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视阈下的汉式时装推广初探

2020-03-21毛縯韬

鄂州大学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汉服时装社团

刘 力,毛縯韬

(安徽三联学院动漫与数字艺术学院,安徽合肥230061)

如今,在中国城市的街头巷尾不时能看到身着汉服时装的窈窕淑女三两成群,亦或是汉服打扮的孩童嬉笑玩耍,他们成为中国现代都市中最独特亮眼的存在。汉服文化正在我们这个时代迅速发酵崛起,悄然改变着我们的服饰观。汉服文化的蓬勃发展与良好的时代大环境、国民的文化意识觉醒息息相关,与近几年国民民族自信心的提高有着必然联系,成为这个时代最醒目的民族符号之一,可以说汉服的流行应时应景正当时。

自2003年民间汉服运动兴起以来,以互联网作为传播平台,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一定受众群体的各类汉服民间组织、汉服论坛网站,诸如大汉民族论坛、“汉知会”“汉网”“汉服荟”等等。

一、汉式时装概念及现状

虽然大众普遍对汉服的衣袂飘飘、褒衣博带怀着憧憬、向往的民族原生感情。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改良传统汉服使之适应现代社会是可行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具有市场潜力的。由此,汉式时装应运而生。

当下市场上所流行的“汉服”是带有汉风元素设计制作的汉式时装,属于泛汉服定义范畴。汉服只有结合了现代人的审美理念,符合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服饰造型,做到古着新穿才能更好地继承发展。汉式时装是传统汉服延伸到服装商业领域的一种改良升级,是从传承汉服文化中衍生出的一个新兴分支。其显著特点是将传统汉服提炼出适合现代人审美的特征元素,运用西式裁剪原理技术设计出更具功能性、更符合现代社会生活的商业改良汉元素成衣。汉式时装是现代人自然共生、追求本我回归的生活诉求与传统汉服天人合一、中和之美的古人制衣理念完美融合的产物。

(一)汉式时装的现状

汉式时装一经推出便在市场上掀起了强劲的古风热潮,首次有了融入现代社会一展风华的机会。事实证明,改良之路是正确的选择,是符合时代潮流的。拿浙江新兴电商品牌织羽集来说,该品牌自2016年由“星女郎”艺人徐娇连同载艺星辉公司联合打造至今,在淘宝平台已累积线上粉丝数达273万人次,月销售平均额达300-400万,成为名副其实的汉服时装领跑品牌。近十个同样品类风格定位的一批电商品牌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当前正是汉式时装电商品牌的红利期,该品类还属于蓝海市场阶段,意味着尚有值得运作的潜力商机有待开发。

(二)汉服市场的前景

虽然汉式时装在我国的发展时间并不算太长,但是其发展的速度是非常惊人的。汉式时装很好地迎合了中国市场的实际需求,而市场需求是该品类发展的前提,也是发展的必然方向。但是,汉式时装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不论是在业务的营运方法上还是在营销的手段和管理制度的拟定上都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需要从业者把准汉文化的时代脉络,掌好汉式时装商业推广的航行大舵,其发展必定后劲有余,前景光明。

二、校企合作开发汉式时装

根据汉式时装品牌销售数据可以看出,青睐且有购买意向的消费群体平均年龄为21.03岁,该年龄段又有着以学生群体居多、女生普遍多于男生的显著特征。[1]不难看出高中及大中专院校在校生是汉式时装的消费主力,那么这意味着校企合作开发汉式时装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一)合作开发的优势

于企业而言,能获取一手精准消费群体的产品诉求信息,在深入接触中探索并预测下一阶段即将出现或可能出现的新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前期市场调研成本,并在教学过程中为本企业各个岗位物色到潜力人才,在教学中加以具体岗位技能能力培养从而降低人才在岗培养成本,最终获得实际经济效益。于校方而言,这种校企合作模式,有利于进一步丰富完善实践教学环节,将当下最新的行业产业技术融入到各个实践环节中,缩短学校人才培养和用人单位实际需求间的距离。

(二)具体合作开发的方法

1.课堂上贯穿汉服内容引导

汉服的发展几乎贯穿整个中国服装史,教师应有意识地在教学中进行横、纵向联系。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特定时期服饰元素的提取创新设计,以课堂练习、讨论、作业等形式达到理实融合、教学做一体的教学目的。[2]同时,诸如服饰图案、传统手针工艺、立体裁剪等课程的部分环节可以在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完成,相关设计实际市场运用的终端环节可以在实践基地指导学生完成,使学生能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理解及提高实践转化能力。

