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探究

2020-03-21徐嫣然薛玉琴

鄂州大学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培育价值观思政

徐嫣然,薛玉琴

(青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青岛266071)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1]深刻分析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存在的问题,进而探索有效的培育路径,对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复杂的社会环境加大了培育难度

1.西方文化的不断冲击

改革开放后,我们看到西方国家正以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向中国大学生传播西方的政治、文化和价值观。一方面,西方国家通过交换生政策、影视广播、互联网等影响,使大学生对资本主义下的自由与民主产生向往。大学生在盲目追求拜金主义中获得自我利益的成就感,开始追求个人主义而忽视集体主义。另一方面,西方国家通过主流媒体、新闻人物等与对我国进行歪曲丑化,大肆攻击我国的政治制度,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企图动摇大学生的政治信仰。这不仅使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怀疑,而且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2.多元文化的快速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加速繁荣和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文化多元化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一方面市场经济的成功带动了文化的发展,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所决定的经济主体多样化、经济成分多样化为多元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复杂的社会结构、快速传播的信息、多变的文化环境加速了多元文化的发展。大学生受其成长环境、教育环境、社会发展的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关于价值观的自我看法。这种看法不再受父母、教师的把控,而是根据多元文化进行的自主选择。这种自主选择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必然会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

3.信息化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

据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我国网民规模达8.29亿,全年新增网民5653万,互联网普及率为59.6%,较2017年增长3.8%。”[2]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学生查找信息更加便捷,获取途径越发广泛,网络等新闻媒体在信息数量、传播速度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因此,大多数的大学生更愿意选择上网来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网络具有两面性,它在满足学生获取信息、娱乐需求的同时也将非主流价值观带入大学生的视野中。虚拟的网络世界向大学生提供不经过筛选的海量信息,使他们一时之间不能准确辨别信息的正误,容易导致他们价值观混乱。

(二)培育方式存在缺陷

1.思政课程创新力、实践力有待加强

思政课是培育大学生价值观的主要途径。思政课传统的授课方式虽然便于广泛开展教育,但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和亲和力。首先,传统的授课方式与大学生活跃的思维方式和独特的认知视角不相适应。有意义的思政课是教学的第一要求,但新时代的思政课在追求意义的同时应该更“有意思”,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求。在信息化网络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进行课程创新、如何通过“有意思”的教学方式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是教师首先应当考虑的问题。

其次,“大学生是否接受一种价值观和这种价值观能否与自己的社会生活经验相印证是紧密相连的”。[3]大学生通过课堂获取理论知识,如果缺乏自身实践产生的直接经验,就会影响到他们对某种价值观的接受度。

2.多种教育资源未形成巨大合力

首先,思政课与学生管理工作的配合度不高。课堂教育和学生日常管理是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主阵地,学生管理不能仅停留在学生不犯错,要深入教育教学,与思政课堂形成配合产生巨大合力。其次,校园文化与价值观教育融合性不强。在突出学校特色的同时,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让大学生在校园文化中潜移默化受到熏陶。

(三)高校大学生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1.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广度和深度偏低

“认同是践行的起点,关系到践行的方式和最终的效果,较高层次的价值观认同可以形成更好的践行动力,推动实践主体按照价值观的内在要求开展自身的行动,反之会出现价值观宣导积极和践行消极并存的困境。”[4]当前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广度和深度普遍偏低。首先,大学生更加注重个人层面。具体表现为大学生的价值观更注重贴近实际、贴近个人利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价值功能、社会意义缺乏系统的认识。其次,大学生的认同主要是情感认同。具体表现为大学生更多地停留在浅表层次,没有将二十四字的深刻含义了然于胸,缺乏深层次的理论认同和实践认同。

2.抵御非主流价值观的能力较差

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和社会文化的加速繁荣使价值观多元化的趋势不断加深,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维方式、是非观和义利观。一方面,市场经济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大学生提供了发挥本领的平台,但是由于缺乏对于市场经济的深刻认识,缺乏对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的充分思考,部分大学生抵抗不住市场经济的利益诱惑,滋生功利主义、个人主义等非主流价值观。另一方面,我们正处于文化相互交融、百花齐放的时代,西方政治文明的不断渗透,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的加速传播,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大学生价值观的培育难度。大学生正处于情绪波动大、乐于接受新事物、具有强烈求知欲的思想活跃期,如果不加以科学引导,大学生难免会受到非主流价值观带来的不良影响。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一)优化培育环境,加强网络引导

1.优化社会环境

为了使大学生能够形成正确价值观,不仅要优化文化环境,更要优化社会政治、市场经济的环境。

首先,“所谓社会文化环境,主要是指经由渗透在环境中的教育因子来对人的思想、意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进一步影响人的价值取向与行为表现。”[5]社会文化环境的创造要以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和人民群众特别是大学生群体的需求为出发点,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实践活动,充分利用纪念馆、博物馆等文化载体的宣传功能,同时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弘扬先进文化、继承优秀传统的文化活动场所,让大学生在充满文化气息的环境中成长,深刻体会核心价值观的要义所在。

其次,社会政治环境涉及国家的政治制度、政治权利与义务等方面的内容。国家不仅为大学生学习先进知识、了解世界提供了有效途径,而且为大学生的未来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在这个百花齐放的新时代,对于西方政治文明带来的冲击,政府应该有充分的准备和应对措施,要充分利用网络、报纸、学习强国软件等途径引导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最后,市场经济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过程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市场经济的发展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发挥本领的平台,但也会产生只顾追求个人利益、丢失是非标准等负面影响。政府需要适当的加强行业约束,完善法治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标准制定行业规范,道德与法治双管齐下,将市场经济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2.加强网络监管

