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走班制”背景下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课堂的建构

2020-03-15广东傅秋红

高中数理化 2020年6期
关键词:走班制建构物理

◇ 广东 傅秋红

在新高考改革中,广东省实施的是“3+1+2”模式,其中“3”被称为必考学科,即语、数、外;“1”是指从物理和历史这两门学科中任选1 门作为选考科目;“2”是指从化学、生物、地理、政治这四门中选2门作为选考科目.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引导学生选择物理、学好物理引起了广大物理教育工作者的深入思考.

1 “走班制”教学背景下物理教学面临的问题

1.1 教师课余辅导机会变少

“走班制”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有很大不同.首先,学生学习的教室由固定的某个班级变为多个教室;其次,学生不再共用一张固定的课程表,而是每人拥有一张不同的课程表.每当下课铃声响起,整个走廊里便都是背着书包来去匆匆的学生,这也是“走班”模式称呼的由来.在这种背景下,教师想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进行辅导变成了一件比较困难的事.

1.2 学生学习能力差距大

“走班制”教学的核心是“选择”,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得到了充分体现,他们学习的课程是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学习水平和原有的知识结构等选择的.但教师在教学中会发现,学生“喜欢”并不代表“擅长”,这样组合的班级中,学生表现出明显的层次化,学习能力差距较大.

2 建构核心素养物理课堂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课堂的建构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更为关注学生学什么、怎样学,以学定教,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成为基于学生学习、展示学生学习和深化学生学习的真正“学堂”.

2.1 建构翻转课堂

“走班制”教学背景下,由于学生差异明显并呈现出明显的分层,教师必须抓住课前预习环节,使翻转课堂充分发挥作用.例如在教学“欧姆定律”一课时,教师可以设定以下几个环节.

1)课前微视频学习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制作微视频和学习任务单,然后打包发给学生.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观看微视频,并且完成教师下发的任务单.对于预习过程中出现的不理解或有疑惑的地方,学生可以通过微信及时与教师或同学交流.借助这种方式,教师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并且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案,这种模式将“先教后学”转变为“先学后教”,体现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2)课堂展示交流

在任务单中,教师可以设计实验方案和问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和交流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和注意事项.在整个课堂交流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不断碰撞,为接下来的实验操作奠定了理论基础.

3)小组实验操作

小组成员按照教师提供的实验材料和实验器材进行实验,分工明确,协调合作,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如在实验中,当学生得到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多组数据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U-I 图象进行分析.对同一个导体而言,U-I 图象是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

4)实验成果展示

在学生完成实验探究后,教师应该顺势让学生进行总结.各个小组通过汇报交流,可以在互相讨论的过程中及时发现本小组在实验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加以改正,为下一次实验做好准备.

2.2 打造“张弛有度”的课堂

物理对学生来说是极有难度的一门课程,为了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打造张弛有度的物理课堂.例如,在学习牛顿第二定律时,教师可以改变传统单一的授课模式,采用情境式教学,让学生经历牛顿被苹果砸中的过程,启发学生思考,进而产生问题,引发思维冲突.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制订研究方案和计划,猜想并实施实验步骤,然后再进行小组讨论.在紧张的学习中,教师设置一些实践探究的环节,一方面调节课堂氛围,缓解课堂学习压力;另一方面,在乐于思考、敢于探究的情绪驱动下,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教学活动本质上就是学习活动,教师应以自主探究为核心,以发展学生能力为目标,以整合和优化物理学习资源为基础,丰富学习活动组成,建构核心素养课堂.

猜你喜欢

走班制建构物理
只因是物理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处处留心皆物理
建构游戏玩不够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浅谈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物理教学的变化
论走班制的应然追求与实然现状
普通高中走班制背景下书院式管理的有效策略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