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道德叙事在幼儿德育中的价值与运用

2020-03-21梁瑞琪

鄂州大学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道德德育情境

梁瑞琪

(韶关学院韶州师范分院,广东韶关512005)

道德叙事是幼儿道德教育相当重要的一种方法,“儿童的思维是一种叙事性思维”[1],这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我们在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时,要遵循不违背儿童叙事性思维的原则。,进而传达契合儿童心灵的道德情感、道德知识和道德核心价值。幼儿的道德教育不是知识的灌溉,而是要注重品德的培养,使他们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与此同时,德育方式应是师生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实现寓教于乐的道德教育方式。

这就需探究道德叙事的理论内涵,明析其价值,在幼儿德育的实践应用中具有一定的意义。

一、道德叙事的内涵

在丁锦宏《道德叙事:当代学校道德教育方式的一种走向》一文中,提及了道德叙事是指叙事主体运用口头或书面的话语,借助对道德故事或事件的叙述,包括自身经历、寓言故事、神话传说、童话歌谣、人文典故等的叙述,传递道德价值,促进受教育者的道德成长的一种活动过程。[2]

道德叙事是一种以道德教化为主体,将叙事融于教育的叙事类型。首先,道德叙事是一种讲故事的教育活动,活动的展开必然离不开参与者,在幼儿德育中,道德叙事的参与者是教师及家长(即教育者)和幼儿(被教育者);同时,道德叙事需要以一定的媒介进行传播,它的媒介为蕴含特定道德知识、道德情感、道德价值的道德故事或道德事件[3]。最后,活动的展开必然是因为有某种目的的推动,道德叙事这种教育活动应用在幼儿教育中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幼儿品德的发展。由上分析可以得到道德叙事的具体涵义,道德叙事是指教育者通过为幼儿讲述或记录道德故事与事件、传授道德知识、激发道德情感和明确道德价值,以促进幼儿品德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

二、道德叙事在幼儿德育中的价值

作为一种不断继承与发展的道德教育方式,道德叙事必定有着其他德育方式所没有或表现得不出色的功能与价值。

(一)道德叙事促进幼儿的道德认知

道德叙事为什么能在幼儿德育中有效地发挥作用呢?首先,儿童的思维是一种叙事性思维[4],换言之,儿童的思维与心智是一种叙事性构成。儿童常常把他们探索的外部世界当作是有生命(泛灵论)、有联系、有故事的世界[5]。儿童的思维构成一定程度上要求幼儿德育需重视“叙事”并依靠生动形象地讲述道德故事,从而向幼儿传授道德知识和传递道德情感,而非讲述抽象枯燥的条文条例。而幼儿的思维方式决定了其理解事物及学习的方式是一种感性的体验与模仿。道德叙事符合并可以满足这个条件,它能够为幼儿提供一个客观的学习榜样。其次,在道德叙事中,僵硬的概念知识或高度简化的、抽象的道德规范、教条可以与故事相互融合,唤醒道德知识背后的人物、事件、情感所蕴含的道德智慧,回归经验的怀抱。从而,形成一种富有情节性、具有教育意义、有趣的道德事件或故事。它顺应着幼儿好奇、爱幻想的天性,深受幼儿喜欢,吸引着幼儿进入情境并理解情境。同时,道德叙事给幼儿带来的不仅仅是道德知识,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熏陶,一种价值观的教育。

(二)道德叙事有利于幼儿的主体性发展

道德叙事的主体多样性特征肯定了幼儿在道德叙事中的主体地位,同时要求叙事者在组织叙事活动时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幼儿主体性的发展。道德叙事在内容上强调的是从幼儿生活世界出发,重视幼儿的自我感受,选取富有生命力的道德故事、道德事件等内容。当幼儿在看到、听到或读到一个情感充盈的道德故事时,可以直接接受从字里行间里传递过来的情感,引起共鸣或情感冲突而产生新的道德认知、新的道德情感体验;在叙事过程中注重幼儿的参与和体验,给予他们“说”的机会表达自己的感受。道德叙事是一种叙事者与倾听者平等交流,相互信任的一个情感互相传递的过程。在这个叙事过程中,打动人的不是所谓的权威或所谓的“以理服人”,而是富有情感的情节讲述,让倾听者感同身受,引发他们的道德共鸣,促使其接受道德的感化。倾听者不仅仅是在听一个故事,而是作为主体在感受着这个过程所带给他们的情感体验,以建构自己的道德生活。在这种轻松自由的情境氛围中,每个幼儿都可以感受到自我思考和情感的满足,既向别人展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又会在别人分享的感受中获得一种关于道德生活的新的感受,并终将获得最适合他自己成长和发展的方式,从而趋向发展成为自己渴望成为的那种主体。

(三)道德叙事催生幼儿的道德行为

“道德教育是为了促发个体的道德体验而进行的教育”[6],道德叙事则是幼儿抒发道德体验的“催化剂”。道德叙事过程中,叙事者在讲述故事,传递道德情感的同时也给人们创设了一个有着具体人物的行为模式及动机的情境,并且在整个叙事过程中都无可避免地包含着叙事者对该人物行为及动机的理解和阐释。毋庸置疑的,这些内容都带有一定的引导和示范的榜样作用,并在这样一个不断交往的过程中触动倾听者的心灵,引导其思想和行为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道德叙事给幼儿营造了宽松自由的氛围,承认其主体性,给予他们自主体验、收获成长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通过不停地听、看、说等一系列活动,积极能动地与环境相互作用,抒发道德体验,促进内在道德意识的提升。换而言之,道德叙事直接或间接地驱动着道德学习者去践行榜样性质的道德行为,催生着源源不断的道德行为。

