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检验的临床价值和意义分析

2020-03-19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3期
关键词:敏感度生化标志物

何 芳

(辽宁省锦州市中医医院,辽宁 锦州 121000)

心肌损伤后机体在应激状态下Mb、CK-MB、Hcy、cTnl、BNP等生化标志物可出现改变,对疑诊心肌损伤患者行上述五项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检验有利于医师准确判定个体病情并及时给予针对性治疗,从而改善患者症状,控制个体病情[1]。本次研究对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接受的65例心肌损伤患者以及同期接收的65例正常体健个体均行Mb、CK-MB、Hcy、cTnl、BNP等五项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检验,从而探究不同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观察组65例心肌损伤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男女比例为7∶6(35/30),年龄42~85岁,中位年龄为(63.2±1.2)岁,疾病类型:有21例患者为心力衰竭,有22例患者为心肌炎,有22例患者为急性心肌梗死。对照组65例常规体检个体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男女比例为34∶3(34/31),年龄41~83岁,中位年龄为(63.1±1.3)岁,该组患者各项检查均在正常水平,机体各项脏器功能正常。参与本次研究的个体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排除血液系统疾病患者,本次研究征得医院伦理会同意。

1.2 方法:患者入院后均清晨抽取4 mL空腹静脉血,将收集的静脉血标本置入非抗凝食管瓶中,在血液标准本瓶外壁进行标记后送检,血液标本进入检验室操作人员先使用离心仪对标本进行高速离心工作,离心时间控制在10 min,转速为4000 r/min,充分分离血浆和血清后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及配套试剂对血清标本行相关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其中cTnl、BNP分别采用罗氏有限公司生产的肌钙蛋白T检测试纸条以及pro-BNP快速定量检测卡检测,CK-MB 、Mb 、Hcv均采用上海复星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生产的检验试剂。

1.3 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Mb、CK-MB、Hcy、cTnl、BNP等五项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检验结果。观察组患者Mb、CK-MB、Hcy、cTnl、BNP等五项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检验检出情况,其中Mb检测超过70.9 μg/L为阳性,CK-MBELSA法检测超过1.5 μg/L为阳性,Hcy检测超过10 μmol/L为阳性,cTnl检测超过0.3 μg/L为阳性,BNP检测超过38 pg/mL为阳性,敏感度=阳性例数/总受检例数。

表1 两组患者五项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检验结果(±s)

表1 两组患者五项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检验结果(±s)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系统分析相关数据;两组患者五项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检验结果其中计量资料用(±s)表示,并用t检验;五项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检验检出情况其计数资料用(n,%)表示,并用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五项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检验结果:具体情况见表1。观察组患者五项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检验结果均高于对照组。

2.2 五项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检验观察组患者检出情况:Mb阳性检出例数39例,敏感度60.0%;CK-MB阳性检出例数35例,敏感度53.8%;Hcy阳性检出例数2例,敏感度29.2%;cTnl阳性检出例数65例,敏感度100.0%;BNP阳性检出例数65例,敏感度100.0%。cTnl、BNP灵敏度最高,与其他标志物敏感度存在明显,P<0.05。

3 讨 论

心肌损伤标志物因其分布不同、所具有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分子结构差异导致其检测方式以及检出率存在一定差异。其中CK-MB多在心肌损伤12~18 h血清检测数值达到最高峰值,Mb多在心肌损伤9 h后血清检测达到最高峰,最高峰值持续1~1.5 d后则恢复正常水平,cTnl在心肌损伤6 h血清检测达最最高值,且最高值可维持3~7 h[2-3]。本次研究显示cTnl、BNP对心肌损伤个体临床检测敏感度最高,cTnl主要分布于个体心肌以及骨骼中,当心肌处于缺氧、缺血状态时,cTnl可由心肌转入细胞间质组织中,故其血清检出率高。近些年相关研究显示心肌损伤可诱使机体凝血因子以及血管内皮损伤,BNP血容量提升,因此BNP同样对心肌损伤敏感度较高。

猜你喜欢

敏感度生化标志物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多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
假体周围感染联合诊断方法的初步探讨*
一种基于属性的两级敏感度计算模型
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筛选并验证前列腺癌诊断或预后标志物
侨商徐红岩:生化科技做“抓手”奋力抗疫
从废纸篓里生化出的一节美术课
《生化结合治理白蚁》
力量训练的生化评定
下尿路感染患者菌群分布及对磷霉素氨丁三醇散敏感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