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培养高素质的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路径探析①

2020-03-15刘春元吕文平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理论课思政政治

刘春元,吕文平

(哈尔滨商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8)

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立德树人”[1]这一根本任务,深入贯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了中国现阶段的具体实际,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不断推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发展前行,将思想政治教育落到了实处。2019年3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这次会议的召开,为我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开辟了崭新的道路,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发展开拓了更加广阔的天地,同时,也使我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面临着新的挑战。习近平在会议中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2]这是对“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3]的深刻阐释,同时也为新形势下如何办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指明了方向。

1 新时代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

1.1 高素质的思政教师队伍是实现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坚实基础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国现阶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新时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我们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积极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改革创新,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接班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论是在青少年学生对社会的正确认知方面,还是在引导青年学生树立崇高的道德理想、爱国情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都将对他们产生重大的影响。

1.2 高素质的思政教师队伍是保障思政课特殊学科性质的必然选择

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我们对思政课教师要求的特殊性。思想政治理论是一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的学科、是塑造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的学科、是培养学生坚定的爱国主义情怀的学科,也是一门培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学科。所以,思政课教师肩上所担负的历史责任是空前绝后的,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韩愈曾在《大学》中指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对于教师来说,其自身首要也最为重要的职能就是“传道”,立德树人即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要求,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来说更是如此。

1.3 高素质的思政教师队伍是满足思政教育特殊客体的强力支撑

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客体主要是青少年或青年人,这些人的情况极为特殊。一方面,青少年的身上承载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要积极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引领他们深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青少年的特殊性又在于他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此时,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教师的一言一行,关乎他们对人生的态度,关乎他们对祖国的憧憬;另外,青少年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正处在不断发展变化的阶段,这一时期,他们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帮助,思政课教师作为青少年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对他们的心理发展也有着重要作用。

1.4 高素质的思政教师队伍是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习近平多次强调:“要把思想宣传工作做好,积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为实现中国梦凝聚有力的支撑[4]。”为此,党中央全面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对各级党委、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学校党委组织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从实践中可以看出,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新时代,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就必须全面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着力解决好“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5]“让思政课教师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课扣子”[6]。

2 新时代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新要求

2.1 政治要强

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习总书记曾指出:“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党是领导一切的[7]。”也就是说,我们国家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具有强烈的政治性的教育。这就要求我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唯有如此,才能禁得住历史和现实的考验,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始终保持从容不迫的姿态,才能为祖国培养出理想信念坚定的新时代社会主义接班人。习近平强调:“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8]。”这既是对信仰的尊重,也是对信仰者的尊重,更是对广大学生的负责。因为,只有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才能将其理论精华传承发扬下去;只有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才能深刻的认识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是多么的博大与深沉;只有在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身上,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祖国是多么的可敬可爱,也唯有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才是我们党和人民最迫切需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2.2 情怀要深

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有更为宽广博大的情怀,这种情怀是对祖国的热忱,是对中华民族的包容,是对中国共产党执着的追随。思政课教师应该时时刻刻向学生传递炙热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这种精神贯穿于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过程中;体现在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之中;渗透在每一位青年学生的爱国热忱里。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断丰富自身,只有内心充盈了,才能外化于行。另一方面,一个具有深厚的家国情怀、民族抱负的思政课教师,一个真正将我党的伟大事业视为己任的思政课教师,在他们身上所展现的光芒是璀璨夺目的,学生所看到的是一个伟大的祖国所培养出来的有志之士,才能群起而效之,如此,我们的民族才能蒸蒸日上,我们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才能指日可待,共和国才能前程似锦,繁荣昌盛。

2.3 思维要新

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充分学习并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质和内涵,深刻把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现实意义,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理论支撑来指导实践。首先,应该创新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模式,加深学生的课程体验,让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和体会我国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内涵,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其次,像思想政治理论课这种理论性极强的课程往往十分枯燥,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许多困难,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新自身的思维模式,了解学生的现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注重案例的选取和使用;最后,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在许多学校,尤其是高校,由于不同专业之间的差异导致学生对该门课程的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作为思政课教师,在知识的把握和运用上要创新,以此来保证尽最大可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他们坚定的爱国情怀。

2.4 视野要广

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强烈的政治性,针对这一特殊性,要求我们在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对历史和现实的准确把握,对国际、国内大环境的充分理解,以及对整体和局部的深入剖析。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想做到这三点,就应该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即对专业知识的熟练掌握和深入挖掘,对国际现状的理性分析和明确判断,对人类历史的充分认识和巧妙运用,只有这样,思政课教师才能深度的看待问题,解决问题,也唯有如此,才能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把握问题的关键,引导学生进行纵向的剖析和横向的扩展。只有视野广阔、格局大气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才能深刻体会到我们党所进行的伟大事业的内涵,才能将道理给学生讲明白,从而真正担负起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接班人的重任。

