚焦对外开放新机遇,培育融入“一带一路”发展新优势,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塑造中俄合作桥头堡,建设自贸区对外开放新高地,大胆创新,先行先试,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我省对外开放新局面。

一、以自贸区为先导,带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建立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战略举措。黑龙江自由贸易区对于推动我国和俄罗斯乃至东北亚的经济合作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黑龙江自贸区还可以通过外向化带动东北经济振兴。

自由贸易试验区、跨境经济合作试验区建设作为省委、省政府“一窗四区”建设的重要内容,2019年取得重大突破,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哈尔滨、黑河、绥芬河三个片区建设全面启动,对标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世行评价体系,开展营商环境评价整改,自贸试验区整体营商环境大幅提升。自贸区挂牌以来,新签约项目94个,投资额1753.65亿元。跨境经济合作试验区破题,探索对接俄自由港和跨越式发展区政策,在我方一侧先行推进跨境经济合作试验区试点,黑河、绥芬河、东宁三个片区挂牌运行。省政府出台《支持跨境经济合作试验区建设若干政策》,加快跨境经济合作试验区建设步伐,已开始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等工作。向上积极争取中俄双方在国家层面合作建设。

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探索拓展至技术贸易、服务外包、维修服务等服务贸易领域,待条件成熟后,逐步将服务出口退(免)税申报纳入“单一窗口”管理。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全面实施货物状态分类监管。扩大第三方检验结果采信商品和机构范围。创新出口货物专利纠纷担保放行方式。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优化鲜活产品检验检疫流程,研究与周边国家确定鲜活农副产品目录清单。优化生物医药全球协同研发的试验用特殊物品的检疫查验流程。支持在自贸试验区符合条件的片区设立综合保税区。

二、以签署RCEP为契机,实施更大范围的对外开放

2020年11月15日,历经8年的研究规划、谈判磋商和协议制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终于签署。一个全球最大的自贸区——涵盖约35亿人口、GDP总和达23万亿美元、占全球经济总量1/3的超级经济圈将应运而生。成员国包括东盟10国与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这15个成员国的总人口、经济体量、贸易总额均占全球总量约30%。RCEP的签署,对中国而言,在外经贸领域是仅次于WTO的标志性事件。RCEP不仅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自贸协定,而且是一个全面、现代、高质量和互惠的自贸协定。其中,货物贸易零关税产品数整体上超过90%。服务贸易和投资开放水平显著高于原有的“10+1”自贸协定。

RCEP是一个包容、合作、共赢的协定,既有发达国家如日本、韩国,也有发展中国家如中国,还有发展水平不太高的国家,尽管各个国家发展阶段不同、社会制度背景不同,但在短时期内能签署协定,表明各国有着共同的愿望,通过削减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同中国分享发展经验,并将中国市场发展成为全球市场。RCEP新增了中日、日韩两对重要国家间的自贸关系,使区域内自由贸易程度显著提升。根据国际智库测算,2025年,RCEP可望带动成员国出口增长比基线多10.4%。财政部方面则坦言,RCEP顺利签署,对增强各国疫后经济恢复、促进长期繁荣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贸易自由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将更大促进区域经贸繁荣,协定的优惠成果直接惠及消费者和行业企业,将为丰富消费市场选择、降低企业贸易成本发挥重要作用。

以此为契机加强黑龙江省与日本、韩国、朝鲜、蒙古等国的合作,势在必行。黑龙江省应紧紧抓住机遇推动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快推进全方位对外开放。

三、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推动更宽领域的对外开放

黑龙江省要逐渐从对外贸易为主转向产业合作为主。积极扶持高端装备、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推动国防工业体系与地方工业体系深度融合,积极发展航空航天、海工装备、新材料、新能源、医疗器械、人工智能等军民融合重点和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金融、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和寒地冰雪经济,建设对俄罗斯及东北亚全面合作的承载高地和联通国内、辐射欧亚的国家物流枢纽,打造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增长极和示范区。

发展跨境能源资源综合加工利用、绿色食品、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康养、沿边金融等产业,建设跨境产业集聚区和边境城市合作示范区,打造沿边口岸物流枢纽和中俄交流合作重要基地;发展木材、粮食、清洁能源等进口加工业和商贸金融、现代物流等服务业,建设商品进出口储运加工集散中心和面向国际陆海通道的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打造中俄战略合作及东北亚开放合作的重要平台。

四、以科技合作为引领,拓展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

当今世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旋律。真正能构筑起国际经济合作的基础应该是产业科技合作。加强国家科技合作有利于合作共赢。从某种意义上讲中俄产业科技合作是实现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基础与核心,只有加大产业科技合作的深化,才能从战略上巩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确立新的“合力”合作理念,国际科技合作才能长期、稳定、规范发展,才能真正调动起各方的积极性,也才能通过科技合作实现各国经济的共同繁荣。推进国际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方面合作,通过建立中俄航空工业研发中心、国际新材料研发中心、农业与食品工业研发中心等,建立对外科技创新服务体系、高科技产业欧亚市场战略联盟和国际创新创业平台。

合作方法要不断创新。对外科技合作除了传统的成套设备进出口外,还应采用技术许可、技术转让、顾问咨询、技术服务、人员交流培训、合作生产等多种形式,在多层面上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和技术贸易。在引进人才的方法方面,可直接引进,也可通过在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合资、合作企业的方式引进人才;可采取人才、技术、设备甚至原料入股等灵活多样的方式,以加大引进国际人才的力度。过去对外科技合作中基础合作的比重较高,对应用技术方面的合作重视不够,今后应加强应用技术方面的合作。

五、以改革创新为路径,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黑龙江省自贸区发展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全面落实中央关于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建成向北开放重要窗口的要求,着力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打造对俄罗斯及东北亚区域合作的中心枢纽。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深化金融领域创新、培育发展新动能、建设开放合作高地、财税支持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经过改革探索,对标国际先进规则,形成更多有国际竞争力的制度创新成果,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努力建成营商环境优良、贸易投资便利、高端产业集聚、服务体系完善、监管安全高效的高标准高质量自由贸易园区。

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支持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政策试点,支持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鼓励企事业单位采取科技成果作价入股、股权期权激励、优先购买股份等方式,奖励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经所在单位同意,按国家有关规定可在科技研发企业兼职并获得报酬。允许高校、科研院所设立一定比例的流动岗位,吸引具有创新实践经验的企业家、科技人才兼职。推进黑龙江与广东对口合作,复制推广粤港澳大湾区先进经验,建设深圳(哈尔滨)产业园区。支持哈尔滨片区设立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支持新建扩建黑龙江石墨新材料实验室、哈尔滨网络安全实验室等创新平台。

支持开展国际人才管理改革试点。开展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试点。允许在中国高校毕业的优秀留学生在自贸试验区就业和创业。探索高校国际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制度。支持企业设立高寒、边境地区人才津贴。对企业为解决关键技术难题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智力的,按引进境外技术、管理人才项目给予立项支持。

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研究开展直接投资、外债和境外上市资本项目外汇收入结汇支付便利化试点。在依法依规前提下,允许非银行支付机构选择自贸试验区内有资质的备付金银行开立跨境人民币备付金账户。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允许金融机构和企业从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融入人民币资金,并纳入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支持自贸试验区内金融机构依法依规参与租赁业境外融资、远期结售汇、人民币对外汇掉期、人民币对外汇期权等涉外业务试点。

猜你喜欢

试验区跨境
立法护航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解读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18个自贸试验区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跨境外币清算:从“走出去”到“连起来”
农村改革试验区:226批次任务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各试验区先行先试 探索创造模范做法
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展望
4个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实施率超过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