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老年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0-03-19马艳霞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3期
关键词:体位肢体脑梗死

马艳霞 鲍 瑞

(中国人民解放军92493部队医院,辽宁 葫芦岛 125000)

脑梗死致残率与病死率高,存活下来的脑梗死患者中,仅有10%左右的患者能够完全恢复到正常状态,多数患者会在不同程度上残留后遗症,这不仅明显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同时也会加重家庭经济负担[1]。为此,为了改善老年脑梗死患者预后,不仅需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治疗,同时护理干预也尤为重要[2]。本研究主要探究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老年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从2015年8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老年脑梗死患者中选取98例,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知情同意;②入院时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大小便失禁、偏瘫、意识障碍以及失语等症状;③经头颅磁共振或者CT确诊为脑梗死;④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存在脑梗死病史;②伴随有严重心肝肾疾病;③脑出血;④以往存在重大手术史;⑤近半年内存在心肌梗死病史。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年龄62~82岁,平均年龄(75.18±3.15)岁,共49例,男性35例,女性14例。对照组患者年龄61~81岁,平均年龄(75.09±3.17)岁,共49例,男性34例,女性15例。对比两组基础资料,可比性明显,P>0.05。

1.2 方法: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即护理人员以患者实际情况为依据,为其提供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用药护理等。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对患者加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

1.2.1 加强体位护理:脑梗死早期对患者加强体位护理利于降低肌肉屈伸与痉挛发生率,一般而言,脑梗死患者应以侧卧位为主,避免仰卧位;为了防止关节挛缩,避免压疮,通常每隔2~3 h需更换一次体位;患者取侧卧位时,应缓慢拉出患肢,防止其受压,使其处于前伸位,外旋前臂,保持掌心朝上,取患侧卧位能促使患侧感觉输入明显增加,牵拉整个患侧肢体,属于意义重大的体位。

1.2.2 加强肢体康复锻炼指导:通常情况下,当将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处于稳定状态,神经学症状也不再发展之后的48 h便可开始指导患者行肢体功能康复锻炼:①护理人员需先对患者加强肢体康复锻炼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对肢体康复锻炼重要性的认识,同时也提高患者配合度与依从性。②肢体按摩:指导患者于被动活动活动之前对患肢进行按摩,每次按摩时间控制在10~15 min,每天行2~3次按摩,先从肢体近端开始按摩,逐渐延伸到肢体远端,然后再从肢体远端开始,逐渐延伸到近端。③肢体训练:首先在关节活动范围内,指导患者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活动上下肢关节,交叉双手十指,于健手拇指上方放置,并且稍微向外展开,通过健手带动患肢前屈、内收、外展、掌屈等;加强下肢搭桥训练指导,体位取仰卧位,保持臀部为抬高状态,适当伸展髋关节,练习骨盆控制,进而缓解下肢痉挛。④站立训练:处于端坐状态时,如果未发现患者头晕、恶心,那么便可适时开展床边站立训练,站立时间先设置为5 min,然后再视实际情况到30 min,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双腿站立、侧方转移训练。⑤步行训练:首先将患者腰部扶住,肩部采用健侧上肢进行牵拉,先训练原地踏步,然后再慢慢前行,等到步行基本上平稳之后,可用手扶行,一直到最终可以独立性行走。

1.2.3 语言功能训练:针对失语患者,要对其语言表达能力行针对性训练,首先指导患者行简单口气操作,例如鼓腮、呲牙以及弹舌,然后再对其加强简单单音节字发音训练,等到患者能够正确发音之后,可逐渐增加吐字量,以便于患者能够更好的连音重复。

1.3 观察指标。ADL评分:主要用来评价患者穿衣、进食、如厕等各项日常生活能力,总评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日常生活能力越好,100分表示生活自理[3]。临床疗效: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为依据,将NIHSS评分减少91%~100%、46%~90%、18%~45%、<18%、增加18%以上分别评定为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无变化、恶化,总有效=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4-5]。

1.4 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SPSS 20.0分析,计量、计数资料分别经t、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观察组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无变化、恶化患者分别有22例、12例、12例、2例、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88%,对照组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无变化、恶化患者分别有18例、8例、8例、10例、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69.39%,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9.8000,P<0.05)。

2.2 ADL评分:对比两组治疗前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干预后ADL评分更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ADL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干预前后ADL评分对比(±s,分)

3 讨 论

临床上,脑梗死属于发病率较高的一种脑血管疾病,也被称为“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患者因为中枢神经不可逆受损,虽然常规治疗与护理能促使部分神经细胞功能恢复,但却难以恢复完全坏死脑细胞功能[6-8]。为此,为了改善老年脑梗死患者预后,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的同时,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也十分必要。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8%,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干预后ADL评分更高(P<0.05),提示老年脑梗死患者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得以提高。究其原因,通过积极采取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利于建立神经侧支循环建立,对促使对侧大脑半球功能代偿与重组,促使患肢功能恢复加速。其次,康复训练之前对患者加强健康宣教,利于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康复锻炼重要性的认知,进而提高配合度与依从性;早期康复护理过程中积极引进了功能锻炼,最大程度上促使脑部参与功能被调动起来,进而发挥亚神经代偿功能,对脑组织重建进行促进,促使残疾程度降低,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通过对患者加强语言功能训练,利于帮助失语患者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综上所述,老年脑梗死患者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利于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体位肢体脑梗死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分娩镇痛与体位管理联用于产妇中的效果观察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初产顺产产妇采用自由体位分娩法与分娩减痛法的应用价值研究
凝血相关检测指标在脑梗死中的应用研究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伴吞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胃黏膜保护治疗的对照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