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策略探究

2020-03-15甘肃杨芳恒

高中数理化 2020年6期
关键词:现象高中化学化学

◇ 甘肃 杨芳恒

随着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观念被不断讨论和实践,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式的优势也逐渐显现.高中化学的核心素养教学要求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化学思维,掌握化学学科中的实验方法.教师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引导者,也需要从多个方面去改变教学策略.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浅析如何在基于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背景下调整教学策略.

1 巧妙设问,培养学生化学思维

高中化学知识比较多,难度也比较大,但是传统教学方式是填鸭式教学,学生在学习时很难感受到学习的快乐,甚至会因为枯燥难懂产生厌学情绪.另一方面,高中的课业压力大,学生的学习时间紧,缺乏独立思考的时间,更多的情况可能是学生在死记硬背结论,而不是去掌握化学结论背后的思维过程.这就导致了很多学生不会做变式练习的情况,而新课程标准提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化学思维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握整个教学脉络,将每个分散的知识点串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高中化学教学体系.为了高效利用教学时间,教师可以不用给学生留很多时间去思考一些零散的知识点,而是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思考知识点背后的联系,这就需要教师能够进行巧妙的设问,引导学生从一个知识点过渡到下一个知识点,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而不是一个个零散的知识点.比如在教学“化学键和化学反应”这一节内容的时候,每一个化学反应中化学键的变化都不一样,化学键是微观的,但是化学反应是宏观的,这个学习过程其实符合典型的高中化学学习特点,即如何联系宏观现象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和变化.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化学键是分子或者原子之间一种强烈的相互作用”,笔者给学生列举了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的例子,化学方程式为2H2↑+O2↑,接着向学生提问,水在通电的条件下会发生分解反应,为什么要通电?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后,引导学生联想到由于氢原子和氧原子之间存在着很强的相互作用,要破坏这种相互作用就需要消耗能量,通电正是为了提供使水分解所需要的能量.

2 以化学实验为基础,培养创新精神

高中化学的结论大部分都是前辈们通过化学实验总结出来的,但是很多同学对化学实验这一部分不够重视,只喜欢记忆通过化学实验得出的结论.化学实验中不仅对化学知识进行了应用,还有很多思考的过程值得学习,认真做一个实验可以培养创新精神,对未知的化学实验现象进行探索,对提高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比如在做“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实验时,先不用着急做实验,而是告诉学生反应物的各种特性,让学生猜测在相应的反应条件下会产生什么现象,该怎么进行实验操作才能保证观察到实验现象.接着引导学生做实验,发现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在讲解这一实验过程时学生会被实验现象所吸引,自然而然会去联想有类似实验现象的实验,或者主动去探索实验现象背后的实验原理.又比如在金属钠和水的实验中,钠浮于水面,放出大量的热使钠熔成小球在水面上游动,有“嘶嘶”声,这个实验现象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自然会提高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积极性.

3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和各种新型材料的出现,化学学科和生活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对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辩证思维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多去联系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而且可以多给学生灌输一些科学前沿知识,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开阔学生的视野.例如,在教学有机物的部分时,可以结合有机物的一些特殊反应类型,结合当下的科研前沿材料,告诉学生目前大部分新材料技术都是基于有机物的,引导学生去思考为什么有机物大分子可以有很多的变化.这也对教师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要多去关注一些比较前沿的科普技术.化学学科的知识在不断进行更新,要积极引导学生勤思考学习的意义.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应引导学生主动进行预习,提高自学能力,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学习,而不是一头雾水地被灌输知识,要去引导学生做知识的探索者,而不是知识的搬运工.其次,注重严谨逻辑思维能力和化学创新能力的结合.化学是一门基于实验的学科,考查方式也多以化学实验为主,所以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保持严谨的思维习惯,同时也要具有化学创新精神和质疑精神,在不断思考的过程中学到新知识.

猜你喜欢

现象高中化学化学
高中化学微型实验教学策略探讨
守恒法在高中化学解题中的应用探析
分类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高中化学学习中错题集的应用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