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视域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探究

2020-03-15山东王丝月

高中数理化 2020年6期
关键词:电磁学物体公式

◇ 山东 李 娟 王丝月

物理教学的意义在于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运用物理知识帮助我们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为此,教师要积极创新教育理念,开展生活化物理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热情和动力,锻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1 借助生活用品开展实验,引导学生科学探究

高中物理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实现深度建构,这是一种个性化学习行为,是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和能力的体现,是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探索自然规律、形成综合能力、实现全面发展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生活用品开展实验教学,从而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最终掌握和灵活应用所学知识.例如,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时,教师可以从生活中找来5把铜制的钥匙和5个羽毛球,将全班分成5组,每组1把钥匙和1个羽毛球,然后让学生进行分组合作探究,各小组使钥匙和羽毛球同时从同一高度由静止下落,共同观察实验现象.随后,教师再进一步创设情境进行设疑,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实现知识的深度建构.例如,使一个物体从44.1m 的高楼上静止下落,物体匀加速落到地面用了4s,那么,物体在到达地面时瞬时速度为多少?经过分析,学生发现运用自由落体运动公式计算出来的结果和题目给出的条件不符,套用公式可以得出vt=gt=9.8×4m·s-1=39.2m·s-1,如果该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下落高度应该是h=但题目给出的条件是44.1 m,因此,物体一定受空气阻力的影响,并非做自由落体运动.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s=v0t+把t=4s和s=44.1m 代入公式求得a=5.51 m·s-2,然后再利用求速度的公式可以得出物体到达地面时的瞬时速度.由此可以看出,通过开展生活化实验教学,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了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带领学生回归生活,帮助其构建知识模型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只有使知识回归生活才能体现其价值.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生活和物理教学相融合,带领学生回归生活,通过将物理知识和实际生活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构建生活化的知识模型,借助生活体验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已知汽车的质量为m,水平弯道的半径是50m,如果汽车和地面的最大静摩擦力是汽车重力的0.2倍,那么在确保汽车在弯道行驶不打滑的前提下其最大行驶速度是多少呢?简单思考后,学生套用公式F=mv2/r 很容易计算出v=10m·s-1.随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结合这道题我们能联想到什么?有的学生说道:“在拱桥和弯道旁都会有限速的标识牌,这是为了确保行车安全而设立的.”也有的学生想到,洗衣机甩干桶就是利用水桶的高速旋转把衣服中的水“离心”出去的.不一会儿,学生就想到了许多和物理知识相关的生活实例,从而意识到物理知识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进而大大激发了学生求知的热情和动力,使其自发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另外,通过构建知识模型还可以体现物理课堂魅力,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类似问题的能力,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效的效果

3 利用学生生活经验,增强其对知识的认知

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经验来增强对物理知识的认知,提高物理学习的效率.例如,在教授“电磁学”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电磁学发展历史和应用案例,带领学生感受电磁学的魅力,体会物理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电磁学的兴趣和热情.教师要多选择典型教学内容,设计趣味教学方案,结合生活经验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保证教学质量.再如,在教授“电动势”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电池,发现电池上标注1.5 V,再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电压”相关知识,复习电压概念.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明白了正是电压的存在才使外电路中的电荷可以在电场力作用下运动,最终形成稳定的电流.结合生活经验可以使物理难点知识简单化,抽象知识形象化,对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具有较大的帮助.

总之,物理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将物理学习和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围绕生活实际问题开展教学工作,构建生活化知识模型,强化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认知,实现物理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电磁学物体公式
组合数与组合数公式
排列数与排列数公式
演示实验在中职电磁学课堂教学改革中的有效应用
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物理电磁学探究式教学探讨
等差数列前2n-1及2n项和公式与应用
深刻理解物体的平衡
基于设计的研究在探究式学习单开发中的应用——以中国科技馆电磁学学习单《奇妙的原电池》为例
我们是怎样看到物体的
例说:二倍角公式的巧用
《电磁场与电磁波》和《大学物理·电磁学》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