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思维紧张度:优化学习效率的必由之路

2020-03-16王昕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提高策略学习效率

王昕

[摘   要]思维紧张度是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适度的思维紧张有利于促进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教师应该在多途径提高学生的思维紧张度的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劳逸结合及身心放松。

[關键词]思维紧张度;学习效率;提高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09-0084-02

学习效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学生所取得的学习效果。影响学习效率的因素很多,如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教师的素质、家庭环境等(李栋林、冯志勇, 2007)。要想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首先就得设法优化学生的学习效率(谭俊英、张凌洋,2017);而优化学习效率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提高思维紧张度,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取得较为理想的学习效果。

一、思维紧张度的影响

思维是人脑奇特的功能,是人类作为智慧生命所特有的专利。思维的广度取决于学生的知识面,思维的深度决定着学生的思考层次,思维的梯度反映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思维的紧张度则牵涉学生的专注程度,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的思维紧张度对学习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集中注意力,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现代意义的学习在很大层面上都是以集体活动的形式呈现的,即特定范围内的学生在约定的时间到某一个地点,如学校或校外培训中心等,接受教师或教练的相对集中的教育与指导。在这种集中学习或培训的过程中,不同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程度是不尽相同的。有的学生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如身边同学不经意间的小动作、学习环境之外的嘈杂声等,都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因此,只有提高思维紧张度,让他们能够集中注意力完成手头的任务,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2.专注知识点,开展深入持久的探究。对绝大多数学生而言,学习总是一个枯燥且艰巨的攻关过程,他们很难静下心来深入持久地进行探究。如若学习过程中缺乏思维紧张度,学生就会蜻蜓点水般地学习,不求甚解,浅尝辄止。但在一定的思维紧张度的影响下,学生就能够潜心钻研学习内容,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获得学习的快感,进而能够持续认真地推进学习。

二、影响学生思维紧张度的因素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紧张度是不同的。学生的思维紧张度主要受到三个方面的影响:

1.教师缺乏提高思维紧张度的手段。一般来说,绝大多数教师都能够意识到思维紧张度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影响,也会想到要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紧张度,但鉴于自身教学经验的不足,不知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思维紧张度。

2.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不是所有的学习主体都具有学习内驱力。少数学生的学习基础较为薄弱,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无法提高思维紧张度;部分学生的学习基础尚可,但心智不成熟,不能意识到学习对他们的意义,无法主动提高学习紧张度;还有一部分学生,尽管学习成绩相当不错,但因学习目标不明确,对自身要求不高,也不愿主动提高自己的思维紧张度。

3.家庭没有进行有效的引导。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影响巨大。因此,一个孩子是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很大程度上都和孩子的家庭密切相关。部分学生在学习中总是缺少思维紧张度,就是因为他们在家中做事习惯了拖拖拉拉,没有什么紧迫感。长此以往,他们就养成了拖沓、马虎应付的习惯,很难提高思维紧张度。

三、提高学生思维紧张度的途径

家庭、学生自身和教师都是影响学生思维紧张度的重要因素。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要想提高学生的思维紧张度,除了要促进家校配合和引导学生调整学习心态之外,更重要的是要使教师很好地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多途径地采取措施,分层次地要求学生“小坡度推进,稳步伐前行”。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思想教育,取得学生和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虽说师生之间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管理与被管理关系,但学生心目中追求的其实还是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如果教师不能够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或家长沟通,那么学生和家长就会口是心非地听从教师,他们的内心深处并不能理解和支持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且对于教师实施的提高思维紧张度的教学举动会产生抵触情绪。

2.推进教学改革,增加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认真审视自己的教学思想,结合前沿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地优化自己的教学过程,切实推进教学行为的创新,努力丰富单位时间内的教学内容及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3.强化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究。思维紧张度能否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的主体——学生。学生能否全身心地投入到紧张的思维活动中,要看他们是否愿意去主动探究教师设置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在备课时强化问题意识,设置适宜的问题来刺激学生参与探究的积极性。

