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惠学习:让学生共同发展

2020-03-09吴良胜

关键词:师生情境教师

吴良胜

【编者按】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互惠学习便是顺应这一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它针对教学中存在的师生、生生交往与互动少的问题而提出,强调彼此贡献见解,求得互惠与善意的学习。本期《专题研究》栏目,展示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上坊中心小学的相关研究和思考,特别是如何在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中实施互惠学习。

摘要:好的学习是一种“互惠的学习”,即学习应当成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惠互利,不断分享经验、知识与智慧的过程。互惠学习,就是师生、生生之间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断生成知识,实现共同发展。互惠学习的形式主要有师生之间的互惠、生生之间的互惠。互惠学习的实施,以互惠学习单为抓手,以针对性情境为平台,以拓展类活动为载体。

关键词:互惠学习互惠学习单针对性情境拓展类活动

一、互惠学习的内涵、特征及形式厘析

(一)内涵厘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我校从互惠学习的角度切入,探索师生、生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互惠的策略,力求让教师、学生在互惠学习中获得共同发展。

佐藤学教授指出:好的学习是一种“互惠的学习”,即学习应当成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惠互利,不断分享经验、知识与智慧的过程。互惠学习,就是师生、生生之间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断生成知识,实现共同发展。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等得到同步发展。

(二) 特征厘析

与其他学习方式相比,互惠学习具有三个鲜明的特征。一是互相平等。英国的威·吉尔伯特认为,只要世界上还存在一部分人不得不服从另一部分人的现象,平等就无从谈起。教学中,师生、生生之间只有建立起平等的关系,才能自由分享自己的见解,形成和谐向上的学习氛围。如果课堂被一部分学生“占领”,另一部分学生只能服从,或者说被教师“占领”,学生只能服从,那教学过程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互惠互利。二是互相分享。互惠学习是一个师生、生生之间不断分享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互惠学习需要学生把自己习得的知识、经验分享给他人,需要教师把自己的想法、建议分享给学生。在相互分享的过程中,彼此达到共识、共进。三是互相成长。互惠学习中,师生围绕同一个主题,不断地分享、碰撞、创造,让全体参与者都能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三)形式厘析

互惠学习提倡合作共享,倡导学生在与教师、同伴的双向互动中,各抒己见,借鉴优势,弥补不足,实现互惠互利。互惠学习课堂中的互惠形式主要体现为师生之间的互惠和生生之间的互惠。

师生之间的互惠,主要表现为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适当点拨,促其提升。通过学生的汇报,教师可以获取大量学生学习方面的素材,可以了解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和疑惑之处,并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实情调整教学行为和教学进度,通过对捕捉到的信息的判断、提炼、评价,提高课堂教学的诊断与反馈效率。此时的学生,不再是课堂的旁听者,而是学习的参与者。他们要全身心投入课堂,主动获取知识,展示学习内容,大胆表达自我,并在教师的提点下快速找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及时修改完善,优化学习方法。

生生之间的互惠,主要表现为学生通过汇报,将个人认知成果转化为全组、全班共同的认知成果,从而提升全体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分享交流能力。生生互惠的过程中,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参与度明显提升。每个学生都渴望被认可,渴望自己的汇报得到同伴的欣赏和表扬,也渴望通过互相学习得到提升,因此,他们会学得分外投入。在认真倾听并对所听内容做出理解、欣赏、批判、补充等的过程中,全体学生都能取长补短,获得提高。

二、互惠学习的实施

依据互惠学习的内涵、特征及形式,我们课题组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初步形成了互惠学习的实施策略。

(一)以互惠学习单为抓手

互惠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自主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习得知识,提升能力。互惠学习的课堂中,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最及时、最有力的支持。为了助力互惠学习课堂的顺利推进,我们编制了互惠学习单。互惠学习单一般包括“前置学习”“课堂反馈”“合作分享”“创享延伸”几个板块。教学不同学科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科特点灵活设计、调整板块内容。

以语文学科为例,互惠学习单的“前置学习”部分大多围绕突破生字词障碍设计,“课堂反馈”部分大多围绕核心问题设计,“合作分享”部分大多围绕文本的重点、难点设计,“创享延伸”部分大多是对文本核心问题或重点、难点的深度拓展。

