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几个实施原则

2020-03-17薛有庆

当代家庭教育 2020年4期
关键词:校本化课程实施课程建设

薛有庆

摘  要: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国家课程的校本化依然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要高质量地开发和实施国家课程,要把握好课程建设需要秉持六个原则,要明确育人目标,把学生的发展放在课程建设的核心位置;要让学生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发现自己的潜能、重新认识自己,体现课程的启蒙性;课程内容除了教材之外,还要有更多的呈现方式,要为每一位学生制定与之相适应的个性化学习方案;充分发挥新媒体和网络的优势,让学生自主检测学习的状况,让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得力助手。

关键词:课程建设;课程实施;校本化;原则;育人目标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4-0052-01

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国家课程的校本化依然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国家课程的校本化没有具体的模式,也不适宜固化成某一模式,以怎样的方式来开发和建设,取决于学生、学校、教师的实际以及学校已有教育资源的状况。但这并不意味着国家课程校本化开发与建设可以随性而为。

要高质量地开发和实施国家课程,需要把握好课程建设的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要明确育人目标。把学生的发展放在课程建设的核心位置。

第二,要制定基于学生发展的课程方案。依据育人目标,制定国家课程校本化开发和建设的方案,包括指导思想、课程目标、校本化开发的重点、实施步骤、具体要求等。基于学生发展的课程方案,必须始终以学生为中心。课程的指导思想是教师行动的指南,要让不同需求的学生都能选择到相应的课程,体现课程的可选择性;要让选择好的课程适合学生的实际,能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提供帮助,体现课程的适切性;要让学生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发现自己的潜能、重新认识自己,体现课程的启蒙性;要让学生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始终安全无忧,可以敞开自己的心扉,体现课程的宽容性。根据指导思想和学生的实际,将课程进行分层或者分类之后,每一层或者一类的课程的具体目标就会明晰,课程建设的内容、实施的步骤等也会逐渐明晰起来。

第三,基于课程核心素养,研究实施分层或者分类课程的课程标准。明确每一个知识点的内容要求和能力要求,在此基础上建立起这一课程的框架和逻辑关系。萨尔默·可汗创办的可汗学院,在指导学生的数学学习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架构起了数学学科的知识关系,建立起了课程学习的标准,明确每一个知识点所应该达到的要求,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够通过检测很方便地找到关节点所在,并通过适当的补充学习加以突破。这样的工作教师平时比较少做,因此也是看上去容易但实施起来非常困难的工作,需要学校通过反复的培训和专家示范,引导教师逐渐走向常规。一个细化的课程标准,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帮助教师和学生共同把握教学的难度,不随意超出内容范围,不随意拔高能力要求。

第四,依据学校教学条件,研制课程内容。大多数教师将课程内容看作是编写教材,这本身没有错,但将课程内容给大大地窄化了。新课程改革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就是从“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教材只是一个例子,不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严格遵守的《圣经》。课程内容除了教材之外,还有很多呈现的方式,比如,各类书籍和资料、各种与学科相关的实验设备和教具、网络资源以及虚拟实验、相关的课程专家、同伴的学习经验等等。如果学校有条件,可以将传统的分班教室改变成教师的学科教室,让教师坐班学生走班,那么教师就可以在学科教室里做相应的环境布置,让环境也成为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五,重视课程实施,把课堂教学变成学生自我发展的阵地。这是教师最熟悉的工作,但也最容易出现目中无人的状况。教师最擅长的事情是根据教学进度推进课程内容,关心的教学计划是否按时完成,往往较少关注学生是否理解所学内容,在学习中存在怎样的问题。以学生为本的教学,一个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做到个性化,要为每一位学生制定与之相适应的个性化学习方案,让他能够兴致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在这方面,美国的两位化学教师乔纳森·贝格曼和亚伦·萨姆斯为我们做出了示范,他们探索实践的翻转课堂教学,将基础知识的学习前置到课前,课堂上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展现自己,发现问题,并促进高层次思维的形成。我们不一定要照搬他们的做法,但可以将其中的基本思想借鉴到我们教学实践之中,助力个别化教师的实现。

第六,研究建构多元化课程评价。课程评价其实是随着课程的实施同步进行的,依据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教师和学生可以即时评价学习的状况,发现那个方面存在问题,随时随地进行指导和调整。在条件成熟的学校,应该充分发挥新媒体和网络的优势,让学生自主检测学习的状况,让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得力助手。教师要树立评价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手段而非将学生分级分类的工具的理念,允许在阶段性测试中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后再次进行测试,鼓励学生达标,促进学生勇攀高峰,而不是一考定终身,不给学生改进或补救的机会。

国家课程校本化,赋予学校和教师很大的课程自主权。学校和教师要用好这一权利,让学生获得更好的教育,让自己的教育教学尽快走向专业化,从而更好地配合高考综合改革。

參考文献

[1]蒋立红,罗敏.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探索与思考[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4(01):34-35

[2]肖昌斌.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有益探索[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4(06):1-1

猜你喜欢

校本化课程实施课程建设
从高考化学分析高中化学课程实施理念的研究
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运用
基于翻转课堂理念下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微视频实施与探索
国外高水平教材的引进与“校本化”的改造研究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体育教师职业能力探究
“热工理论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