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津冀一体化下银行业协同发展

2020-03-11

福建质量管理 2020年4期
关键词:银行业京津冀协同

(中央财经大学 北京 102206)

一、引言

京津冀地区合作发展的理念可追溯到上个世纪。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京津冀地区已被列为国土整治战略的四大试点地区之一,在交通设施和环境治理等领域开展了初步合作。进入新世纪,国家发改委于2004年牵头召开了“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讨会”,达成了涉及区域经济十个方面一体化进程的“廊坊共识”。

2011年起国家发改委最早启动了首都经济圈项目的规划编制工作,即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两大直辖市及河北省保定、唐山、廊坊等11个地级市的区域城市群。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时,明确这是国家重大战略层面的议题。同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了京津冀一体化方案,旨在推动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协作。2015年3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基本搭建完成了发展方案的上层设计。2015年9月7日,京津冀区域被确定为八个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之一。京津冀三省市共同制定的《京津冀区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于2016年7月获得批复,进一步推动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2017年4月,银行间交易商协会与京津冀三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金融局(办)会同签署了《借助银行间市场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强调金融管理机制一体化的探索及内外资源整合的加强。2018年5月17日,北京市、天津市金融工作局与河北省金融工作办公室签署《京津冀三地金融局(办)合作框架协议》,落实银行间市场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合作协议,鼓励三地企业直接融资。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核心是将京津冀视为一个整体,并结合三地优劣势给予不同的战略定位。北京市的关键词是建立其在全国政治、文化、国际交往和科技创新领域的中心地位,天津定位在“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试验区、改革开放先行区”,河北省则致力于成为“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京津冀一体化的近期目标是“在符合协同发展目标且现实急需、具备条件、取得共识的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

区域经济,特别是重点领域产业的协同创新离不开要素市场的一体化改革,而金融是一项不可或缺的经济资源。因此金融市场的一体化改革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战略决策的重中之重。

目前来看,京津冀三省市之间的金融发展并不均衡:北京市作为首都城市天然地具有政策优势,是大多数金融机构设立总部的选择;天津市作为区域内最新的经济发展基地,享受有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河北省在金融发展水平上处于落后地位,但它作为京津二市的承接地,在地理位置和区域面积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发展空间广阔并且发展速度可期。

区域内金融资源和发展速度的差异化使得金融合作变得尤为重要,而在我国,银行业存量资产占金融业资产的90%以上,占据着金融行业的绝对优势。鉴于银行业所享有的超然地位,本文将重点探讨在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下银行业的协同发展。

二、银行业协同发展的意义

银行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是相互依存,互为动力的。一方面,区域经济的蓬勃发展离不开金融行业的支持,另一方面,区域经济发展也为银行业的自身发展带来了机遇。

(一)银行业协同发展支持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

金融是现代经济运行的核心,京津冀区域内的经济发展及产业创新离不开大量资金的支持助力。这一巨大的资金需求量是政策性银行无法支撑和满足的,需要跨区域的资金流动和资本聚集。而如前文所述,在当前我国,银行占据了金融业的绝大多数资产,是资本积累和运作的最大载体和通道,因此区域银行业的协同促进势在必行。

截至2018年末,天津银行业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贷款余额为5402亿元,比年初增加557亿元,同比增长11.5%。北京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相关项目融资余额截至2016年上半年为922.75亿元,较年初增加458.36亿元,增长近1倍。而河北省2018年末的银行业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表内外信贷余额为12927.1亿元,较年初增加1374.9亿元,同比增长11.9%。北京银行业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融资余额首次突破万亿,为10110.82亿元,同比增速高达20.63%。

协作良好的银行体系能够打破区域间的金融壁垒,提高资本的积累和运作效率。银行积极的信贷结构和信贷融资服务能够提高信贷规模,优化信贷配置,使资金流向高新技术、公共基础设施等产业,从而加速区域经济结构优化,更好的服务于实体经济。

首钢京唐钢铁项目作为北京向河北唐山曹妃甸工业区转移的规模项目,其建设获得了国家开发银行、农业银行等总额420亿元的银团贷款。而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领域,工商银行北京分行近五年提供了近700亿元的融资支持。2016年底建成通车的京台高速项目由工行北京分行为其提供了期限17年的22亿元贷款,同时提供了贷款利率比同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10%的优惠政策。这些项目的完成无不体现了银行业的协作发展对于新产业出现和旧产业结构升级的帮扶力。大型金融机构及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总行层面所建立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领导小组和工作机制日趋成熟,截至2019年6月末,仅中国银行一家银行就已开展京津冀协同发展项目551个,贷款余额达2800亿元。在雄安市民服务中心、京雄城际等重大项目的建设中均发挥了强有力的支持作用。

