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性主义视角下《爱玛》的思想解读

2020-03-21王泽熙

鄂州大学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奥斯丁爱玛男权

王泽熙,刘 宁

(广东理工学院,广东肇庆526100)

一、简·奥斯丁女性思想的形成背景

(一)简·奥斯丁的家庭环境

简·奥斯丁来自于英国的斯蒂文顿小镇,在这个乡村小镇中,虽然奥斯丁生活在男权社会背景中,但她的家庭文化氛围十分浓郁,尽管她没有读过正式的院校,但其优越的家庭教育却影响了她的一生。她有一个姐姐与六个哥哥弟弟,家庭经济状况良好,她的父亲十分疼爱她。简的父亲乔治·奥斯汀,从事牧师职业,她的母亲桑德拉,是一名作家,奥斯丁在这种家庭氛围内,自然而然受到父母的影响。良好的家庭背景令奥斯丁认为女性只要丧失经济来源,便只能与男性结婚才可稳定生活。同时,奥斯丁还认为,良好的婚姻基础需要爱情来灌溉,也正是奥斯丁这样的女性思想,奥斯丁才一生都未曾结婚,也就说没有得到自己的爱情。但即便奥斯丁一生未婚,她依然十分信仰爱情,并对爱情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奥斯丁的作品中便可看出她所描绘的令人感慨的爱情生活。对于奥斯丁来说,她所编写的小说内容既为宣泄与抒发自身对爱情的渴望,也是对现实社会的另一钟映射。在奥斯丁的小说中可以看到,当时的男权封建社会背景下,女性地位遭受到极大的压制,男女的婚姻观、财产观皆出现畸形形态,女性乐于将自己的一生为家庭奉献,并将自己视为男性与子女的附属品,任何事情都需以家庭子女、丈夫为核心,只有这样才可过上幸福生活。在这种思想的束缚下,女性普遍认为只有嫁给经济良好的男性才可过上幸福生活,结婚才是女性唯一获取幸福的方式。

(二)封建的社会环境

奥斯丁生活的时代,女性想要自食其力,往往被社会排斥,想要出外务工十分艰难。女性自由便被家庭思想所左右,社会风气也时刻提醒着女性需遵守三纲五常的行为理念,女性在婚后也需精通所有家务,且不可产生抵抗行为,生活方面需以男性为中心,遵从丈夫的想法。[1]女性在婚前都期望自己能够嫁给有钱男人,从而不惜耗费大量金钱与时间学习社交礼仪、画画、书法、音乐、舞蹈等课程,以此充实自身才艺,期望成为才女,以便在日后社交活动时,能够展现出自己的内涵、魅力与才能,最终嫁给一名优秀的男性。由此可见,当时的女性在饱受性别歧视的社会现象中将自己的思想锁住,多数女性往往被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排斥在外。同时,当时社会中的阶级统治者还通过洗脑的方式,让女人心甘情愿成为男性的附属品。奥斯丁的小说《爱玛》中女主角便可以称之为奥斯丁的现实写照,作者以小说的形式表达自身鄙视金钱婚姻的想法:虽然金钱能够带给女性更为良好的生活环境,爱情需要经济基础进行巩固,但持久的婚姻是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需要爱情作为后盾。小说中的爱玛出生于18世纪的英国,在当时男权社会中,爱玛的思想带有奥斯丁的影子,即单身贵族的念头常常浮出脑海。但同时,爱玛又常想,如若她真的面临结婚,那么与她最为合适的人便是弗兰克。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十分认同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但又不得已去面对现实中人们所提倡的金钱婚姻中存在的矛盾心理。

二、父权社会背景下女性的思想转变萌芽

(一)冲破封建思想

父权社会的典型特征便是牺牲女性来成就男性的社会思想。这种思想强调女性附属于男性,男性占据家庭主导地位,同时男性还在任何领域中都要强于女性。这种社会背景下的女性往往被父权的影子所笼罩,从而在控制自己的思想时很容易被男性左右。即便当时社会中的女性已经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但由于自小被灌输的理念,女性在潜意识中也会认为,丈夫是家庭支柱、是自己的世界,是高于一切的。[2]那么在此情况下的女性将会自觉服从男性,失去自我主观意识,渐渐对父权社会的不合理行为产生认同。小说《爱玛》的女主角爱玛并没有在此社会背景中形成畸形的女性思想,而是力图挣脱被男权社会所笼罩的阴霾。