2.5 自律要严

《诗经》有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儒家思想也崇尚“慎独”。作为教师,站在三尺讲台上,需得明白,为人师表,必得“心存敬畏,手握戒尺”[9],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来说,自己所授的是与我们国家的政治建设保持严格一致的课程,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最大的特殊性,因此思政课教师必须更加严格的约束自身。不论是在职业能力、专业素养方面还是在思想道德层面,都应该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思想上一刻也不能松懈,始终保持最坚定的政治立场。另外,在当下这个互联网事业蓬勃发展的时代,我们在网络上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广为传播,作为思政课教师,应该明确的认识到这一点,并时刻保持警醒,约束自己在网络世界的言论,始终拥护党的纲领,始终积极弘扬社会主义发展的主旋律,向社会传递更多的正能量。

2.6 人格要正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10]。”这既是对当前教师职业道德最为凝练的概括,也是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最基本的要求。我们往往可以从老师身上看到堂堂正正的人格,而在现实的教育中,真正具有感召力和说服力的就是这种高尚的品格。我们常说要以德服人,因为德之所到,“润物细无声”。伟大的思想家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固本铸魂培德育人需要“欲正人先正己”。另一方面,只有人格正的教师,才能说是拥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老师,才能正确的引导学生,教育学生。只有人格正的教师,才能正真做到将教书育人视为自己终生的使命,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时刻保持与学生的紧密联系,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我们的专业素养要求我们应该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人生,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和对人生价值的取向应该是更加深刻和圣洁的,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赋予纯粹的理论知识一件华丽的袈裟,让它凭借万丈光芒赢得学生们的亲睐,并使之成为学生们终生的追求。

3 新时代培养高素质思政课教师的路径选择

3.1 党和国家政策支撑是培养高素质思政教师的重要依据

党和国家相关政策的发布,往往为社会各界的工作进行提供重要的前提依据,有了相关政策的指引,我们的前进道路才能更加光明璀璨。很多时候,我们党的正确方针政策,就如同黑夜里的一盏航灯,让迷失方向的人摆脱彷徨,让徘徊不决的人变得坚定,因为,光芒所在之处,就是我们要到达的远方。其实,在思政课教师的培养上也是如此,有了依据,便是有了强有力的后盾作为支撑,我们在工作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就可以大胆的放开手去做,尽我们所能去培养更多更优秀的思政课教师。因此,从国家层面来说,我们党应该进一步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领导作用,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发布较为详细的文件指示,严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放松。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引进工作,党和国家也要有更为严格的管理实施办法,对思政课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确保每一位思政课教师的质量,切实为学校引进和培养思政课教师,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保证。

3.2 社会舆论监督作用是培养高素质思政教师的前进动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我们与外界的联系交流越来越密切,外界的任何声音都可能会影响我们的生活,在当下,舆论的作用越来越成为我们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思政课教师来说,无论是来自学校内部的舆论还是来自外界社会的舆论,都对其自身建设和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一方面,每个人都渴望来自社会对自身的肯定,包括对自己职业的肯定和人生价值的肯定,这对思政课教师来说也不例外;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来自外界的监督,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激励,也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所在。因此,不论是学校还是其他社会阶层,都应该对思政课教师的地位给予高度的认可,肯定他们为社会发展创造的价值是不可忽视的,赋予他们应该享有的荣耀,唯有这样,才会使思政课教师有继续前行的信心,才能使他们一往无前,开拓创新。再者,应该加强社会各界对思政课教师的监督作用,对于学校来说,应该切实强化和完善考核制度,严格执行相应的考核举措,真正做到“严把关”[11],让思政课教师感受到压力所在,使他们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一刻也不能松懈,以实际行动来促进思政课教师的自身建设,为培养合格的思政课教师提供动力源泉。

3.3 教师自身建设是培养高素质思政教师的根本保证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关键在教师,培养合格的思政课教师关键还要靠教师自身的建设。一个人,只有自己想改变自己,才能有所行动,这也就是说思想上的东西是最难改变的,意识形态的改变关键是主体内心的渴望,否则,外界再怎么施压都无济于事。新时代,党和国家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想达到这些要求,做一名新时代合格的思政课教师,就要努力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首先,应该加强自身科学文化的学习,因为一位博学多识的老师总是让人钦羡的;其次,作为思政课教师,应该在思想上和道德上有所提高,以更加高远的眼光来分析问题,以更加博大的胸怀来接纳这个世界,这应该是思政课教师在职业素养上优于其他学科教师的地方;最后,思政课教师应该明确自身的政治立场,这一点是无可置否的,这是我们所从事的职业对我们的严格要求,是严肃的,也是光荣的。每一位思政课教师都要深入学习我们党的政策方针,领会其中的内涵,坚定爱国主义情怀,永远忠于党,忠于人民,为我党的伟大事业、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奋斗终生。每一位思政课教师都应自觉加强自身建设,以更优秀的姿态服务于人类社会,这是培养合格的思政课教师的根本保证。

习总书记在2014年9月9日《做党和人民满意的教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说道:“经师易得,人师难求[12]。”短短八个字,却意味深长,一方面,说明了在当代环境下,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如凤毛麟角,我们亟待一批把立德树人视为伟大事业的人师出现;另一方面,这也足够说明教师在育人的过程中发挥的巨大作用是不可替代的,那么对于思政课教师来说更是如此。总之,全面深刻加强我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内在修养和职业素养,是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所在,也是培养人才的内在要求,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猜你喜欢

理论课思政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