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的对照研究

2020-03-19生丽婷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3期
关键词:氨磺利培精神分裂症

生丽婷

(锦州市康宁医院,辽宁 锦州 121000)

近些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压力也不断增大,导致精神类疾病频发,精神分裂症就是其中之一。其初次发病年龄多在15~35岁,起病缓慢或亚急性,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神经发育、神经生化及心理因素等有关。目前对这类疾病的治疗多采用药物控制的方案,氨磺必利和利培酮对精神类疾病有很好的疗效,本研究采用对比的方法比较了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锦州市康宁医院精神科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9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5例,男24例,女21例,年龄18~45岁,平均年龄27.2岁,病程2个半月~3年,平均病程1年半;对照组45例,男23例,女22例,年龄20~37岁,平均年龄24.1岁,病程1个月~3年半,平均病程2年零3个月。纳入标准:①确诊精神分裂症患者;②无严重的消化系统疾病;③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严重心脏病和(或)肝肾功能异常患者;②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③对氨磺必利或利培酮过敏者。

1.2 研究方法:观察组服用氨磺必利(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3231),200~1200 mg/d,服用3个疗程,1个疗程为26 d;对照组服用利培酮片(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309),2~6 mg/d,服用3个疗程,1个疗程为26 d。记录并观察两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以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在治疗前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质量等一般指标上无明显差别(P>0.05),对本研究影响甚微,可忽略不计。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①临床显效:阳性和阴性精神病性症状明显改善,与正常时无明显差别(PANSS评分下降≥30%);②临床有效:阳性和(或)阴性精神病性症状有所改善,但仍有残存(PANSS评分下降≥25%);③临床无效:临床症状没有改善甚至加重(PANSS评分下降≤25%);④总有效率:为临床显效+有效。对比两组治疗前后PANSS评分,其主要评定精神分裂症的阳性和阴性症状。记录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PANSS评分变化与比较:治疗前两组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上评分无明显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上评分有明显差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PANSS评分变化与比较(±s,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PANSS评分变化与比较(±s,分)

注:#表示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示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出现血浆泌乳素水平上升2例、出现锥体外系症状者2例、体质量增加超过4 kg 1例、血压上升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2.13%;对照组出现血浆泌乳素水平上升6例、出现锥体外系症状者7例、体质量上升超过4 kg 12例、直立性低血压2例、血压上升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9.56%。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没有重大不良反应事件发生,如癫痫、药物中毒甚至休克等。

2.3 其他:观察组显效和有效患者43例,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显效和有效人数36例,总有效率为80.0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在体质量、饮食情况上无明显差别(P>0.05)。

3 讨 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类疾病,在早期的临床表现常常缺乏特异性,因此首次来院就诊患者的实际病程一般较长,监护人多在患者出现明显冲动行为或严重影响社会功能时才将其送诊。此类患者发病时具有强烈的感情支配,多有暴力倾向,而且发病过后对之前所做印象不深或毫无印象,已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1-2]。根据现有的研究,其发病与生物因素和社会心理学因素有很大的关系,但确切机制尚不明确。

氨磺必利作为一种近几年的新兴药物,是一种抗精神病药物,属苯甲酰胺类药物,可选择性拮抗多巴胺受体。在应用剂量大时,可阻断突触后DA受体,该受体位于边缘系统中部,被阻断后可使其结合位点减少,减少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的发生;应用剂量小时,可以对位于突触前的受体(D2和D3受体)产生优先阻断的作用,导致负反馈效应降低,使额叶和边缘系统释放DA增加,可明显改善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利培酮作为一种上市时间较长,疗效较好的抗精神病药物,其作用机制较明确,主要与其对多巴胺受体的高亲和力有关[3]。

本研究通过将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方法比较了氨磺必利和利培酮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组总有效率(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13%)明显低于对照组(9.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观察组药物安全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这与之前的几项研究[4-5]相吻合。

综上所述,氨磺必利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明显优于利培酮,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猜你喜欢

氨磺利培精神分裂症
无抽搐电休克(MECT)、氨磺必利联合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的有效性、安全性观察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浓度参考范围和警戒值
CYP2D6*10基因多态性对利培酮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浓度的影响
60例利培酮致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特点分析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二维液相色谱测定氨磺必利血药浓度的临床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