4.优化激励措施,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学生是否愿意继续参与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基本都是看他们在之前的学习活动中有没有获得一定的成就感。经常性的失败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之,适当的挑战之后获得的成功以及教师及时的激励往往会刺激学生迎难而上,甚至是自我加压,让他们在无形中提高自己的思维紧张度。

四、提高思维紧张度应注意的事项

思维紧张度是一把双刃剑,需要教师恰到好处地拿捏分寸。适中的思维紧张度能够让学生聚焦自己的学习行为,成为勤于思考、专于探究的主动学习者。具有适切的思维紧张度的学生通常不会受到外界诱惑的影响,能够高效运转个人思维,专注完成学习任务,因而也能够挤出更多的时间来参加各类文体活动,调节紧张的身心。同样重要的是,学生思维紧张度的提高有利于教师开展教学活动,能够使教师在快节奏的教学互动中取得成就感,形成愉悦的授课情绪,进而促使教师努力设计好下一阶段的教学,确保教与学都能够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但人的思维就像机器一般,不能总是处于高速运转的状态,否则就会出故障,甚至“撂挑子”。因此,教师和家长在努力提高学生的思维紧张度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做到有张有弛,劳逸结合,合理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学生的心理压力过重的话,不仅会影响学习效率,还可能会对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曹夕南、曹馨月,2017)。放松心情的方法有很多,建议教师和家长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1.巧用幽默的语言,让课堂教学中充满欢声笑语。课堂教学对学生十分重要。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则起着不可或缺的主导作用。虽然教师逻辑严密的话语能让学生感知到知识的力量,但长时间严肃的表述会使学生感到压抑。教师化繁为简的陈述与解释、贴近生活的举例与引证以及幽默诙谐的表达都能够缓解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过度紧张的情绪,让学生在轻快的氛围中习得知识、取得进步。

2.调控教学的节奏,让课堂思考与欣赏错落有致。课堂教学的程序一般都是先简单温习已经教过的知识,然后让学生在巩固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形成新的认知,并通过适量的演示或训练来深化理解,巩固提升。在传授新知的紧张时刻,教师要插入些许小活动,以协调学生思维的张驰,缓解学生过度紧张的情绪思维。

3.错开课程的安排,让连续时段的学习张弛交错。通过数理化等理科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严谨的思维习惯,通过历史、地理等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有关地球、世界的信息,通过音乐、体育、美术等的学习,学生可以在欣赏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各类活动,进而获取愉悦感。将有着不同教学要求的学科交错安排,能够缓解学生过度紧张的情绪。

4.变换学习的环境,保持新鲜感。人的心情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尤其是愉悦的环境更能让人心情舒畅,倍感轻松。在学校里,良好的教室环境会使学生忘却学习的烦恼;在家庭中,整洁的摆设会让学生的内心不再烦躁。

5.缓解学习的压力,让学生的全身心放松。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家庭,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习的压力。日常的短时间的文体活动只能让学生适当地放松一点儿。因此,学校应该阶段性地安排春游、秋游、体育运动会等大型的、长时段的活动,让学生完全抛下文化学习,自由自在地投入到玩耍中,使疲倦的身心得到真正的解脱。

学生的思维紧张度是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思维紧张度的提高来自于教师和家长的精心设计。由于思维的过度紧张而产生的压力需要学校、教师和家长的调节与缓解,当然也离不开学生的自我调节。

[   参   考   文   献   ]

[1] 李栋林,冯志勇. 谈影响中学英语教学效率的隐形因素[J]. 中国基础教育,2007(3): 39-40.

[2] 譚俊英,张凌洋.基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教师执教能力提升策略[J]. 教师教育学报,2017(1): 54-62.

[3] 曹夕南,曹馨月.学生课堂心理负担的成因及及其减负对策[J]. 大众心理学,2017(12):23-24.

(责任编辑    农越华)

猜你喜欢

提高策略学习效率
提高青海牧区物理教学水平的思考
效益最大化
全面推进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措施
初中语文教育中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策略探究
建立中职课堂规则,提高学习投入效率
基于二维码技术的多媒体学习效率分析研究
《线性代数》计算机辅助教学初探
初中数学教学之二三思
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