首先,应该加强对网络的监管,特别是针对影响力较大的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筛选有害信息,坚决杜绝垃圾信息在网络上传播。健全法律制度,关闭涉及暴力、黄色、迷信等“擦边”网站,依法处理情节严重、屡教不改的网络违法行为。

其次,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将学生喜欢搜索的热点问题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开发学习型网页或软件。“大学生浏览思想政治教育类主题网站和高校微博微信平台的频率越高,其社会心态越积极,政治认同和道德认同度也越高,由此可见其中蕴含强大的育人潜力。”[6]例如学习强国软件为大学生查阅国家政策、了解党的思想、继承传统文化提供了有效学习途径。高校应该学会使用网络,在不断完善教育网站的同时,积极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传播与核心价值观相关的文章或践行核心价值观榜样的故事,通过网络的正确引导达到培育的目的。

(二)创新培育载体,形成培育合力

1.创新教学方式,理论与实践齐头并进

高校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式,使大学生提高境界,做到知行合一。

首先,教师应该创新授课方式,由传授“知识的正确答案”到学生自己寻找“正确答案”。习近平在思政课座谈会上强调:对学生的教育要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思政课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故事分享、翻转课堂等有趣的教学方式将新时代的特色所在和理论成果展现给学生,在不断启发中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答案”,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其次,开展价值观培育活动。除了举办多种多样的“主题”活动外,高校应该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大学生在实践中完成其主观世界的再次构建。例如通过组织参观党史陈列馆、红色革命基地、博物馆等活动,让大学生真切地了解民族历史、国家荣耀;组织乡村帮扶活动,让大学生感受真实的社会状况,体会人间百态,逐步将对价值观的认知上升到社会、国家的层面,使大学生真正肩负起时代所赋予的责任和使命。

2.提高学生工作与思政课的配合度

学生工作和思政课都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环节,要着力提高学生工作与思政课的配合度,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教育资源的巨大合力。

首先,辅导员要提高自身学识。辅导员是管理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思想动态的主力军,与学生更加的贴近。辅导员的工作不仅要保证学生不犯错,更要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在日常管理中帮助学生辨别价值观的真伪。这就要求辅导员要及时更新理论体系,提高自身学识,更好地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同时辅导员要加强与思政课教师的交流和沟通,及时掌握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他们关心的热点问题,提高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准确性。

其次,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共同参与学生管理工作。高校辅导员专业出身多种多样,学生工作对很多辅导员来说是一个全新的“专业”,而辅导员日常管理事务繁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其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思政课教师有着较强的理论和专业素质,但缺乏学生管理的实践经验。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共同参与学生管理工作,可以互通有无,取长补短,更好地解决学生中存在的思想问题和其他实际问题。

3.丰富校园文化,提升校园文化影响力

第一,加强校园的物质文化建设。物质文化是校园的直观表现,是弘扬价值观的宏观条件。校园的一草一木、装修设计、教学设施、校园布局都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营造出良好的文化氛围。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要体现科学性和教育性,爱惜草木的文明标语、校园名人石像的设计摆放、教学楼走廊的名人名言、校园宣传栏的实时动态,都要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大学生耳濡目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

第二,加强校园的制度文化建设。制度具有约束力、强制力,它规定着教师与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正误。要加强校园文化制度建设,可以在健全学校制度体系的同时将其印刷成册,让老师和学生方便学习;开展制度知识竞赛,制定恰当的奖惩制度,使学生充分掌握具体内容,逐渐形成自我激励、自我监督的良好品质。

第三,加强校园课余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力、表现力,还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文化的熏陶。高校可以通过举办文化艺术节、参观校史馆等活动,使学生将校园文化传承下去;可以通过邀请优秀校友回校演讲,利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积极向上;还可以通过组建篮球队、舞蹈队、合唱队及举办相关比赛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合作能力和竞赛精神。

(三)提升培育主体,增强价值判断能力

1.加强自身理论修养,做到知行合一

理论是行动的前提,大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要对理论有实质性的思考,知道为什么要学习核心价值观,学习这些理论对自身、对社会有什么意义,才能真正对行动起指导作用。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应该对所学的理论知识有所钻研,多翻阅、浏览资料,同时充分利用闲暇时间参加交流会、讲座等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储备丰富的理论只是价值观培育的一个环节,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理论的同时不断去实践。实践是一个试误的过程,通过参与各种各样的活动,排除不符合价值观的理念和行为,以完善自己的价值观。实践过程的关键所在就是学生要善于反思自己、善于自我批评。在实践中产生的错误要及时改正,这样大学生可以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及时改正背离价值观的行为,形成正确的认知,做到知行合一。

2.提高价值判断的能力,做到明辨是非

首先,大学生应该坚定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对于任何途径传播而来的非马克思主义坚决抵制。大学生要坚定自己的政治信仰,积极主动了解国家发展现状,正确看待现存的社会问题,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时刻保持警醒的头脑。

其次,大学生要主动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大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才能逐步形成明辨是非、判断对错的能力,才能真正提高大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通过参与社会实践,使大学生了解市场经济不只是盲目追求自身利益的经济活动,更是为国家富强创造物质基础;通过参与政治活动,使大学生在行使自己的权利与义务中,体会我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通过参与文化活动,使大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在文化交流中传播中华优秀文化。

猜你喜欢

培育价值观思政
我的价值观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