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传统文化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2020-03-16陈兴溢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信息技术

陈兴溢

[摘   要]教育应当建立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让每个学生心中都种下中国梦的种子。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让青少年学生了解和感知传统文化,热爱传统文化,进而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09-0022-02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创造了辉煌的文化,积淀了博大精深的思想。身为中华民族的一员,笔者深感骄傲与自豪。作为一名教师,笔者深切地热爱着祖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当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树立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时,笔者更是感到特别欣慰,因为笔者拥有向年青一代传递传统文化的舞台——课堂。

一、传统文化教育走进校园的时代意义

1.当今社会背景

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体制、经济结构、社会观念的变革使人们的价值观更加多元化和模糊化。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一些新兴的文化传播工具涌现,尤其是互联网的兴起,为人们接受信息开辟了新途径,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已被渐渐淡忘,热爱诗词书法者更是凤毛麟角。许多人特别是年青一代,盲目崇尚西方文化而忽视了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社会中许多人的传统道德感也逐渐减弱,变得冷漠、自私自利、惧怕劳动,人与人之间诚信不足,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淡化。我们成年人在这样一种环境中已经陷入迷茫,更何况孩子们呢?因此,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已经是当务之急。

2.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教育是什么?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振兴民族的希望在于教育。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在于传道授业解惑,更应当是向人传递生命的气息。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我国的政治制度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有道德、讲诚信、有信仰、博学多能、立志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在这样一个文化滑坡、人心浮躁的时代,人们难得有一颗平静、澄净的心,而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一股醍醐灌顶的清流。所以,教育应当建立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让每个人心中都种下中国梦的种子,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民族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

传统文化教育应从学校教育做起。学校在德育工作中应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坚持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将新时代道德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引导青少年学生培养家国情怀,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提高生态文明意识,从小做明辨是非、遵纪守法、奋发向上的好少年,自觉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秉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精神,深刻认识到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自己的梦,以祖国的兴旺发达为最大的光荣,以国家的贫穷落后为最大的耻辱,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培養爱家爱国的情感,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奋斗的伟大理想。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具有源远流长的文化,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引导人们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利用信息技术课堂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丰富有趣,便于实际操作,学习方式灵活多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利用信息技术课堂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具有独特的优势。笔者在教学中是通过以下形式来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

1.课前练习,潜移默化

初中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初级阶段,学生打字速度较慢,姿势也不规范,指法训练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笔者在课前通常都会安排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打字练习,在这期间笔者让学生练习打《三字经》、古诗词等中的字句,虽然只有一两句话、一首古诗,但这些都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精粹,学生在练习指法的同时在与计算机的交互中对这些经典篇章进行理解、鉴赏,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

2.课堂教学,因地制宜

根据教学内容,适时渗透传统文化。在教学生如何利用搜索引擎上网搜索资料时, 笔者引导学生以查找《诗经》、《论语》、《大学》、《弟子规》、唐诗宋词、中国的传统节日、甘肃的名胜古迹、本地名人和地名等内容为主,让他们在学习实践中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及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气息。

在教学生如何制作电子板报和演示文稿时,笔者先向学生展示笔者做好的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作品,比如以中国传统节日为主题的、以古诗词为主题的、以传统饮食为主题的、以书法绘画为主题的、以戏曲为主题的等等,让学生受到感染,激发他们创作的热情,然后把机会留给学生,让他们放飞自己的想象,确定主题,构思创作。这时笔者加以指导,引导学生确立主题、搜集素材、命题立意,然后制作出图文并茂的电子作品。制作完成后,笔者特意组织各小组学生交流评比,在交流评比中让学生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灿烂和魅力,鼓励他们学习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3.网络交流,寓教于乐

在学“网络交流”这节内容时,学生都激动不已,也都申请注册了QQ号和电子邮箱,初步体会到了网络交流的乐趣。这时候笔者因势利导,让学生在QQ聊天中玩诗词接龙和飞花令,学生兴趣高涨,为了接得快,就主动在网络上搜索收集诗词,部分学生还做了笔记准备在下节课使用。在发送邮件时,笔者也引导他们选用诗词警句、人文地理、知名作家、传统节日等方面的素材,提出一些问题让收件方作答。这样,学生在网络交流的过程中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气息。

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社会进步和民族繁荣的前提,中国传统文化滋养了我国一代又一代的杰出人才,促进了祖国的繁荣和兴盛。利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渗透和传播传统文化,让学生认识和感知传统文化,做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者,是信息技术教师应尽的职责。

[   参   考   文   献   ]

[1]  李金光.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新时代学生[J].新课程教育研究,2019(15):20.

[2]  徐婷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音乐课堂的再思考[J].新课程研究,2019(3):42-43.

(责任编辑    周侯辰)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初中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