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确教学目标,寻找突破途径
———以“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教学为例

2020-03-15新疆潘志鑫

高中数理化 2020年6期
关键词:平衡常数化学平衡习题

◇ 新疆 潘志鑫

在化学知识体系中,“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是难度较大的部分,大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只应用经验开展教学活动,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科学系统的复习方案,弱化了整体的教学效果.而要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就需要对这一内容进行分析,进而寻找有效的突破办法.

1 教学目标及学情梳理

在高中阶段的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学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相关要求及明确的目标,即6个明确、3个认识、4个了解以及4个目标.

“6个明确”:明确化学反应具有方向性;明确化学反应方向与焓变、熵变间的相互关系;明确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式;明确化学平衡常数的内涵;明确化学反应的历程;明确催化剂的作用.

“3个认识”:认识化学平衡常数的物理性质;认识影响基元反应活化能的相关因素;认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个了解”:了解浓度和化学平衡常数与反应间的关系;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因素;了解测定反应速率的方法;了解外部环境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4个目标”:掌握化学变化的条件;认知化学反应的相关理论、原理及影响因素;能在已知条件明确的情况下进行综合分析;能控制反应条件的相关措施.

通过对某高中生化学成绩整体分析发现,学生普遍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因素、计算平衡常数、平衡图象等环节掌握程度较差.

2 教学难点突破途径

2.1 利用思维导图强化知识点的结构

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建立清晰的知识网格,以整合“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相关的理论、原理、计算方法等,进而强化学生对化学知识点结构的认知完整度.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从简单的概念入手,将零散的知识点整合起来,然后再将现有的思维导图细化,逐步形成系统性较强的思维导图.在复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将有关化学反应及平衡的理论概念、应用场景及原理、影响因素、特点等不断完善,最终细化到影响因素、公式、工业生产条件和相关实际运算.在整合概念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对重点知识进行了整体的复习,也强化了头脑中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从而强化了对基础概念的理解能力.

2.2 在问题解决中掌握解题方法

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复习阶段,教师需要总结学生常见的问题并制订针对性较强的讲解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归纳总结.

以计算题为例,该部分涉及的计算包括反应速度计算、平衡常数计算、转化率计算.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选择三段式求解法对这些问题进行计算:首先,结合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写出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其次,将已知数值添加到方程式中,思考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最后,建立等式,对问题进行求解.

2.3 基于宏观和微观的结合强化学生的综合素养

化学的实验性较强,实验器材的操作可以增加化学反应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化学实验也增加了化学原理应用的科学性,有助于让学生在快乐的实验中获得知识.

例如,在教授“化学平衡受压强影响”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在一定的温度下设计不同的压强值,对N2O4的质量变化进行记录,并总结相关规律.多次实验后,学生得出结论:即外部环境不变的情况下,压强值和化学反应的速率变化呈正比,达到平衡的时间随压强的增大而缩短.

2.4 基于习题教学培养学生的化学知识运用能力

传统的习题训练方式过于繁重,不利于其他科目的学习,因此教师在上课前必须根据新课程要求,分析历年高考题,收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相关考题,结合学生实际制订有针对性的习题训练,以提升教学质量.在上课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测试,并对错题进行讨论,重新归纳易错点.课后,学生要在习题训练的过程中找到自身的不足,并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强化自身对该知识点的理解能力,达到查漏补缺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教师在针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相关内容开展教学时,要从学情出发,以习题为导向,进行针对性的解题指导,同时结合教学效果不断地反思自己需要改进的问题,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猜你喜欢

平衡常数化学平衡习题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常见压强平衡常数Kp的几种类型的计算
抓住习题深探索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数学方法在化学平衡学习中的重要应用
五大平衡常数的比较和应用
小题也可大做——由一道化学平衡题想到的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立足高考考点着眼化学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