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高中物理习题教学效率的方法摭谈

2020-03-15山东

高中数理化 2020年6期
关键词:木板习题高中物理

◇ 山东 牛 娜

习题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通过习题教学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还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结合高中物理教学实践,对习题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索与尝试,提出了几点教学建议,仅供参考.

1 提高习题的典型性,力争做到触类旁通

不同类型的习题侧重的知识点不同,解题的思路和方法也各不相同,所以,教师在筛选习题的时候要进行分类,帮助学生了解各种类型习题的特点,使其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实现解题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学习“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时候,教师需要通过练习来解决以下三个问题:闭合电路的功率问题、电路动态分析的问题、电源I-U 图象和电阻U-I 图象比较问题.教师可以从高考考试要求出发,筛选针对这三个问题的不同题型,帮助学生了解不同题型的解题方法,提高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在筛选习题的时候要和之前的知识紧密联系起来,例如电路串、并联的规律以及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等,引导学生分析电源内阻对于电路造成的影响.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来逐步提升习题的难度和深度,发挥习题温故知新的作用,实现习题价值,保证练习效果.

2 挖掘生活元素习题,提高学生练习热情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和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为了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动力,体现物理知识的价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物理知识,在习题练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挖掘生活元素,将练习和生活相融合,引导学生借助生活经验来理解物理知识,感受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实用价值.例如,在学习“时间和位移”的时候,教师可以挖掘生活元素设计一个涉及生活问题的习题:小明在一条马路上行走,他先走了40m,然后又行走了50m,此时小明距离起点多少米?这个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而且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习题的热情和动力,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位移的矢量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选择具有生活元素的题目,将习题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体现物理知识的实用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热情和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 教师及时点拨引导,培养学生解题能力

物理习题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及规律.为使学生在习题练习的过程中少走弯路,提高学习效率,教师需要及时对学生进行点拨和引导.例如,有这样一道题:某人在河中逆流驾船运木材,在通过一桥孔时,从船上掉了一块木板,过了一段时间后,他才发现这块木板掉到了河中,便返航打捞,他经过5 min又遇到了木板,这时木板距离桥孔600m 远.问:假设船对静水速率不变,那么河水的流速是多少?当学生看到题目后,对河岸、河水等参照物的选取犹豫不定,此时,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点拨:船和木板都在河中,都随河水漂流,以河水为参照物,木板等于不动,船则以一定的速率离开木板行驶一段时间后,紧接着以同样速率掉头追上木板.选好了参照物后,就可以得到如下结论:木板掉入河中到船掉头返航时间t1等于船掉头再遇到木板的时间t2,这样可以算出木板从掉入河中到船掉头追上的时间t=t1+t2=2×5min=10min=600s,从而得出水速

为了提高习题教学的效率,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点拨和引导,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和解题能力.

4 及时布置随堂练习,巩固学生知识能力

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在课堂上进行及时的练习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及时反馈,可以达到学以致用、巩固知识的效果.因此,教师要重视布置课堂练习的时机,提高学生练习的效果.例如,在教学“平抛运动”中的位移和速度公式之后,教师可以立刻出示练习题:从某高度水平抛出一个物体,物体落地时的速度为50m·s-1,并与水平方向呈53°角,求抛出点的高度以及抛出物体3s后的速度和位移.学生经过短时间的思考之后,可以马上套用公式进行计算练习.这样可以及时让学生用所学公式进行解题,从而达到更好的巩固效果.

总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重视习题教学,并不断加强习题教学策略的探索与尝试,从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最终提高习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和规律.

猜你喜欢

木板习题高中物理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抓住习题深探索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木板上的世外桃源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木板
高中物理实验
不会上浮的木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