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设计中的学习活动设计探究

2020-03-16薛冰洁周云华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学习活动教学设计

薛冰洁 周云华

[摘   要]教学设计应重视对学习活动的研究,依据活动理论构建中职旅游课程教学设计的系统模型,该模型包括学习主体、学习客体、学习共同体三个核心成分,故学习活动设计应将学习客体融于真实的任务情境中,推动学习主体的意义建构,协调团队合作以发挥学习共同体的生成功能,构建整体的活动系统,促进中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教学设计;学习活动;活动理论;中职旅游课程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09-0001-03

教学设计是创设最优化的师生、生生共同活动序列的学习系统。本文基于“活动理论”的视角,研究和设计中职旅游课程的学习活动,使得学习活动具有活动系统的显著特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学设计应重视对学习活动的研究,并依据活动理论构建中职旅游课程教学设计的系统模型(见图1)。该模型包括学习主体、学习客体、学习共同体三个核心成分,故学习活动设计至少应该满足以下三个基本要求:一是创设真实的任务情境,二是学生主动的意义建构,三是协调规范的团队合作,在此基础上最终构建出完整的活动系统。

一、学习活动设计应推动意义建构

教学设计中,学习主体为学生,他们是学习活动的执行者。皮亚杰认为,“客体首先是通过主体的活动才被认识,因此客体本身一定是被主体建构成的”。[1]活动设计应推动意义建构,就是学习主体不断生成、不断创新、不断变化并最终构建出新意义。

活动理论所追求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自发的意义形成和建构过程,而非知识的被动接受过程。学习主体在与学习客体、学习共同体的互动过程中,会主动地尝试明白和理解这些互动活动的意义。无论是主体个人建构还是学习共同体共同建构的活动,都必须由意义建构的主导者,也就是学习主体积极地建构。笔者认为,在中职旅游课堂中,应设计出有一定创意和能使学生得到明显进步的活动来激发学生意义建构的积极性。前一种特性左右学生的满意度,活动的开放程度不高、独立性不强、内容的局限、学习成果缺乏新意都会导致学生做出对学习活动不甚满意的评价。后一种特性左右学生的自信度,倘若学生在动态的活动中无法感知明显的进步,其自信心会被削弱。这两种特性交织在一起,相互作用影响了学生建构意义的具体行为:积极建构或是消极建构甚至是放弃。

现实生活中的旅游行业工作者常常会遇到一些突发状况,如何处理和避免这些状况也是中职旅游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能力。为了推动学生对这项必备能力的把握,笔者设计了如下学习活动。

1.[活动名称]设计防止证件丢失事故的预案

[活动内容]分小组合作完成预案。

2.[活动名称]丢失证件事故的处理

[活动内容]分小组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工作人员妥善处理丢失证件事故。

活动理论所追求的活动过程是充满变化的。学习客体的未知和变动必然引发学习主体认知和行为的变化。教师应敏锐地抓住这一特质,设计出推动意义建构的学习活动。从上述活动可以看出,设计的侧重点有两个:一是以变化推动创意的萌发;二是以变化推动进步的生成。在实际课堂中,富有创意的学习活动,仅仅依靠“夺人眼球”的情境是不够的。这些情境往往与现实情况失之毫厘,活动效果也难以得到保证,所以,教师应依据现实情况的变化设计活动方案。例如,导游和其他工作人员会再三强调妥善保管证件的重要性,但难免还是有丢失事故的发生。与直接照抄照搬某些条例相比,学生更愿意在一个开放的活动环境中大胆地表达自己的处理方式,故学习活动越能符合实际情况变化,就越能提供创新的任务路径,也就越能提高学生对该活动的满意度。当然,我们考查学习活动推动意义建构的成功与否,最根本的衡量标準还是学生的进步与发展。笔者认为真正的进步与发展并不是学生能重复某些知识或对这些知识做单一的应用,而是表现在学生面对变化的情境时能对知识进行重新创造。在上述案例中,面对突发事件,学生不得不重新审视、调整已学知识和经验,对其进行新的创造和应用,最终推动意义的有效建构。

