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谈初中音乐课堂中的识谱教学

2020-03-16张国锋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识谱教学初中音乐教学方法

张国锋

[摘   要]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识谱教学。开展识谱教学不但能够使学生学习和掌握音乐的基本技能,还能够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和音乐作品的理解。初中音乐识谱教学中采用肢体动作配合法、情境传授感受法、规律要点逻辑法、流行歌曲拆析法、器乐演奏调动法等教学方法,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关键词]初中音乐;识谱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09-0024-02

音乐作为一门声音艺术,不论是创作还是演唱,不论是弹奏还是欣赏,都离不开乐谱。在音乐课堂中,教师要重视唱谱教学,即通过歌唱的方式,将音乐符号变成乐声,将音乐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而要做好唱谱教学,其前提就是做好识谱教学。基于此,教师在初中音乐课堂中要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识谱教学。

一、肢体动作配合法

肢体动作在音乐课堂中有着非常独特的价值。所谓的“身随乐动”“闻乐起舞”,指的是我们的身体会在音乐的刺激下不由自主地摆动与舞动,这是一种来自于机体的条件性反射。教师在识谱教学中,可以巧妙地利用人体的这一自然反应,采用肢体动作配合法以提高教学效率。这一教学方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一般是让学生掌握简单的点点头、拍拍手、跺跺脚、扭扭腰等单一性动作,而在初中阶段,教师就可以运用一些连贯性较强或者是更有想象力和创意性的动作,如“ 柯尔文手势”。在识谱教学中,教师可以用直观、简洁的手势来表示出各音的相对高度,然后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手势,正确掌握音准。而对于乐谱中的装饰符号,比如拍子号、连音号、和旋音符、重音记号、保持音号等,教师就可以另外设计一些“花式”的肢体动作。在识谱教学中运用肢体动作配合法的意义在于辅助学生记忆,让学生通过肢体动作的应激反应来向大脑输入乐谱知识。值得注意的是,肢体动作配合法只是配合辅助的方式,这也就意味着一张乐谱拿上来,不是让学生全部用肢体动作去学习与记忆,而是要灵活地与其他识谱方法相配合。

二、情境传授感受法

情境传授感受法,指的是教师根据乐谱的音乐风格来创设与之相匹配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去识谱。比如一张乐谱拿上来以后,教师可以节选其中的一小段来进行情境创设。针对乐谱的情境创设与针对乐曲的情境创设,两者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在针对乐曲进行情境创设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来创编基于乐谱内容的音乐小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可以借助于多种乐器,又可以融入肢体动作。如此一来,一方面,学生全方位地调动了自己的眼睛、耳朵、嘴巴、手脚等,而不是僵化死板地只是通过眼睛将乐谱输入大脑,多感官输入肯定要比单一输入的效果好;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自我创作的方式将自己感受到的乐谱情境表现出来,这其中就已经包含了学生对于乐谱的理解,尤其是对于其中各个符号的具体意义与价值的理解。在学生“自我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在乐谱教学中就可以站在点拨、指导、纠正、加强、拓展的角度,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

三、规律要点逻辑法

规律要点逻辑法,是一种相对比较传统的教学方式,也就是从乐理这一专业角度出发来进行识谱教学。这是一种较为严谨与专业的教学方式,尤其适合于比较复杂的乐谱教学或者是比较高阶的创作型教学。为了尽量降低这一教学方式的无趣性,教师可以采用对比教学。对比教学,指的是围绕一个音乐风格(如节奏比较快或者是音符变化频次比较高)来选择若干首乐谱,将它们放在一起,由教师先来分析与讲解每一首乐谱中的知识,教会学生辨析,再由学生通过演唱、动作拍打等方式来表现出乐谱中的每一个音符。经过教师讲解与学生表现这两个环节后,课堂进入小组学习阶段。学生自由组成小组,然后对这若干首乐谱进行分析,研究其中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并将其发现与老师同学们分享,接着师生双方针对异同点进行差异性讨论,最后将这些异同点折射迁移到其他乐谱之上。这样就让学生在迁移比照中完成了对乐谱知识的规律抓取与要点学习。这种乐谱学习方法的逻辑思维性较强,比较适合有一定乐谱知识基础的年级来尝试。

四、流行歌曲拆析法

音乐作为一种无国界的交流方式,深受大家喜爱。日常生活中,我们更是会经常接触到各种音乐,不论是马路上、商场中,音乐几乎是无处不在的。许多学生喜爱流行歌曲,还会有自己喜欢的偶像、歌星、乐队等等。在初中识谱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地选择引入一些流行歌曲,让学生从音乐专业的角度去拆析流行歌曲。比如,很多学生都非常喜欢TFBOYS这一人气歌手组合,他们唱的《青春修炼手册》《大梦想家》等歌曲具有非常高的传唱度。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学唱这些流行歌曲时,就是简单地通过听、哼唱、模仿、记歌词等方式来学习。除了这种“自发型”学唱外,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从乐理的角度去分析歌曲中的一个个音符,去学看歌曲的乐谱,并通过分析乐谱来分析歌曲的音调、音色、节奏、风格等。由于歌曲本身对学生来讲已经是耳熟能详的,因此在学习与分析时,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识谱后,再纠正自己的唱法,对比看是不是比之前唱得更好,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识谱的信心。

五、器乐演奏调动法

器乐演奏调动法,指的是教师在课堂上用不同的乐器来演奏同一首乐谱,比如口琴、竖笛、手风琴、葫芦絲、钢琴、小提琴、大提琴等,让学生去感受不一样的音乐世界。器乐演奏调动法主要分为两种:第一种,对于比较容易上手、学习成本比较低的乐器,比如口琴,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尝试吹出乐谱。在这种方式中,学生通过亲自表现、亲自感受,加深了对于乐谱的理解。第二种,对于比较难上手且学习成本较高的乐器,比如钢琴,教师就可以以音乐鉴赏会的方式,指导学生聆听、欣赏。这种浅层参与就需要搭配情境创设等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认识深度,让学生同样可以有细腻的识谱感受。

识谱是音乐领域中非常基础和重要的板块,但又是一个容易被学生轻视甚至忽略的板块,特别是在音乐资源的获取越来越便捷的情况下,部分学生是通过听歌与模仿的方式来学习歌唱的。这种方式固然有其可取之处,但假如后期没有经过专业训练,则难以保证他们对每一个音符都能够唱得准确、饱满。因此,教师在音乐课堂上应当灵活地采用多种方式来开展识谱教学,让识谱课变得有意思,让学生能够把音乐基础打扎实,从而为后面更加高阶的音乐学习做好准备。

(责任编辑    柳   紫)

猜你喜欢

识谱教学初中音乐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识谱教学研究
浅谈两种国外教学法在小学低段音乐教学中的适当运用
小学音乐识谱教学的重要性
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节奏训练在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试论师生互动教学在初中音乐课堂的应用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