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经典化人 塑健康人格

2020-03-16万引桂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健康人格语文素养

万引桂

[摘   要]以经典化人的核心是塑造健康人格。语文教师可从激发阅读经典的兴趣;重视积累,养成习惯;重感悟,促提升三个方面来帮助学生在阅读经典古诗文的过程中塑造健康人格,提升语文素养。

[关键词]经典诗文;健康人格;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編号]   1674-6058(2020)09-0016-02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著名学者陶继新先生说:“人和人之间,学校和学校之间,国家和国家之间最终的竞争力实际是在文化上。”以经典化人的核心是塑造健康人格。

新课标对语文的育人功能进行了阐释,即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新课标强调了在中学阶段塑造健康人格的重要性,也表明了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与人格的健康与否有必然的联系。

那么如何在阅读经典古诗文的过程中塑造健康人格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帮助学生塑造健康人格,提升语文素养。

一、激发阅读经典诗文的兴趣

宋代陈颐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也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1.营造氛围,润物无声。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让一草一木都育人。在校园文化宣传栏或教室里、楼道中、过道旁、横梁等明显的位置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中华古典诗词名句、传统美德故事等,营造“墙壁文化”“走廊文化”,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看到富有教育内涵的诗文、格言、故事,这样学生便可以更好地感悟经典、触摸经典。2.“打铁还需自身硬”。罗曼·罗兰说过:“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语文教师不仅要对经典古诗文有着热烈的喜爱之情,还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一位有文化底蕴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才能游刃有余地做到旁征博引。教师应在闲暇时坚持阅读,不断增强文化素养,用自己的学识和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折服学生,让学生感悟到经典古诗文的魅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3.要在经典古诗文教学中充分利用课件、音频朗诵等来激发学生学习经典古诗文的兴趣。4.要做一名学生喜欢的教师。要向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学习,揣着一颗爱心,努力践行至圣先师孔子的五大美德,做一名遵从中庸之道的教师,做一名具备“甘草”品格的教师,做一名每个学生都喜欢的教师。

二、重视积累,养成习惯

古人云:“少儿不解歌吟事,种粒冬埋春复苏。”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古诗文像“种子一样播进心田”,这样他们便能得到传统文化的浸润。学生能从背诵积累的古诗文中吸取精华,丰富自己的精神和语言,达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境界。就如中国诗词大会中美丽端庄、沉稳知性的主持人董卿那样,在节目中她能对各种诗词信手拈来,并且出口成章,她超凡脱俗的气质里,藏着她深厚的文化涵养,藏着她读过的那些古诗词。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培根说过:“习惯真的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要想帮助学生养成阅读经典古诗文的习惯,教师就要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首先,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因为,在诵读过程中,学生既能学到知识,又能潜移默化地感染思想,树立正确的“三观”,进而受益终身。在诵读积累的教学实践中,首先,笔者要求学生:1.每天诵读经典30分钟以上,因为吟诵能荡涤乖戾之气,养成君子之风;2.坚持摘录积累优美的词句、段落和篇章,时常翻阅吟诵,反复消化;3.以读促写,要求学生养成在写作中引经据典的习惯。其次,笔者有目的、有要求、有层次地指导学生学习课本中文质兼美的经典古诗文。笔者一直尝试践行余映潮老师的“板块” 阅读教学理念:提要求,做示范,递抓手,重诵读,重积累,由浅入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历练学生,让他们养成习惯、提高能力。课外拓展环节的形式要多种多样,如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个性化阅读、仿写等。最后,要向学生推荐经典书目,将课内研读与课外延伸相结合,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三、重感悟,塑人格

古诗文无不闪耀着绚烂夺目的光辉。语文教材中有体现人物“智慧美”的古代记叙散文,如《两小儿辩日》;有体现人物“思想美”的古代议记散文,如《爱莲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体现人物“品格美”的人物传记,如《苏武传》。这些作品都从不同侧面表现了古人的心态和价值取向。中学教学古典文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帮助学生更清楚地明白,为什么他们会成为这样的人,为什么他们会相信他们所相信的,为什么他们要做他们想做的”。这样能使学生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别人的举止行动,都能有更清晰的认识。

经典诗文中饱含丰富的情感,教科书中的古诗文的情感倾向可以归类为爱祖国、爱自然、珍惜人生、孝敬师长、爱他人、伤怀自强等。这些古诗文的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表现自己的生存状态和情感状态,传达出对生命的感悟和体验。

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描写了他的读书经历,表达了学习态度的重要性。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激发珍惜人生、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精神。

现代作家丁立梅老师曾说:阅读对我的意义,就是它填补了我的人生空白,适时清扫落在我心头的尘埃,让我变得洁净、愉悦和安宁。愿所有读过的万卷诗书,都能沉淀在学生的血脉里,成为生命的气质,伴随着阅历的增多,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成为一个拥有健康人格、高尚灵魂的人。

[   参   考   文   献   ]

[1]  于永正.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M].北京:教育出版社,2017.

[2]  丁宏喜.依据课标    教考一致[J].小学教学(语文版),2019(2):14-16.

[3]  谢志海.弘扬传统文化    构造健全人格[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13):18-19.

(责任编辑    农越华)

猜你喜欢

健康人格语文素养
浅析独生子女健康人格问题及培养策略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让阅读教学助力学生的健康人格
为小语课堂“瘦身”,为学生语文素养增“肥”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社会支持系统理论在留守中职生健康人格引导中的运用
浅析以就业为导向的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健康人格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