二、学习活动设计应创设任务情境

活动理论所追求的学习形态是作为学习内容的知识向任务转化,使学习成为一种探究性、实践性活动。[2]任务包含利用已知知识经验和技能构建新意义的任务,也包含直面真实社会和真实世界的任务。据此,在中职旅游专业课中,学生的学习任务具有双重要求。一是满足学生真实的学习需要。它应具备明确的学习目的,具体指向学习主体切实所需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和职业素养的提升。因此,在设计学习任务时,教师需了解和规划学生真实的学习需要。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了解和规划可以是教师课前的学情调查,也可以是课堂中的生成。二是满足学生真实的实践需要。学习任务的设计与落实归根到底要与学习者未来在社会中运用知识、技能、价值观和职业素养的实际活动相一致,具有特定的受众、规则、工具等。因此,当旅游课程的任务活动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时(如某个学生在茶馆展示冲泡方法作为练习),它就被赋予双重身份:既是满足学生真实学习需要的活动,也是满足学生真实实践需要的活动。故任务情境既是学习情境,又是实践情境,正是两者的结合创设出旅游人才必备知识、技能、价值观和职业素养的真实应用情境。

依据上述理论,笔者在执教《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八章第四节《名茶与名酒》时,设计了如下课后活动。

[活动任务名称]茶艺的综合运用

[活动任务目标]能够按照行业规范和客人要求,正确熟练地运用不同的茶具和冲泡方法来冲泡各种茶类,能够描述冲泡流程,介绍茶汤的口味与风格特点。

[相关支持]教材关于茶艺冲泡的要求和技巧,茶馆相应工具准备。

可以看出,此设计活动的侧重点有两个:一是强调学习活动是自觉能动的带有特殊性目的的活动。二是强调学习活动是现实的具体化的感性活动。同中职其他专业相比,旅游课程的学习目的有特殊性,主要体现其目的的知识性,即学生必须具备扎实深厚的知识功底。因此在上述设计中,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应是获取茶艺的直接经验,进而巩固、构建和探索新的理性知识。但仅有理性知识是不够的,学习的过程是理性活动和感性活动的集合:既有记忆、综合、判断等理性活动的参与,也有体验、展示、操作等感性活动的加持。笔者将茶馆作为此学习活动的实践场所,使学生面对真实的茶具、客人和环境,满足真实的实践需要,也将此活动衍生为一种个性化实践。

三、学习活动设计应协调团队合作

教学设计中,学习共同体指除学习者自身以外其他参与学习的人员,可以是教师、其他学习者、家长甚至是校外的专家学者。活动设计应协调团队合作,就是强调学习共同体在学习活动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共同体不断影响学习主体,为主体提供必要的资源和帮助,共同完成活动目标。

依据活动理论,学习共同体应该具备两个基本的特征:一是共同的学习活动目标。学习共同体脱离不了“学习”这一本质内涵,和谐的学习共同体汇聚了经协调而形成的意义建构,并逐渐形成团队共同的目标。假如有新的参与者,也应在活动过程中逐渐认同其团队的学习目标。二是团队成员之间通力合作,并逐渐形成特定的学习方式。学习个体在进行学习活动时,不仅要完成自己的任务,还有义务协助其他成员完成作为学习共同体的学习任务。学习共同体的每一位参与者围绕共同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利用相同的学习资源、学习环境,通过对话、互动、操作等方法建构特定的交往活动和认知结构。在整个团队合作的过程中,各个成员相互影响、相互鞭策,最终实现学习共同体所有成员的共同成长。仍是以《名茶与名酒》一节为例,为了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掌握尽可能多的茶类,笔者设计了如下学习活动。

