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评价健康教育合并心理疏导对抑郁焦虑冠心病患者的价值

2020-03-19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3期
关键词:冠心病满意度心理

关 莹

(抚顺市第二医院心内科,辽宁 抚顺 113001)

目前患有冠心病的患者越来越多,由于其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致死率,冠心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极大威胁[1]。伴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生命的期望随之增加,因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同,导致大部分人患有冠心病后,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直接影响着疾病的全过程,包括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等方面,极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2-3]。因此,对抑郁焦虑冠心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应该被充分重视。故本次实验将对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间收治的120例抑郁焦虑冠心病患者进行分组护理,观察评价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对抑郁焦虑冠心病患者的价值,现将结果作如下分析。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比较(±s)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120例抑郁焦虑冠心病患者进行分组护理,采用信封法进行分组,各组均纳入抑郁焦虑冠心病患者6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55~79岁,平均年龄为(68.7±3.8)岁,平均病程为(5.1±1.1)年。观察组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31例,年龄56~78岁,平均年龄为(67.9±3.7)岁,平均病程为(5.2±1.0)年。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患病时间等基本资料纳入统计学,结果显示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在自愿的情况下签署同意协议书,家属具有知情权。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如按照医嘱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保证患者所处的病房空气清新及卫生环境,并且积极对患者宣导紧急情况处理办法。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具体如下:①帮助入院患者对医院环境进行熟悉,并介绍主治医师的治疗技能,对于患者今后的治疗情况及流程向患者和家属介绍并获得他们的理解、认可和配合;②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治疗,耐心聆听、鼓励、开导,使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③为患者进行中医情志护理,调节患者的负面情绪,积极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使患者心情得以放松;④多多与患者进行交流,语气要温柔亲切,让患者体会到人文关怀;⑤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冠心病相关知识的讲解和健康教育宣传,增强患者对冠心病有正确认识及防治措施的掌握;⑥对病房进行通风,保持温度适宜,定期病房消毒,更换被褥;⑦为患者建立正确的饮食习惯,说服患者多加运动。

1.3 观察指标:①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4]:采用焦虑自评表和抑郁自评表进行评价,表中涉及焦虑、抑郁题目,根据患者自身的感受进行选择,总分越高表示患者焦虑、抑郁情况越严重。②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量表,设有满意及不满意选项,总满意=非常满意+满意。③生活质量评分: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对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将均数±标准差作为计量资料表示方法,t作为组间数据进行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自评表(SAS)、抑郁自评表评分(SDS)比较:经过对两组抑郁焦虑冠心病患者的护理,焦虑自评表(SAS)、抑郁自评表评分(SDS)均有明显改善,对比显示观察组进行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后焦虑自评表(SAS)、抑郁自评表评分(SD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两组抑郁焦虑冠心病患者护理之后,对照组的患者护理满意度68.33%比观察组91.67%显著更低(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在对患者进行护理前,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平均评分为(31.8±4.1)分,观察组生活质量平均评分为(30.1±4.6)分,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有所提高,对照组平均评分为(65.3±4.7)分,观察组平均评分为(72.1±3.3)分,显然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现阶段,对于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因素研究越来越多,抑郁焦虑作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会在很大程度上加重冠心病患者的病情,形成恶性循环,对患者的生命质量和生命安全存在严重威胁。健康教育能够使患者正确了解认识冠心病的相关知识,树立良好的健康意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大大降低或消除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的不良因素;心理干预能够使患者充分认识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情况,有利于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工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5-6]。在本次实验中,观察组在对抑郁焦虑冠心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表(SAS)、抑郁自评表评分(SDS),观察组的焦虑自评表(SAS)、抑郁自评表评分(SDS)明显低于对照组;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调查对比,显示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因此,对抑郁焦虑冠心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能够更加有效的改善患者抑郁、焦虑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合并心理疏导对抑郁焦虑冠心病患者具有极高的价值,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和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明显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冠心病满意度心理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sST2水平与冠心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心理小测试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心理感受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