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微课培养学生语文关键能力的探讨

2020-03-16闫国建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微课设计培养途径

闫国建

[摘   要]微课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利用微课来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具有诸多优势。文章探讨了旨在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系列微课的设计思路与使用过程。

[关键词]微课设计;语文关键能力;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09-0006-02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人们的学习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碎片化的阅读形式以及多样化的学习对象使得微课的发展具有历史必然性。高中语文新课标的实施与新高考的要求推动了微课在教学中的使用。

高中阶段是学生形成思维习惯和培养探索能力的黄金时期。“强化学生关键能力培养”是新一轮高考内容改革的重点。教育部考试中心在对近两年的高考语文试题进行评价后指出,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把支撑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时代要求的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信息加工、语言表达和文字写作等关键能力作为考查重点”。“2019年高考语文命题全面考查考生的信息处理、逻辑思辨、审美鉴赏、探究创新、语言表达等语文学科的关键能力”。顺应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要求,教师可将微课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中,这样便可以使学生快速置身于特定的学习任务中,较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内驱力,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高中语文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如何用好微课促进学生能力提升有待教师开展深入的研究。因此笔者的课题研究方向确定为:依托微课,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给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资料并进行弹性化教学,使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系统,提高语文关键能力。

一、利用微课的优势

微课可以满足学生对不同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学生既可以用它来查缺补漏,又可以借助它精心安排的训练序列形成能力。利用微课来培养学生的语文关键能力有诸多优势:

1.自主安排,个性学习

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班级人数较多,学生基础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很难兼顾到每个学生的学习。利用微课则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一是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内容、时间、方式和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二是微课有多种功能,适合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深度学习,是传统课堂学习的重要补充。三是方便,微课可以在线观看,也可以保存到存储设备中随时观看,灵活性强。四是微课学习具有反复性,有利于重点的聚焦、难点的突破,学生可以通过反复观看深化思考,进而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2.控制进度,充分思考

多数的高中课堂教学进度都比较快,学生缺少充分思考的时间,其实这样并不利于他们思维品质的提升。学生在观看微课时可以根据内容的难易选择暂停或反复观看。这样他们便有足够多的思考时间,进而能够巩固所学知识,获得进步与提升。

3.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微课中的教学内容集中,其围绕教学目标展示出一系列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进而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目前,教师应用微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识记、理解和应用知识。其实,教师可以在微课中加入研讨类、探究类的问题,进一步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4.拓展延伸,强化训练

微课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能够满足学生课外个性化的阅读和学习需求。学生可以在学习任务单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微课进行学习。同时,微课学习具有即时性,学生可以更快速地接到对其思考结果、学习活动的反馈信息,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升。

5.以生为本,关注过程

教师开发、利用微课资源,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的“微环境”,引导他们自主地参与学习,可以更好地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教师只有心中有学生,眼里有学生,才能制作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规律的微课,进而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

二、微课的运用途径分析

信息处理能力是语文关键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高考语文加大了对学生实用信息处理能力的考查力度。2019年三套全国卷语文试题均在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及文言文阅读部分专门设题,考查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三套试卷均在第21题要求学生对一段文字进行关键信息提炼。这一创新题型引导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进行信息的获取、筛选、提炼和表达,考查他们的信息处理能力。那么,教师要如何设计科学的系列微课来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呢?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语文能力的本质是规则和高级规则的综合运用。一种复杂能力的形成,大体上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步,掌握稳定的规则与策略,这是学习陈述性知识的阶段,主要是把新知识整合到原有的知识系统中加以记忆;第二步,进行典型的样例训练及变式训练,这是学习程序性知识的阶段,主要是结合具體问题,运用规则解决问题;第三步,进行足够的训练,这是自动化阶段,即摆脱对陈述性知识的依赖,形成连贯流畅又不需要过多意识关注的程序,也就是能力的形成阶段。据此,教师在制作培养某种能力的系列微课时,要明确每一节微课的不同功能。一个完整有效的语文关键能力训练系列微课大体包括以下内容:方法的构建—运用例子验证—例题练习巩固—迁移练习内化—情境中反复练习达到自动化,形成能力。

在本课题的研究中,笔者统筹安排高中语文微课的设计,将微课作为语文课程的一部分考虑进去,以学生的语文能力形成为重点,根据不同内容开发前后相连、循序渐进的系列化微课资源。除此之外,笔者还挖掘了与微课内容有关的其他教学辅助资源,例如学习任务单、阅读素材等。这些内容共同创建了一个微课资源应用的“小环境”,具有主题式、半结构化的特点。

笔者把设计的系列微课与学习任务单结合起来,按照学生能力的形成规律,科学引导学生使用微课。这种新的教学资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和探究,有利于他们内化和迁移知识。下面以“提高信息整合能力”系列微课为例,说明笔者的微课设计思路与使用过程。

设计思路:(1)关注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一系列的微课意在指导学生对筛选出来的信息进行分类、概括,提高他们的信息整合能力。(2)按照习得、转化、运用和迁移来安排教学过程。在练习中让学生提升思维,把握规律,规范答题。

[微课一]回顾反思,明确方向

回顾、分析广州市模拟考试题“钱钟书在治学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的答案及失分原因。首先引导学生厘清主要问题有不明题意,答非所问;篩选不全,遗漏要点;照抄原文,缺少整合;分类不当,概括不准;等等。然后引导学生归纳做这类题的思路。学生先写出来,之后明确:理解题干中的关键词,明确筛选标准;根据标准,找准找全信息;对信息进行分类,或转换、重组,或提炼、概括,分条作答。

[微课二]信息分类,概括提升

由“例”到“规”,从三个例题中归纳提炼、概括信息的方法。

例①胸怀强国愿望的卢作孚,是如何一步步成为“中国船王”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例②为什么爱因斯坦和玻尔的论战被称为物理学史上的“巅峰对决”?请结合材料简述原因。例③文中说:“玻尔领导的哥本哈根学派具备了一个科学学派应有的优秀特质。”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哥本哈根学派有哪些“优秀特质”。

学生阅读、思考后归纳主要方法:A.信息分类。同类合并,异类分离。B.因事见理。具体内容概念化,形象内容抽象化。C.简明作答。先理后事,分条陈述。

[微课三]规则应用,练习提升

练习①陈纳德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材料中有哪些体现?请简要分析。练习②朱东润的传记文学观是如何形成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微课四]总结规律,迁移练习

总结整合信息的要点:信息分类,可从时间、空间、发展进程、构成要素、理论与实践等角度进行;因事见理,可提取上位概念、选用文中词语等;简明作答,应先理后事,分条陈述。还要尊重原文,有效利用原文词句等。

综上,笔者把能够突出重点能力、结构相对完整的教学内容,整合成一个“微课资源包”,具有主题明确、组织科学、结构紧凑、形式多样的特点,而通过学习这种前后相连、难度逐渐上升的系列微课,学生能够获得较高层次的知识,并逐步形成语文能力。在利用微课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时,教师要联系学生的学习实际,不断优化微课的内容选择、组织策略、应用技巧、应用环境等,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重点,以学生的能力形成为落脚点,指引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促进他们语文关键能力的提升。

[   参   考   文   献   ]

[1]  R·M·加涅.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M].皮连生,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  教育部考试中心.健全立德树人    促进全面发展[J].中国考试,2019(7):1-6.

(责任编辑    农越华)

猜你喜欢

微课设计培养途径
基于ADDIE模型的小学数学微课设计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与反思
浅析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微课程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应用
产出导向法驱动下的微课设计与实践研究
微课在高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浅谈微课设计与制作的几大关键点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