[活动名称]2019年上海国际茶叶交易(春季)博览会参展

[活动目标]常熟本土茶叶参展销售。

[活动内容]以团队合作的方式按小组分别布置展台,设计主展板、商品陈列、产品方案和进行实际展销。

在实际活动中,学习共同体成员之间必须存在合理的分工和遵循一定的规则。分工包括团队成员间横向的任务分配和纵向的权力分配,在中职旅游课堂中,这种分配方式应不断细化。以上述活动为例,根据学习个体能力的不同,各成员担任的角色不尽相同: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总策划师,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担任小组组长,其他学生成为组员,教师做总指导,而专家可能会担任外援或评委的角色。每个小组也会根据成员专长的不同,承担相应的学习任务,小组实际上是“总学习共同体”下的“子学习共同体”。在各自的角色和任务以外,学习个体也可以为其他“子学习共同体“提供适当的帮助。在学习共同体展示各自专长、共同完成活动任务的过程中,团队汇集了成员的共同智慧,逐渐构建出新的意义,以应对个体无法完成的学习活动。知识和意义是在共同体中主动构建的,共同体促进了知识和理解的获得,也促进了知识和情感的分享。交往的过程是各个主体、各个子学习共同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必然能促进学习共同体所有成员学习意义的生成。

四、学习活动设计应构建整体系统

教学设计中,活动由操作、行动、活动三个层级构成整体。结合笔者的研究,操作可理解为学习主体在活动中的较小动作单位,行动是学习共同体在一系列规则和工具的制约下迈向学习客体的活动单元,活动是在行动和操作的基础上形成指向最终学习目标的最高层次活动,对应的具体成分也更复杂。活动设计应构建整体系统,教师既要考虑各个活动的阶段性,又要考虑将其整合为合理的序列,融汇到系统的教学设计中。

学习活动的复杂性让我们看到,在教学设计中,对操作、行动、活动三个层级的同等重视成为构建活动整体系统的必要条件。在设计学习操作的具体步骤时,教师必须关注其组成的学习行动和由学习行动组成的学习活动,轻视基础承重的操作和行动只会让上层的活动付之一炬。同样,在构建活动整体系统时,片面强调局部的操作和行动而忽视总体活动进程的目标,学生的收获也无从谈起。将每节课作为一个整体的活动,中职旅游专业的学生学习活动会大致包含两个基本动作:发生意义建构和运用建构的意义。每个动作又包含一系列的实际操作:课前做预习作业、制作思维导图、设计连贯优美的导游词等。当学生学习某一课题时,各项操作都会被调动起来。当课堂的某一板块较为复杂且需要团队合作时,各项操作又将奔向高一层级的行动,并向整体学习目标有序过渡。

笔者在执教《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八章第四节《名茶与名酒》中“绿茶”这一课题时,将课堂学习分为识茶、鉴茶、悟茶三个板块,每个板块设计了如下学习活动(见表1)。

在上述活动中,笔者将课堂学习过程切分为彼此关联的活动序列。每个学习活动都要保持学习目标的连贯性和递进性,这种连贯性指的是各个单独的学习活动所指向的学习目标之间有密切的联系,而不是成为孤立的个体。递进性指的是后一个学习活动所指向的学习目标要比上一个更为高级,包含的操作和行动也应更为复杂,如识茶环节是学习主体了解基础知识、鉴茶环节是学习共同体通过团队合作来锻炼讲解能力、悟茶环节是自由搭配活动单位在任务情境中构建新意义。从中也可以看出,笔者将个体活动再切分为任务序列,自由安排或组合每个任务的侧重点,例如单独的知识获得、在能力生成的情境中建构意义。当然,课堂学习的全过程应当还有后续的评价和修改提升,学生的发展是在不断地评价中激励自己、诊断问题和二次升华。整个过程不是线型的流水生产,而是在循环中将教学设计不断优化,学生的获得也如同一个圆周形一样不断扩大。

总之,活动设计应与创设任務情境、推动意义建构、协调团队合作、构建整体系统的总体目标是一致的,就是使中职旅游课程学习具有符合活动系统的关键特征。所以,本文的中心思想可以清楚地表述为:将学习客体融于真实的任务情境中,推动学习主体的意义建构,协调团队合作以发挥学习共同体的生成功能,构建整体的活动系统,促进中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2] 周子房.写作学习环境的建构:活动理论的视角[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责任编辑    黄   晓)

猜你喜欢

学习活动教学设计
基于学习需求的学习活动设计
高中物理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注学生的“学”,从设置学习活动开始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