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写作: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手段

2020-03-16张惠琴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微写作写作能力初中语文

张惠琴

[摘   要]文章指出,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创作特点、撷取故事片段、揣摩布局艺术、灌注丰沛情感等,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微写作,进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微写作;写作能力;初中语文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09-0017-02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原有的语文教学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新要求。我国新课改明确指出,教师要在教学实际中创新教学方式。显然,微写作的开展,便能很好地满足这一要求。微写作是指一种规模小、时间短、针对性强的写作形式,它往往能够匹配多种课堂教学手法,把握住学生思维的活跃时机,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语用意识,从而突破原有的写作训练只是集中在某个时段的困境,锻炼学生的写作思维,从根本上提高写作教学效率。

一、分析创作特点

诗歌是最凝练的文章,其蕴含的情感、境界,远超一般文章。诗词教学中,不少教师只关注诗歌本身,只教学生去读诗、背诗,忽视了潜在的写作教学时机。如果教师能在诗歌教学中引入微写作,让学生在咀嚼诗词内涵、分析创作特点的同时,提升写作水平,深化写作思维,这样必然能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望岳》是伟大诗人杜甫早期的代表作品,有着鲜明的个人特征。在教学《望岳》的过程中,笔者在学生诵读诗歌的基础上,从写作者的角度来引导学生对《望岳》进行剖析。诗文开篇的“岱宗夫如何?”,表达了作者初见泰山时的惊叹,而这种直抒胸臆的写法,也能够在一开始就把读者代入到作者所营造的情境中去,那么为何作者会如此感叹?带着这样的疑问,学生会有更大的动力去进行后文的阅读。后文的“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描写的则是近望泰山的情形,说明作者已走到泰山“面前”,“割”等词汇的运用,贴切地对景观进行了描述,既体现了当时景色的壮丽,也蕴含了作者豪迈的情绪。最后通过“一览众山小”,作者将他的豪迈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之后,笔者让学生借鉴杜甫的创作特点,自主进行微写作。有的学生描写了自己出去旅游的场景,有的学生描写了自己回家乡的见闻……不少学生在开篇借鉴了直抒胸臆的手法,且在结尾对情感进行了升华。

通过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深刻体会诗歌的内涵,能够使他们认识到作者的创作特点等,这样他们便能在微写作的过程中,结合自身的体悟,大胆进行创作,逐步树立应有的写作意识。

二、撷取故事片段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让他们把日常生活中的事情,变成自己的写作资源,从而让自己的文章更加踏实有力,可读性更强。

例如,《社戏》作为鲁迅先生的代表作品,有着很强的教学意义,其中对乡土习俗、风景和生活的描写,可以作为写作指导资源加以利用。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先让学生对文章进行整体通读,让学生自由地去体会作者笔下乡间生活的美好。然后,笔者让学生重点品读文章中对豆子的描写,为何看社戏当天的豆子好吃一些呢?为何要着重表现“自己偷”这样的行为呢?经过不断地研读,学生发现作者这样描写,是因为小孩子心性,背着大人做了“不正确”的事,得逞后便有一丝喜悦,而这种情感体验,使得豆子格外好吃。这样的分析架起了文章和生活之间的桥梁。最后,笔者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及时进行微写作。有不少学生借鉴鲁迅的写法,写出了好作品。可见,通过对故事片段进行重点剖析,打破写作和生活之间的“隔离墙”,能够逐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最终提升他们的写作素养。

通过故事片段与生活的连接,学生能够很好地把生活体验转化为笔下的文字,进而有意识地在生活中进行观察,走近写作,让写作成为有根之木,让文章能够更加踏实、更有内容。

三、揣摩布局艺术

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如果能够进行结构布局,便能够避免行文散乱无章。

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经典的一篇回忆性散文,对他小时候的求学经历进行了一定的描写。他按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进行描写,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随着他的描写移步换景,进而掌握文章主旨。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让学生对文章中的描写节点进行了标注,并在读完文章后,重点进行回顾,了解鲁迅是如何进行文章写作的,又是如何控制各个部分的内容详略的。之后,笔者让学生进行微写作,按照时间或空间顺序,描写自己印象深刻的一个地方或者一件事。这样,学生能够把握住写作的结构,有意识地进行谋篇布局,不再像以前一样,想到哪里写到哪里。

布局结构是文章最重要的“脊骨”,学生只有把握好文章的结构,才能让自己的文章更有逻辑,更易于理解。微写作可以有机整合写作教学和课文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四、灌注丰沛情感

情感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写作时,往往只是单纯地记录发生的事件,并没有在其中注入自己的情感,导致整篇文章乏善可陈,不具可读性。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微写作,必然能够扭转这一教学困境。

例如,《孤独之旅》中的人物在生活的锤炼下,逐渐成长,克服了孤独,而文中有许多细节描写,都直接反应了人物内心的情感。比如在表达害怕的情绪时,作者写“芦苇直涌到天边”;在反映人物克服内心的障碍之后,则原有的芦苇又“浩浩荡荡”了。通过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来给文章注入情感,是极佳的创作手法。在教学结束后,笔者引导学生模仿文中的写法,进行微写作。不少学生能够通过细节描写使文章更能突显个人的情感。

教师有意识的引导能够形成很好的启发作用,这样学生在创作中,便会不经意地通过一些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让整篇文章更加活灵活现。显然,微写作这种即时创作形式,能够让学生把课堂中的感悟,转化到文章中去,提高寫作效能。

写作一直都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其中对学生写作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学生只有在生活中进行素材积累,在写作时提前谋划,并有意识地融入自身情感,写出的文章才能够更加具有可读性,其写作核心素养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微写作是一种先进的写作手法,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当灵活应用,结合课堂教学资源,把握写作机会,最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写作素养。

(责任编辑    农越华)

猜你喜欢

微写作写作能力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如何有效提高中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理论思考
初中语文“微写作”教学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微写作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