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一次性根管治疗急性牙髓炎的护理方法

2020-03-19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3期
关键词:患部牙髓炎根管

戢 红

(沈阳市口腔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2)

急性牙髓炎在未经及时治疗的情况下会相继出现急性炎症、根尖感染、牙髓坏死,患者多会接受牙髓根管治疗(分为一次和多次根管治疗两种),其中一次性根管治疗的劣势在于单次时间相对较长,疼痛程度较重,因此为了保证治疗效果,通常会在治疗期间对其加用优质护理[1]。本文开展对比实验旨在探讨一次性根管治疗急性牙髓炎的护理方法的效果,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患者资料: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本次实验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急性牙髓炎患者100例,随机将患者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实验组[男性21例,女性29例,年龄21~55岁,平均年龄(39.85±6.21)岁],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30例,年龄22~57岁,平均年龄(40.21±5.93)岁],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比较后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验前两组患者已通过医护人员了解本次实验的全部内容并签署了实验同意书,本次实验患者均完成了一次性根管手术,牙根、牙髓填充饱满,实验将咬合咀嚼功能障碍,口腔感染以及牙列牙周缺损的患者排除。

1.2 护理方式:医护人员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主要措施内容为用药护理和术后禁忌交代。在此基础上,医护人员实验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按照手术时间分为术前、术中、术后三个阶段,其中术前优质护理以心理护理为主,主要包括对患者进行病症和手术相关内容讲述,并将实验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进行告知,帮助其建立手术预期以及降低手术恐惧程度,提升其的治疗期待和治疗配合度,同时对其采用冰敷、音乐播放等方式短效镇痛或者转移注意力,并调整手术室内的温度和湿度,使患者保持舒适;在术中则采用避光、避风,体位调整以及异物清理等措施提升患者的手术体验;在术后为患者描述术后禁忌,将正确的刷牙方式,咀嚼方式,术后并发症防护方式以及抗感染药物,止疼药物的服用方式对其进行告知,并与其建立联系(微信等),与其每日进行患部咬合、疼痛情况沟通交流,嘱咐其按时复检。

1.3 疗效标准:实验期间,医护人员对两组患者均进行手术时间统计,并按照VAS疼痛自量表在实验结束后要求患者对实验期间的疼痛峰值进行自评,同时按照护理有效性、护理舒适度和医护人员态度进行满分为90分的评分,以此来观察优质护理产生的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分析数据,用t检验计量资料比较,以(±s)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时间、患部VAS疼痛峰值、护理满意评分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时间、患部VAS疼痛峰值、护理满意评分对比(±s)

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患部VAS疼痛峰值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评分高于对照组,三组数据比较显示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急性牙髓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口腔病症,治疗方式通常为多次或一次性根管治疗手术,相对于多次根管治疗手术,一次性手术的抗感染性好,对牙髓的破坏程度更低,治疗后的整体性与结合度较好,治疗的花费也相对较低[2]。

但一次性手术会在治疗护理期间产生强烈的疼痛感,往往会严重的影响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并导致其产生严重的负面情绪,甚至会对手术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优质护理是一种强调患者感受的护理模式,以患者为中心,通过高质量的病症护理措施和基础护理措施来提升其舒适度和满意度,注重其临床体验[3]。相较于主要是按照医嘱对患者进行用药的常规护理措施,优质护理对患部的止疼、不良情绪疏导效果较好,总体效果较佳[4]。

本文中显示,在实验期间,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了全程的心理护理和舒适度护理,其中心理护理可总结为降低患者对病症和手术的恐惧感,建立预后,舒适度护理则包括术前放松,疼痛缓解和术中异物处理以及手术体验提升,加上术后注意提醒,微信监督措施等,帮助了实验组患者在治疗时间、患部VAS疼痛峰值、护理满意度评分上占据较大优势,与对照组患者形成较大差异,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一次性根管治疗术患者在护理期间采用优质护理措施,能够提升其治疗护理体验,缩短时期治疗时间,提升其满意度,值得进行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患部牙髓炎根管
一次性根管治疗慢性根尖周炎感染的效果探讨
一次性根管治疗术治疗小儿急性牙髓炎对其疼痛的改善探讨
防控家兔疥癣病验方20例
根管治疗术治疗隐裂性牙髓炎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采取根管填充氢氧化钙糊剂+根管治疗术治疗牙髓病及根尖周炎的疗效
樟脑酚与氢氧化钙治疗慢性牙髓炎临床疗效比较观察
牙髓炎是一种可以自愈的疾病吗怎样预防牙髓炎
夏天热卖
V型根管的分布
Design Method of Equipment Optimization Development Based on Standardization The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