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子宫内膜异位症生育指数预测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的作用分析

2020-03-19苏晶晶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3期
关键词:激动剂异位症生育

苏晶晶

(辽宁省盘锦市人民医院,辽宁 盘锦 110002)

将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纳入且诊治的5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选为本次实验对象,评估且报道子宫内膜异位症生育指联合预测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此次实验涉及的52例样本均来自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纳入且诊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将随机数字表法当做本次分组依据,参照组纳入26例,最大年龄44岁,最小年龄22岁,中位年龄(29.21±3.21)岁,中位不孕时间(4.21±0.21)年;实验组纳入26例,最大年龄45岁,最小年龄21岁,中位年龄(28.88±3.87)岁,中位不孕时间(4.87±0.87)年。比较参照组和实验组患者一般资料,P>0.05,统计学不存在参比意义。

1.2 方法:对所有入院患者均开展全身麻醉的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治疗,经腹检查患者盆腔情况,之后依次对患者子宫直肠窝、卵巢、双侧输卵管、腹膜表面等进行检查,对粘连的盆腔进行钝性分离和锐性分离,如存在较大卵巢囊肿,此时穿刺将囊内容物吸尽,将卵巢皮质剪开自卵巢皮质处剥离囊壁,将取物袋置入进行送检,采取电凝减灭术将肉眼可见的腹膜内异位病灶切除。参照组在患者月经来潮前第1天或者第5天肌肉注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间隔4周治疗1次,每次注射3.75 mg,进行24周连续治疗;实验组结合子宫内膜异位症生育指数,评预测估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用下的效果,且及时调节治疗剂量和时间。

1.3 观察指标:观察实验组和参照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不良反应计算值、PRL、E2、骨密度以及0~4分妊娠率、5~7分妊娠率、8~10分妊娠率。

1.4 统计学方法:本次我院诊治的5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涉及的所有数据均输入到SPSS19.0版本的统计学软件展开处理分析,对实验组和参照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不良反应计算值、0~4分妊娠率、8~10分妊娠率、5~7分妊娠率比较用率(%)的形式表示,行卡方检验,对实验组和参照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PRL、E2、骨密度比较用(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行t检验,P<0.05,统计学呈现出数据分析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研究实验组和参照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激素水平:数据统计发现,参照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PRL、E2、骨密度对比实验组数据指标,P<0.05,统计学呈现出数据分析意义。

表1 实验组和参照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激素水平对比(±s)

表1 实验组和参照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激素水平对比(±s)

2.2 对比研究实验组和参照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不良反应计算值:数据统计发现,实验组参照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例潮热、1例闭经、1例生殖道干涩、1例骨质疏松,不良反应计算值15.38%(4/26),参照组实验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者3例潮热、3例闭经、3例生殖道干涩、5例骨质疏松,不良反应计算值53.84%(14/26),χ2=8.4967,P<0.05,统计学呈现出数据分析意义。

2.3 对比研究实验组和参照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不同子宫内膜异位症生育指数评分的妊娠率:数据统计显示,参照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0~4分妊娠率3.84%(1/26),5~7分妊娠率11.53%(3/26),8~10妊娠率23.07%(6/26),实验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0~4分妊娠率26.92%(7/26),妊娠率42.31%(11/26),8~10分妊娠率、5~7分妊娠率均为61.53%(16/26)。χ2分别为5.3182/6.2556/7.8788,P<0.05,统计学呈现出数据分析意义。

3 讨 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激素依赖性内分泌系统疾病,采取卵巢切除手术可将疾病根治[1-3],但因在育龄期妇女中比较常见,大部分患者不能接受卵巢切除的相关治疗,一般都是以常规手术方式清除肉眼可见的疾病病灶,不能起到彻底根治疾病的效果,且存在较高的术后复发率[4]。目前临床上在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属于常见的一种药物,是对卵巢内分泌功能进行抑制,降低雌激素的合成,出现暂时性绝经,进而能够让病灶退化或者消失。随着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疾病周期的不断延长[5],会大量消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体内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导致机体发生雌激素状态,进而形成外阴阴道干涩、潮热盗汗等症状,严重可能发生更年期骨质疏松或者闭经的现象,进而对广泛进行药物治疗带来极大影响。在对子宫内膜异位症伴发不孕患者的妊娠率中采取子宫内膜异位症生育指数具备评分客观准确、简单易行等特点,有利于评估子宫内膜异位症伴发不孕者的生育能力[6-7]。

本次数据研究显示,实验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不良反应计算值、PRL、E2、骨密度、0~4分妊娠率、5~7分妊娠率、8~10分妊娠率与参照组数据比较,统计学呈现出数据分析意义。

综合以上结论,将子宫内膜异位症生育指数预测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应用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相比较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单独治疗的作用更具临床优势。

猜你喜欢

激动剂异位症生育
腰椎椎管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
miRNA-145负向调控子宫内膜异位症中OCT4的表达
三孩生育政策全面放开
饲料中β-受体激动剂检测方法前处理方式改进研究
COX-2、NFP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同证候的表达研究
糖皮质激素与长效β2受体激动剂联合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观察
弥补人类生育“缺陷”的幸福路径
有种降糖药每周只需打一针
基于TRPV1和P2X3交互作用的大鼠外周痛感觉调控机制
得了子宫肌瘤,还能生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