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逻辑中理解新发展阶段

2020-03-22

奋斗 2020年24期
关键词:机遇期中华民族现代化

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是把握“十四五”规划建议的逻辑主线。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这是我们党深刻把握国内国际发展大势作出的重大战略论断,对于新发展阶段的认识应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逻辑中去考察。

一、寻求民族复兴和现代化之路的历史溯源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追赶世界先进水平是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梦想。

落后就要挨打催生了民族复兴的历史课题。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从而导致了“农村从属于城市,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东方从属于西方。”这段论述,为我们认识鸦片战争的缘由和实质提供了理论依据,鸦片战争就是西方资本扩张的必然结果,就是工业文明超越农耕文明的必然结果,使中华民族被迫卷入到西方的工业文明当中,也成为了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打醒了中国人,认识到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由此产生了两大历史性课题:国家独立、人民解放,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这两大历史性课题的实质就是通过追赶世界的先进水平而实现历史性超越,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现代化是同一历史进程的两种表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实现现代化的使命导引,实现现代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前提。

民族复兴和现代化之路的艰辛求索。从洋务运动到辛亥革命,无数的仁人志士历尽千难万险,苦苦寻找民族复兴和实现现代化之路。孙中山先生的建国大纲被称为是近代中国谋求现代化的一份蓝图,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件下,在帝国主义的侵略掠夺之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现代化不可能实现。新中国的建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现代化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1956年毛泽东同志就提出,我国人民应该有一个远大的计划,要在几十年内努力改变我国在经济上和科学文化上的落后状况,迅速达到世界上的先进水平。1964年12月,周恩来总理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提出,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可以分两步来考虑:第一步就是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

框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坐标。开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以后,党的十三大明确而系统地阐述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即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第一次把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上了日程,规划了时间表。进入新世纪,在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之后,我们党又提出到建党一百年的时候,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三十年,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党的十九大宣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明确提出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把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提前了15年。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在这样的历史时刻,宣布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就是标志着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大跨越,就是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二、进入新发展阶段的重大意义

正确判断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历史方位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取得世所罕见成就的重要经验。党的十三大指出:正确认识我国社会所处的历史阶段,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是我们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和政策的根本依据。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1987年我们作出了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大判断,之后每隔10年,我们都对初级阶段的阶段性特征进行概括和阐释,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强调这个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从党的十九大到党的二十大,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而2020年就是这个交汇期的交汇点。在这一年,第一个百年目标要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要开篇,即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

这个新发展阶段将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的目标起好步、开好局。“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面对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凸显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不懈奋斗,使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2019年,我国人均GDP达到10276美元,比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9040美元)高出13.7%,接近高收入国家分组的下限水平(12235美元)。脱贫攻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果,“十三五”时期累计有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即将历史性地解决绝对贫困问题,率先实现联合国减贫计划,也实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摆脱绝对贫困的夙愿。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为全球生态治理作出了积极贡献。这表明,“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基于此,我国进入了新发展阶段,开启“十四五”时期就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承上启下的阶段,将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起好步、开好局。

这个新发展阶段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夯实坚实基础。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创造了世所罕见的两大奇迹: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国又实现了两个率先:率先控制住了疫情,率先实现了经济正增长。在新发展阶段,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要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从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这个新发展阶段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提供世界样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实现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在人类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工业化的国家不超过30个、人口不超过10亿。我们这个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实现了现代化,意味着比现在所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还要多的中国人民将进入现代化行列,其影响将是世界性的。当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不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而是走社会主义道路成功建成的现代化强国时,我们党领导人民在中国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将更加充分地展示出其历史意义。据此,在这个新发展阶段我们要回答的问题是要建设什么样的现代化,怎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代课题。我们要建设的是中国式的现代化,即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在新发展阶段,我们将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三、新发展阶段要把握的着力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既带来一系列新机遇,也带来一系列新挑战,是危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新发展阶段要把握的着力点有三个方面。

一是把握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对重要战略机遇期的认识来自2002年党的十六大的判断:综观全局,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战略机遇期是指国际国内各种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的,能为国家(地区、集团)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机会和境遇,并对其历史命运产生全局性、长远性、决定性影响的某一特定历史时期。20年过来了,重要战略机遇期还存在吗?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深入分析了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十四五”时期战略机遇期的新特征有三:其一,风险与机遇的界限模糊了,机遇中有风险,风险中有机遇;其二,机遇的主观性在增强,机遇的程度往往取决于抓机遇者的能力;其三,风险与机遇的相互转化速度在加快,一个机遇在短时间内就可能转化成风险,反之亦然。我们要抓住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辩证认识机遇和挑战的关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为推动“十四五”期间的发展赢得先机、赢得主动。

二是把握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特别是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十四五”规划建议强调要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举国体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一方面充分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让企业在创新当中挑大梁,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总之,高质量发展就是由老四高(高消耗、高投入、高污染、高人力)向新四高(高科技、高智能、高绿色、高人文)的转变。

三是把握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考察深圳,寓意非凡。在深圳,他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改革又到了一个新的关头,要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要继续把握好改革和发展的内在联系,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深刻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阶段性新特点新任务,紧扣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紧盯解决突出问题,提高改革的战略性、前瞻性、针对性,使改革更好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推动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

猜你喜欢

机遇期中华民族现代化
论新时代的战略机遇期:源起、现状与未来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迎来境外贷款业务机遇期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全球价值链重塑战略机遇期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民间投资迎来大有作为的机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