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早期脑梗死的临床溶栓治疗分析与前瞻性研究

2020-03-19刘庆英荣根满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3期
关键词:肌力溶栓脑出血

刘庆英 荣 阳 荣根满

(1 中铁十九局集团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辽宁 辽阳 111000;2 辽宁省辽阳市中心医院医务处,辽宁 辽阳 111000;3 中铁十九局集团中心医院医务科,辽宁 辽阳 111000)

脑梗死是一类对人类健康乃至生命威胁很大的疾病,随着对其病理生理学基础的深人认识,特别是围绕缺血半暗带开展的广泛基础与临床研究[1-2],使得目前临床医师在脑梗死的治疗中已经达成共识:当脑梗死发生后,治疗措施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即“治疗时间窗”内实施,才可能有较大的机会挽救缺血半暗带,避免神经细胞的进行性坏死[3];否则不仅治疗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各种风险的出现概率也会显著增加。药物治疗在超早期脑梗死的治疗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使用rt-PA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患者240例,旨在讨论具体的药物治疗措施之前所要遵循的总体理念和原则,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240例,均系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使用rt-PA溶栓治疗的发病6h以内的脑梗死患者,男184例,女56例,年龄最小40,最大85岁,平均(57.3±8.4)岁。所有患者均接受rt-PA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rt-PA用量,将其剂量分为3组:A组(80例)>0.8~0.9 mg/kg,B组(80例)0.6~0.8 mg/kg,C组(80例)0.3~0.6 mg/kg。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生活质量评分(BI),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1、21、90 d评估疗效。三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的一般情况

表2 三组患者90 d后情况

表3 三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n)

1.2 用药方法: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前,用20%甘露醇250 mL脱水,同时按rt-PA0.6 mg/kg计算,10%剂量静脉小壶,其余剂量泵入1 h以上,不超过1.5 h。治疗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如果患者出现头痛、烦躁不安,要暂时停止溶栓,立即行头颅CT检查;如果CT显示为脑出血,立即停止溶栓治疗。如果按rt-PA0.6 mg/kg溶栓后,患者瘫痪肢体肌力仍为0级,要考虑rt-PA加量,最大剂量0.9 mg/kg。3组患者用药剂量为:A组>0.8~0.9 mg/kg,B组0.6~0.8 mg/kg,C组0.3~0.6 mg/kg。治疗3个月,当患者瘫痪的肌力从0~2级恢复至3级时,可考虑药物减量。

1.3 观察指标:MHSS进行治疗前与治疗后1、21 d对比,Barthel指数(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前与治疗后21d对比,并且做临床疗效评定。

1.4 疗效评定标准:根据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评定:①基本痊愈:功能缺失评分减少91%~100%;②显著改善:功能缺失评分减少46%~90%;③:功能缺失评分减少18%~45%;④无变化:功能缺失评分减少或增加17%以内;⑤恶化:功能缺失评分增加18%以上[4]。

1.5 统计学处理:数据由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显著性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临床研究表明,治疗90d时,A组、B组分别与C组相比,NIHSS和BI结果均有显著差异(P<0.05)。A组、B组和C组的基本痊愈加显著改善率分别为60%(48/80)、67.5%(54/80)和75%(60/80)。A组、B组和C组脑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7.5%(6/80)、2.5%(2/80)和10%(8/80),其中A、B两组症状性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2.5%和0,非症状性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2.5%和5%。详见表2。研究提示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适宜剂量为0.6~0.8 mg/kg,但还需大样本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确定。本组240例溶栓者,基本痊愈112例,显著改善64例,改善40例,无变化4例,恶化(死亡)20例。死亡病因4例为脑出血,2例为脑梗死,2例虽然溶栓成功,但是最终因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而故。详见表3。

3 讨 论

急性脑梗死的溶栓治疗已引起国内外神经科关注。从理论上说,尿激酶能直接激活纤溶酶原使之活化为纤溶酶,催化纤维蛋白溶解使血栓溶解,从而恢复缺血区域的血流灌注,这应该是一种合理的治疗途径。药物溶栓治疗使超早期脑梗死的治疗有了突破性进展,使部分患者瘫痪肌力从0级恢复至行走自如,从言语不能恢复至语言流畅,从神志朦胧恢复至神志清楚;减少了脑梗死的致残率[5]。虽然如此,但是在我国溶栓治疗仍然很难开展,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溶栓不能避免症状性脑出血的发生,甚至引起死亡。这对于医师、患者及其家属均是一个困惑的问题。因此如何减少风险,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每个医师都要考虑的问题。药物可以溶栓,也可以造成出血,所以要考虑药物的剂量的问题。

据国外文献报道,rt-PA的剂量为0.6 mg/kg治疗103例超早期脑梗死患者,试验方法与NINDS相似,同样安全有效。治疗3个月随访,mRS在0~1分者76例(36.9%),36 h内脑出血者6例(5.8%)。

据国内文献报道,202例超早期脑梗死患者接受了rt-PA治疗,其中A组88例给予rt-PA0.9mg/kg,B组114例给予rt-PA 0.6~0.8 mg/kg。结果A组基本痊愈+显著改善61例,占69%(61/88)。B组基本痊愈+显著改善为88例,占77%(88/114)。颅内出血发生情况,症状性脑出血A组4例(4.55%),B组3例(2.63%),非症状性脑出血A组3例(3.41%),B组2例(1.75%)。死亡,A组9例(10.22%),B组10例(8.77%)。因此,可能中国人用rt-PA0.6~0.8 mg/kg治疗超早期脑梗死有效,并且更安全。

本组240例超早期脑梗死患者在接受了rt-PA溶栓治疗后均获得了很好的疗效,但是用药剂量截然不同。rt-PA溶栓仅用接近0.3 mg/kg时就发生了脑出血;rt-PA静脉溶栓已经达到0.9 mg/kg,患者左上肢仍然为0级,继续用尿激酶50万U动脉溶栓,患者左上肢恢复不明显,肌力0~1级,再次给予尿激酶10万U静点。头颅CT未发现脑出血,可见右内囊后肢梗死灶。最终患者肌力恢复至左上肢3+-4级,左下肢肌力5-级。本组典型病历说明超早期脑梗死溶栓药物剂量存在“个体化”的问题,并非每一位患者都用统一的公式,而是应该在脑卒中指南、在标准公式的指导下,根据每位患者的病情及病情变化调整剂量[6]。

溶栓治疗的时间窗有扩展的趋势,但完全符合溶栓条件的患者依然是绝对少数,美国2006年整体缺血性卒中的溶栓比例为百分之三左右,而我国2008年的这一比例为万分之六[7-8]。静脉溶栓治疗本身的最大风险是出血性转化,但现在的临床研究已经充分证实其较好的风险收益比,因此神经科医师不能再持怀疑态度,应该行动起来,尽可能为卒中患者提供超早期再灌注治疗的机会。除了超早期静脉rt-PA溶栓治疗,抗血小板治疗也被循证医学证据证实为有效治疗措施。但从严格意义上讲,它是有效的急性期治疗方法,因为相关的临床研究纳入标准往往不限于超早期患者,还包括了大量发病24 h甚至48 h内的卒中患者。

猜你喜欢

肌力溶栓脑出血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进展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前急诊生化与溶栓后早期转归及预后的关系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