(二)京津冀一体化下银行业协同发展的自身机遇

1.跨区域经营的广阔市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经济环境下,重点产业间的互联互通和地区迁移将明显加快,区域内的交通愈加便捷,贸易交流更加频繁,产业联系愈发紧密,这其中蕴含着大量的金融机会。市场一体化将有效激励金融市场、机构和人才的跨区域选择性转移,给三省市的商业银行协同发展的大市场机遇。商业银行得以将业务扩展到所在城市之外,加快新型业务和特色产品的拓展,充分发挥协同发展和优势合作效应。同时,商业银行可以从顶层设计出发,促进区域内金融资源的高效、统一配置,从而放大规模经济效应,提升自身经营绩效。

2.经营服务水平的有效提升。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过程中,银行业务的同城化趋势将愈发明显。无论是企业投融资业务,还是信用担保、支付结算,都会在区域内加速融合。金融市场的区域一体化,便利了银行间及银行内部合作交流活动的开展,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业内学习对业务流程调整优化,以提高业务经营水平。

此外,这种业务协同、产品协同、服务协同和发展协同的“一体化”金融模式会加大银行的竞争压力,通过价格机制和风险机制刺激商业银行降低金融交易成本和经营成本,提升风险控制能力,为企业和大众提供更加优质的金融服务。

3.丰厚的金融创新红利。京津冀的区域一体化发展会带来相应的政策倾斜。天津滨海新区作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2014年12月12日获批成为北方第一个自贸区,而在京津冀区域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的建设背景下,2017年4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在河北雄安设立国家级新区。各类自主示范区政策和金融改革政策的应用会带来区域内的政策联动效应,银行应该充分且深刻地认识到经济产业发展趋势,满足企业技术革新发展的金融需求,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开发配套的创新性金融产品,善于利用改革先行先试中的政策红利,并为未来的发展积累经验。

4.加快自身转型和变革。当前的商业银行仍维持着传统定位,在管理机构和机制方面带有较强的的计划经济色彩而创新能力不够。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为银行带来了多样的客户需求和新型的业务模式。

公私合营、政企合作的PPP项目模式需要银行提供融资融信、资金管理、金融咨询、资产估值管理等多元化的金融支持,综合性的金融服务将为银行带来可观的收益,也能实现银行-政府-企业三方的互利共赢。而社会公众和政府在生态环境治理问题上的重视,也使“绿色金融”、“绿色信贷”的概念获得关注。目前国家鼓励银行业支持区域内的绿色环保项目建设,尤其是节能减排、清洁能源、污水处理等重点领域。2016年,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平谷支行就为鑫通顺陆路通客运公司更换新能源公交车的需求提供了3000万元的信贷服务。邮储银行北京分行累计发放绿色信贷超过300亿元,在绿色农业方面与北京首都农业集团开展长期战略合作,支持集团在津冀地区的生态旅游观光和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及销售项目。

在此环境下,商业银行要充分把握时机,紧跟新服务、新概念,善于运用大数据等新技术,加强信贷产品的创新,积极拓展代理、担保等表外业务,提高运营和服务水平。商业银行应该顺应银行业的改革新形势,打造“金融服务升级版”,最终实现自身经营模式转型和跨越式发展。

三、京津冀银行业发展的现状

(一)经营情况及银行规模。北京市2018年末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同比增长8.9%,增速同比上升6.1个百分点;实现利润同比增长5.1%,增速有所下降。天津市银行业金融机构2018年末的资产总额达4.9万亿元,同比增长1.3%,增速较上年略有下降,负债总额4.7万亿元,增速较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天津市全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113.0亿元,同比上升1.2%;累计实现净利润279.3亿元,同比下下降40.5%,收入、利润呈现出双降走势。

河北省2018年末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达到8万亿元,同比增长8%。其中,城市商业银行和小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资产总额已超过3.3万亿元,占全省银行业资产总额的比重达到41.7%,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资产总额也达到了524.9亿元,全省类别多元、功能互补、覆盖城乡的银行业组织体系更趋完善。

表一 2018年三省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情况

数据来源:北京、天津、河北金融运行报告(2019)

从以上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北京市作为京津冀地区的金融中心的地位毋庸置疑。在机构个数略高于天津且仅占河北省约1/3的情况下,其从业人数是天津的近两倍,河北的一半以上。资产总额则达到了天津的5倍和河北全省的3倍。但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天津市和河北省的银行业发展正在加速。从城市和农村的金融机构布局来看,河北省正在积极发挥其人口优势和营业产值基数优势的作用,机构数量和从业人数同比增速为三地最大。