2.社团的统筹协作

目前大部分的院校均有学生自发组织的汉服社团,成为推崇汉文化年轻人的理想部落。其中不乏具有一定服饰设计能力的服装专业学生,他们是汉文化推广的生力军,这股力量不容小觑。但调查中也发现,这些学生自发形成的社团有着组织活动难、经费不足、社员热情不长久的普遍现象。归根结底在于学生仅凭着从影视剧、图书海报乃至于动漫中所见的汉服形象激发的一腔热情无处着力,缺乏系统的规范引导,久而久之便转移了兴趣点。

校企合作模式刚好能弥补这一先天不足,将这股力量拧成一股强有力的绳。例如拥有江苏省百优社团头衔的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子衿汉服社就是校方有序引导的典型。[3]该社团通过汉文化的知识积累及积极开展汉文化活动、组织传统汉元素艺术品再创造等形式提升社团的人文素养水平,达到了显著成果。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可以借鉴该社团的部分举措,纳社团为汉服设计项目的辅助组织,使得社团相关活动更具系统性、文化性,再加以校方的制度保障,资金支持,必将走上一条良性发展道路。

3.成立项目课题研究组广纳人才

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为学生创新创业开拓思路、提升专业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指导老师通过组织学生申报与汉服乃至于汉文化相关的大学生创新项目、申报课题、参加设计大赛,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赋予新的生机。通过提供真实项目实践,帮助学生学会将工作与学习成功融合。特别是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在校就能接触到行业产业技术,感受企业文化氛围,帮助就业后快速从学生向从业者角色转换,顺利入岗。缩短学校人才培养和用人单位实际需求间的距离。

4.传播路径的全面扩展

通过对汉文化的传播路径分析,不难看出其主要路径是基于互联网平台,网络全媒体的传播形式进行推广的。[4]在校企协同合作的基础上,企业可通过校方的官方网站、校园论坛、微信微博公众号,乃至于学生个人自媒体抖音直播等形式补充完善互联网传播覆盖面。对于企业来说一方面节省了媒体宣传投入成本,另一方面精准靶向定位目标客户群,可吸引到更多有购买欲望的潜在消费者。[5]

企业可在校内通过开展大规模的问卷调查获取一手客户群信息,通过汉服课题组学生的整理汇总,大大节省前期调查的时间经济成本。并通过调研所得信息组建汉式时装与泛二次元结合的品牌孵化平台,通过网络内测、校园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打造集合线上线下渠道的泛二次元领域的品牌集成店,以小范围的学生自给自足校内经营为运营模式反复验证其市场可行性,以期最终投入实际生产营销中,降低投产风险。

5.高校教师的建策建力

高校教师大多是研究生硕士学历,科研能力较强,有着更深层次的理论知识储备、更高的设计眼界、丰富的设计经验以及扎实的裁剪功力,他们对产品市场化有一定的前瞻能力。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既能给企业注入一些新鲜血液,也能提高教师本身的设计实践能力,教师能更好地了解企业,了解业内的发展动态。为企业带来可观利润的同时也能将在一线所感悟的工作点滴反哺教学,使课堂知识与企业技能无缝对接,形成良性循环。

参加校企合作的教师队伍由服装设计专业的专职教学人员组成,核心骨干能力相对稳定有保障。合作企业可为专任教师提供技术开发软硬件与攻关、实习见习、挂职锻炼等机会平台,建立教师深入企业的有效机制。协助培养专任教师的汉式时装设计的实践能力。通过深入企业,进一步了解企业的情况,掌握汉文化衍生品在服装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同时,基地也聘请合作公司的设计、管理人员作为指导学生设计出更具市场化汉式时装产品的兼职教师,加强双方的交流与联系。

汉文化的复兴还处于萌芽阶段,汉式时装的破冰之旅才刚扬帆起航,汉服文化的流行推广任重道远。作为品牌掌舵人及设计师,更应该具备总揽全局的视野,努力平衡市场与设计之间的天然矛盾,努力和谐传统汉服与现代时装审美之间的扞格不入。

猜你喜欢

汉服时装社团
缤纷社团
汉服新“江湖”
上台说汉服
时装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K-BOT拼插社团
放肆玩酷街头时装客
时装问答
时装问答
汉服有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