三、道德叙事在幼儿德育中的运用

新的研究指出:“道德叙事教育确实是一种适合儿童叙事思维的德育方式”[7]为了能够发挥道德叙事在幼儿德育中的作用,需贯彻以下的实践应用策略。

(一)用时代感、生活化的内容充实道德叙事

要想道德叙事能在幼儿德育中顺利展开,前提是故事要“好”,故事质量的好坏与否其实与德育效能呈正比的关系。无论是经典的道德故事还是道德生活中的事件、经验,它在道德叙事中最终以具体形象的情境形态出现。但叙事内容所蕴含的价值不同,道德叙事在德育中的效能也就不同,为使道德叙事发挥其最大效能,则需对叙事内容进行严格的挑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道德叙事中,通过道德叙事来加强孩子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理解。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娃娃抓起”的德育宗旨,有力保障德育的高效性及针对性。

同时,道德与生活是交织渗透在一起的,生活中的大事小事以及种种现象都和道德紧紧相连,人们在生活世界中亲身面对解决其提供的各种道德矛盾冲突情境,唤起内心的道德情感,提高自身的道德判断能力,才能获得确确实实的道德成长。从这个角度理解,道德叙事实际上就是将生活情境再次还原的过程。这就要求道德叙事要回归生活,注重日常道德小事的作用——以“真实”的生活事件来促进真实的学习过程。

(二)采用多样的道德叙事方式

道德叙事方式多种多样,文章重点介绍互动式教学和体验式教学两种方式。

1.互动式教学

道德叙事具有互动的特性,它实际上是一个互动的创造过程。为了充分发挥道德叙事在德育中的作用,教师及家长就要在道德叙事过程中注重“互动式教学”方式的采用。互动式教学是在平等的师生互动中,提高对儿童问题意识的培养,在师生间的不断探讨解决问题过程中,拓展思维宽度,完善教学模式,以促进儿童更加有效学习课程的过程。互动式教学是一个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构建对世界、对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认识的动态生成过程[8-9]。互动式教学源于多种教育资源动态互动作用而形成的发展过程,它不仅仅关注知识和技能的习得,更注重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知识创作,互相交流,共同发展。故在道德叙事过程中,教师要在掌控课堂教学的前提下,营造交互式教学氛围。同时,教育者要善于运用课堂的问题探讨和教学环境,注重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幼儿及幼儿之间的互动交流,将有助于幼儿对德育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促进幼儿品德行为的形成。

2.体验式教学

细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后,发现其所有内容都指向一个重点,那就是注重“体验”。它注重的是幼儿园活动中是否注重以幼儿为本;幼儿在活动中是否体验到乐趣。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组织活动时要注重“体验式教学”,德育中亦是如此。

“体验式教学”是指从学生的认识规律及特点出发,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10],是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11]、发展能力[12]、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13]。为了更好地贯彻“体验式教学”,需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在道德叙事内容选取上,尽量回归于幼儿的生活世界和个体对自我感受的这样一种体验内容,这种内容重在提供一种氛围,诱导幼儿参与其中,通过独特思维活动的发生、对自我的重新感受,并在这个氛围中互相影响获得新的体验和感受[14]。其次,体验是个体个性化的过程。在道德叙事过程中采用体验式教学模式,需特别注意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在这种模式中两者的关系应当是平等民主的。教师在创设情境后要给予幼儿自由,让幼儿从自己的心理需求和实际出发,自主地以自己的方式去体验、吸收、消化和生成自己的感悟,而不能在其中以居高临下的形象提出要求,从而干扰了幼儿的体验。最后,教师要注重“价值引导”。幼儿身心发展尚未完善,具有一定的不成熟性,需要教师对他们进行合适的价值引导。只有适当的引导,才能让他们在自由体验、自由感悟的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因此,教师在德育过程中要把握好幼儿学习的方向,给予幼儿支持和鼓励,引导幼儿体验道德情感,有助于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观[15]。

(三)注重道德叙事主体间的平等

“以幼儿为本”是《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提出的基本教育理念,这要求我们在活动中要以幼儿为主体,尊重幼儿,道德叙事过程中更是如此。幼儿有着自己独特感知世界和表达情感的方式,不能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更不能以道德权威者自居,使得幼儿以被动、静态的听众身份站在叙事边缘,而应给予幼儿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换而言之,道德叙事中,叙事者与幼儿应是充满信赖、充满自由、平等的关系。这种关系的确立,赋予幼儿道德叙事的话语权,才使得师生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得以自由对话和交流。从而为幼儿创设情境体验,营造出宽松自由的氛围。进而能够充分发挥道德叙事的效能,使得幼儿自发地反思、感悟,构建自己个人的道德体系。

总之,道德叙事以其重要的功能价值表明其在德育中的地位不可撼动,需继续深入挖掘道德叙事在幼儿德育中的价值,赋予其新的活力,为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提出的2035年“普及有质量的学前教育”这一主要发展目标而奋斗。

猜你喜欢

道德德育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