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常规检验中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价值

2020-03-19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3期
关键词:血细胞涂片分析仪

何 阳

(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妇婴医院 检验科,辽宁 沈阳 110021)

在临床上,血常规是诊治各类血液系统疾病的一种常用检查项目,以往通常采取血涂片显微镜细胞形态学检查的方法,但操作比较复杂,耗时长[1]。近些年来,随着检验技术水平的日益提升一级检验仪器设备的不断进步,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也日渐完善,并凭借操作简便、检测精度高、速度快、可有效降低工作量等优势,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2]。但有研究报道显示,血细胞分析仪对细胞形态的识别能力比较差,导致检测误差的出现[3]。因此,本文以186例于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来我院接受血常规检验的患者为例,就在血常规检验中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临床价值展开探讨。具体报道如下。

表1 对比两种检验方法相关细胞的阳性检出率[n(%)]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186例于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来我院接受血常规检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女分别为71例与105例;年龄为1~55岁,平均(36.5±5.6)岁。抽取所有患者的血液制成血常规标本,经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这些标本均与血细胞形态学的复检标准相符。其中,血细胞形态学的复检标准包括:症状体征与中性粒细胞、白细胞结果不相符,以及发热等患者;初次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超过20×109/L或不足2.5×109/L;NE(中性粒细胞)达到0.85以上;EO(嗜酸粒细胞)及BA(嗜碱粒细胞)达到0.10以上;LY(淋巴细胞)达到0.60以上;MO(单核细胞)达到0.15以上;以及临床医师要求接受再次检查的患者。

1.2 复检方法:采用型号为Sys mex xs 1000i的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原装配套试剂;型号为Olympus CX 21的光学显微镜;型号为EDTA-K2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钾真空抗凝管;以及本院检验科自行配置的瑞氏染液等。安排有着丰富经验的同一主管技师完成所有复检操作,并重新仔细观察细胞的形态、数量、大小以及分类等。为有效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率,应在5 d以内将血常规标本的所有检测工作完成,以防止结果出现变异的情况。同时,严格按照仪器说明书上的内容,并遵循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中的相关标准来展开涂片镜检以及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将涂片镜检的结果作为金标准,对两组检验方法NE、EO、BA、LY、MO等细胞的阳性检测率进行统计与记录。

1.3 统计学分析:本实验所得的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21.0软件展开统计学处理与分析,计数与计量方面的数据分别应用百分比与平均数±标准差(±s)表示,P<0.05,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

2 结果

经统计,在NE、EO、BA以及LY检测阳性率方面,两种检测方法呈现出较好的一致性;在IG、MO以及OTHER分类检测阳性率方面,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检测结果要稍低于涂片镜检,但两组数据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结 论

由于血细胞有着比较复杂的形态,并且随着疾病类型的不同,血细胞的形态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当前,临床在对血常规结果进行判断时,采取的金标准即为涂片镜检。当发生细菌感染时,机体内的中性粒细胞也会发生一定的毒性变化以及核象变化等,使得胞质颗粒出现增粗、增大、增多,或是发生变性、空泡等情况[4-5]。但经临床大量研究发现,机体内白细胞升高的原因除了细胞发生感染以外,还包括其他原因,引起了较为明显的白细胞假性升高的情况[6]。当细胞发生病毒感染时,主要表现为淋巴细胞升高,红细胞常结构时,红细胞的形态、大小以及血红蛋白含量等,都有可能发生变化。在血常规检验中,血细胞形态学会发生较大的改变,一旦出现误诊或是漏诊的情况,均有可能对临床诊断准确性造成不利影响,进而降低临床治疗效果[7]。针对上述情况,我国卫生部于2005年便颁布了有关自动血细胞分析以及分类复检的标准及规则等,为临床有异议的血常规的复检提供了可靠参考。

在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查中,假阴性、假阳性等结果出现的原因通常来自自身的局限性。具体分析,血细胞分析仪的分类计数功能仅仅只是体现在观察、分析血细胞的形态及比例等方面,在形态正常的细胞检验中较为适用,因此,在计数成熟的红细胞、白细胞以及血小板的分类方面,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当出现白血病、严重感染以及其他比较特殊的疾病时,由于血细胞中某些细胞发生病例形态学异常变化的情况,导致血细胞分析仪难以准确分类报告这些不成熟的或变形的细胞。此时,采用显微镜的检查方法来分类这些不成熟的细胞,就有着较大的优势,应当在显微镜指导下进行复检工作,积极避免漏检以及误诊、漏诊等情况的发生。

本实验以186例来我院接受血常规检验的患者为例,采集其血常规标本,并展开血细胞分析仪测定,所有血常规标本均与血细胞形态学的复检标准相符。随后再次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并展开涂片镜检检测,结果显示,在NE、EO、BA以及LY检测阳性率方面,两种检测方法呈现出较好的一致性;在IG、MO以及OTHER分类检测阳性率方面,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检测结果要稍低于涂片镜检,但两组数据差异不大(P>0.05)。这一结果表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NE、EO、BA以及LY等细胞有着较好的分类结果,对IG、MO以及OTHER的分类效果虽然稍低于涂片镜检,但效果依旧较好,充分证明在血常规检验中,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有着良好的可行性。

综上所述,通过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验,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准确的血细胞数量等参数,必要时通过与涂片显微镜镜检相结合,可充分促进临床血常规检验准确率及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血细胞涂片分析仪
Sekisui CP3000与STA Compact Max凝血分析仪检测项目比对分析
18例艾滋病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特点分析
Sievers分析仪(苏伊士)
临床检验中血细胞形态学观察与分析
社区管理精神病人全血细胞分析
痰涂片与痰培养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比较
直肠FH检测剩余液涂片用于评估标本取材质量的探讨
卵巢肿瘤病理诊断中冷冻切片结合细胞学涂片的应用分析
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全血细胞减少不良反应分析
一种用于深空探测的Chirp变换频谱分析仪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