(二)女性独立思想认知

小说中,女主角爱玛的父亲十分疼爱自己的女儿,且是一位内心十分敏感的父亲,从小爱玛就在父亲的宠爱下长大,即便爱玛并不是唯一的女儿,但也视她为珍宝一般,家中的劳动也不需要爱玛去参与,只要爱玛喜欢,她的父亲便会顺从她。虽然爱玛家中没有男性兄弟,且爱玛年幼时母亲又离世,但爱玛并没有因为缺少母爱而变得自私胆小,反而像贵族一般散发着自己的魅力,即便爱玛的姐夫陪着爱玛姐姐回娘家,也要十分顺从于爱玛。从爱玛的思想与行为中可以看出,她是一名精神方面可以自己做主的女性,由此体现出作者对女性思想的正确认知。

三、女性主义视角下《爱玛》的思想解读

(一)女性思想的性格蜕变

小说《爱玛》在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女主角的经济状况、外形条件及内在条件和生活环境、邻里关系。虽然将爱玛描绘得十分完美,但爱玛性格中还是表现出一些弱点,虽然爱玛十分美丽,但却一直摆出一副傲慢的样子,对劳动人民十分抵触。爱玛十分喜爱撮合别人在一起,但最终却以乱点鸳鸯告终,她曾极力撮合埃尔顿和哈丽特在一起,甚至不管当事人的看法,极力阻挠马丁对哈丽特的求婚。如若不是奈特利及时阻止这件事情的发生,最终将会酿成无法挽回的爱情悲剧,且爱玛与奈特斯二人对此事产生了不同的看法,并激烈争吵起来,爱玛认为,二人无论如何争吵也解决不了问题,只会彼此平添烦恼,但是如若将哈丽特嫁给马丁,她是极其不愿的。从这一幕中可以看出,虽然爱玛十分自负且行事鲁莽,但她的一言一行中皆透露出不愿接受男权社会压迫的女性思想,她敢于抵抗男权主义,并力图打破女性在男性心中的懦弱形象。爱玛不仅仅是在精神方面坚持自我,且带动身边女性一起抵抗男权社会带来的思想束缚,成为奥斯丁小说中的经典女性形象。 爱玛虽然十分自负,但她也善良可爱,平日里喜欢救济经济较差的邻居,帮助哈丽特找寻属于她的爱情婚姻,过上美满的婚姻生活。虽然爱玛的一腔热血带给别人的是麻烦,但爱玛意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是错误举动时,也十分甘愿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勇敢地向奈特利表达自己的无知与茫然,甚至认为自己的行为是一件蠢事。

(二)女性思想的精神解放

小说中如同爱玛一般的新型女性,她们在丈夫面前不矫情,敢于呈现自己的缺点,她们主张男女平等的女性爱情观。爱玛认为,虽然结了婚的女人要做好家庭主妇的准备,但鲜少有如她一般可以自己做主的女性,她在家庭中必然不会维持这样的地位,其他男性也不会如同她父亲一般去疼爱她。爱玛的女性思想在父亲的呵护中保持着独立与顽强,不愿做男性的附属品。因为爱玛相信,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多数女性都不具有她在自己家庭中一半的地位,她也绝不会舍弃现在的地位去面临男权思想的束缚,因为在父亲的心中她永远都摆在第一位。爱玛喜欢现在这种可以自己做主的日子,甚至她宁愿自己孤独一生,做自己生活的主人,也不愿抛弃现有的一切去选择为家庭、为丈夫、为子女操劳一生。小说中的爱玛一旦出现对她地位具有挑战力的事情,如婚姻,那么她宁愿选择孤独也要追求她所想要的女性地位。

奥斯丁的小说《爱玛》,不仅让我们感受到英国在工业革命时期的女性主义特征与女性思想,更让我们透过作品看到了奥斯丁自身的女性思想。通过深入阅读与分析《爱玛》这部小说,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女性对平等爱情与生活的向往。

猜你喜欢

奥斯丁爱玛男权
Myth and Mechas
爱玛
2020电影版《爱玛》女性主义解读
包法利夫人的悲剧命运解读
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教会读者什么
简·奥斯丁:别样的“文化研究”
保险起见
简·奥斯丁:似朋友,似陌生人
An Analysis of Mr. Bennet in Pride and Prejudice
从古典到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