(二)存贷款业务。纵观近几年京津冀三地的存贷款余额情况,整体呈现上升态势,并且北京地区的存款余额增速更快。相比存贷款余额,存贷款差额的意义更为重要,它体现了金融机构资本运作效率。存差太大意味着资本的流动性较差,银行存款难以转换为有效投资。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到,三地都呈现了存差态势,且北京的存差最大,所占比例最高。这表明尽管北京地区金融资源丰富且金融积累充足,但并未有效体现在投资之上。北京市需要进一步发展借贷业务,将资金优势发挥出来。河北省同样面临资金运作效率较低的情况,同时还应该进一步发展存贷款业务,提高余额量。相比之下,天津市存款余额与贷款投放存在缺口,存款增长压力较大,需要区域间的融资协调与支持。这也表明天津的资金运作效率相对较高。

表二 2018年三省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情况

数据来源:北京市统计局;区域金融运行报告(2019)

四、银行业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发展存在的问题

1.行政结构不适应跨区发展,区域壁垒仍存在。当前银行的分支结构主要是根据行政区划设立的,服务对象也多为本地客户。然而随着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的进程,银行将面对许多企业客户进行跨区域转移的问题。企业可能会在异地建立工厂或者设立分公司,也会存在企业间的并购重组。针对一家注册地、办公地、开户行和资金分布在不同城市的公司,各分行之间需要有效地协调沟通。一方面,企业跨区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需要从当地银行获取信贷以满足融资需求。这就不可避免地要从企业原先所在地的银行了解企业过往的生产经营状况和诚信记录等信息。另一方面,为了避免部分企业故意债务违约,也需要加强银行间的信息互通以保证存量债务资金安全。

在这种背景下,如果商业银行仍然采用原有的行政化布局方式,就会存在沟通协调性差、协作成本过高的问题,难以适应新形势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客观要求。

2.竞争加剧,内部利益关系难以协调。京津冀一体化下金融市场的发展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了业务绩效,各家商业银行紧锣密鼓地展开了在京津冀地区的战略部署。京津冀协同发展带来的项目引起各家银行的追逐,其中的优质项目备受追捧,出现了“僧多粥少”的现象,竞争压力加剧。然而一个优质项目所需的资金量往往是异常庞大的,一家银行在信贷供给方面难免力不从心,银行间的协调合作才是应有之道。

3.金融风险控制压力加大。与区域内金融融合相伴随的,是区域金融风险的显著提升。首先,由于京津冀地区尚未形成能够覆盖企业及个人信用的多维度、多方位的信息披露及共享制度,会导致银行与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其次,在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的过程中,市场竞争带来的淘汰无法避免,由此带来的违约风险增加将给银行带来风险管控压力。

而在监管方面,管理机制仍然依据行政区划设置,一方面是存在管理水平的差异,另一方面缺少全面联动的监管体系,不利于金融风险的控制。

(二)银行业协同发展的建议

1.实施京津冀三地分支机构发展对接战略。鉴于京津冀三地的功能定位业已明确,银行各分支机构应着重把握及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以实现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逐步提升。金融机构可以在总行层面构建起涵盖区域内政府管理部门、各地分行及支行的联席会议制度,对于京津冀一体化的政策动态和项目机遇等信息及时予以传递和共享,使跨区域的重点项目能够实际落地并发展。

此外,要健全三地分行间利益协调和分配机制,可以在绩效考核机制中引入业绩跨区域补偿机制,从而增加地区分行间协同发展的激励,做到整体效率最大化。

2.加强同业协作,推动合作共赢。正如前面所说,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融资需求规模大、金融服务需求种类多,一家银行完成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工作是不现实的。商业银行应该摒弃各自为战的思想,加强同业协作来共同支持优质项目。

商业银行可以在金融产品、服务创新、经验理念以及管理经验等方面建立交流机制,互相学习借鉴。银行应当将同业机构看作与企业客户等同的客户对象,通过加强同业合作达到降低金融服务成本,提高服务效率及收益的目的。可以考虑建立一个综合化的银行,在全区域范围内进行规划,加强区域金融粘性,一方面可以促进金融服务的创新,另一方面能够积极开展同业协作,打开合作共赢新局面。

3.完善信用体系,建立风险协作机制。首先,银行应从制度层面做起,完善信息披露、信用监督、失信惩戒等一系列制度。其次,要加强与政府监管部门的协同合作,通过资源整合等方式加快企业及个人的信用信息在区域内共享,从而进一步优化区域内金融协同发展的生态环境。

猜你喜欢

银行业京津冀协同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河北省银行业协会
河北省银行业协会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银行业对外开放再定位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