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固定支架结合切开内固定术配合消肿汤治疗胫骨骨折的效果研究

2020-03-19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3期
关键词:消肿胫骨支架

李 超

(铁岭市中医医院,辽宁 铁岭 112000)

胫骨骨折是临床骨科常见疾病,多是由外力重击所致;当前临床对胫骨骨折以手术治疗为主,且手术术式较多,切开内固定术是临床常规术式之一,其具有较为理想疗效。但临床治疗中,因该术式操作较为复杂,且骨膜剥离较多;导致术后感染等并发症较多,影响疗效[1]。为进一步提高其治疗效果,本研究,筛选128例胫骨骨折患者作观察对象,探究消肿汤+切开内固定术+外固定支架联合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随机将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128例胫骨骨折患者做观察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格法分为两组,各64例;观察组中,男35例、女29例,年龄20~55岁,平均年龄(37.64±6.33)岁;对照组中,男36例、女28例,年龄22~53岁,平均年龄(38.10±6.28)岁。两组资料对比(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入院后,两组均接受相同护理干预,使用切开内固定术+外固定支架予以对照组治疗,方法:使患者取仰卧位,给予硬膜外麻醉,开一安全通道于小腿前内侧,同时做外固定螺纹钉进入位置;在外固定支架引导下置入,垂直于胫骨;使用外固定支架固定于踝关节,远端螺纹钉置入在C型臂机透视下完成,并使用T型夹固定。将2枚外固定螺纹钉于近端垂直胫骨处置入,固定后,连接外固定杆。切开复位处理完成后,使用胫骨骨折内固定术进行固定,并拧紧螺丝。

在此基础上,术后1 d对观察组患者使用消肿汤治疗,方剂:取薏仁、茯苓各20 g,牛膝15 g,砂仁、海桐皮、海风藤、苍术、泽泻、猪苓各10 g,辅以6 g甘草,以水煎煮;针对关节红肿患者适当加入知母、黄柏、草解,对于关节刺痛适当加入当归、红花,腰膝酸软者加桂枝、熟地、枣皮等。每日1剂,早晚分服。

1.3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随访1个月,统计比较术后、术后1个月测量患者两侧膝关节周径,评估患者膝关节肿胀程度;使用疼痛视觉模拟法(VAS)评估患者术后疼痛程度,0~10分,评分越高疼痛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数据对比显示,两组经不同方法治疗后,观察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统计分析(P<0.05),见表1;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事故。

3 讨 论

胫骨骨折是临床常见骨科病症,胫前内侧软组织相对较少,骨折发生后伴随软组织损伤,临床治疗相对棘手;切开内固定术是其治疗有效方法之一,有助于减少手术对软组织的二次创伤,尽量保留术区组织血供,避免骨外暴露,为骨折愈合提供良好条件,且有助于预防术后感染[2]。再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对骨折复位固定、一期清创提供极大便捷性,对术后感染具有预防作用。

表1 对比两组关节肿胀、疼痛情况(±s)

表1 对比两组关节肿胀、疼痛情况(±s)

有关研究指出,患者骨折端可产生多种蛋白质、炎性介质,造成局部组织肿胀、疼痛等,严重影响患者关节活动功能。因此,再给予患者外科手术治疗同时,去除骨赘、清除坏死组织、关节内游离组织对减轻术后肿胀、缓解疼痛具有积极作用[3]。

中医理论认为,骨折后经脉受阻、气血瘀滞、水肿不消,进而诱发肿胀、疼痛,治疗应以活血化瘀、利水消肿、行气退热为主。本研究采用消肿汤对患者辅助治疗,方剂:取薏仁、茯苓各、牛膝、砂仁、海桐皮、海风藤、苍术、泽泻、猪苓各、辅以6 g甘草;其中泽泻、茯苓具有健脾宁心、利水渗湿作用,薏仁可缓解痹症、舒展筋骨,砂仁、猪苓则具有燥湿健脾、理气止痛的作用,苍术、海风藤、海桐皮则具有泄泻水肿、燥湿健脾、通经络、止痹痛、通络止痛、活血散瘀等作用,再辅以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共奏清热利湿、消肿止痛作用[4]。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术后关节肿胀、疼痛均低于对照组(P<0.05)证实对胫骨骨折患者应用外固定支架+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消肿汤治疗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对胫骨骨折采用以上三种方法联合治疗,有助于减轻术后疼痛,促进小腿肿胀减轻,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消肿胫骨支架
自拟消肿方联合冰硝散治疗三踝骨折肿胀的疗效观察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7例
给支架念个悬浮咒
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胫骨假体旋转角度测量方法的研究进展
前门外拉手支架注射模设计与制造
胫骨远端骨折术后陈旧性踝关节前脱位1例
大城市“消肿”的国外经验
赤小豆鲫鱼汤日常消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