以统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天都峰》一课的教学为例,课前,教师下发了互惠学习单(见下页图1)。

在互惠学习单的支持下,学生课前都会对文本内容有一定的把握,互惠交流的过程也会顺畅很多。如,交流如何记住“攀”字,有学生说,“一只大手抓住了树枝,就是‘攀字”;有学生说,“在树林里,两棵大树的树枝交叉在一起,我伸出大手快速地爬上了树,就是‘攀”;有学生说,“‘攀就是盘古伸出大手,拿起斧头砍去大树的树枝,用树干撑起了天和地” ……学生在课堂上和其他同伴交流自己的思考,各自的认知角度不同,很好地丰富了全体学生对“攀”字的认识。“合作分享”阶段,根据本单元的语文教学要素“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师生聚焦核心问题“‘我开始不敢爬,最后爬上去了。课文是怎么把‘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学生先在小组内互惠学习,然后班级互惠分享。凭借互惠学习单,学生在課前已经相互分享、传阅了扫除字词句障碍的方法,在小组内发表看法时便有了更多的空间,交流、生成的角度也就更为多元。如,当有小组认为“‘我前后的想法串联了爬山的全文,让表述更清楚”时,另一小组就提出了“以‘我与老爷爷的对话疏通了全文的脉络”,还有小组认为“以‘我爬山时的动作勾勒出了全篇的脉络”……到了“创享延伸”环节,就“如何写清楚一件事”的主题,各小组以互惠学习单提供的表格为抓手,合作找出与“我”和老爷爷“所想的”“所说的”“所做的”相关的关键词句,然后再次汇报交流。随着汇报的深入,学生一方面吸收他人的看法,让自己受益,一方面又把自己的想法分享给他人,让他人受益。大家共同在梳理出写清楚一件事的基础上实现了共同成长。

(二)以针对性情境为平台

互惠学习吸纳建构主义理论的精髓,尝试立足文本和学情,将学科知识教学融入针对性情境中,以此为平台促进互惠学习活动的开展。互惠学习的情境创设方式主要有三种。

1.以学生自主提问的方式。

课前,借助互惠学习单的学习,学生会对所要接触的知识点有一定的了解,但也会有不少疑问。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基于学生问题创设情境,组织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自由“交锋”,能够很好地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因为是源自学生的问题,大家的讨论积极性也就比较高,学习兴致也会比较浓厚,能够较好地达到互惠的目的。

例如,有教师教学统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一课时,针对“小麻雀为什么呆呆地站在地上?”“老麻雀吓得浑身发抖,为什么还准备和猎狗搏斗?” “凶狠的猎狗为什么最后慢慢地,慢慢地后退?”等提问,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不同角度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分别进入“不谙世事的小麻雀的无奈与无助”“老麻雀为了保护小麻雀强大无畏”“原本攻击力十足的猎狗也被老麻雀的无畏所震撼”的情境,采用逐个击破的方式解决问题。几轮交流后,针对第一个问题,不同小组从小麻雀的外貌、神态、动作等角度对小麻雀的“呆呆地”做出了解释。对于第二个问题,有的小组联系生活实际给出了“母爱是天性”的解释,有的小组从老麻雀的动作、叫声、心理等方面解读了老麻雀虽然害怕,但为了保护幼儿迸发出的强大勇气。解释第三个问题,有的小组从老麻雀的反应做出解释,有的小组从母亲的本能的角度做出分析,有的小组从猎狗的“外强中干”给出解释,还有的小组则能联系生活实际,提出“力量对比虽然悬殊,但气场强大,同样能压住人”的见解。各种思考碰撞交融,互惠学习实现了,学生认知的提升自然能“看得见”。

2.以演示的形式。

小学生好奇心较强,思维活跃,运用演示的形式创设针对性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头脑风暴,往往能更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促使他们在相互启发、相互争辩中实现互惠。

例如,有教师执教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认识体积和容积》一课时,以演示的方式将学生带进了认识体积和容积的情境。教师分别把荔枝、桃和圣女果装入同一个杯子,与学生展开对话:

师请同学们比较面前的2个水杯(同样大)。接下来,老师在这两个水杯中分别放入一个桃和一颗荔枝,再往这2个水杯里倒满水。你们认为倒进哪个水杯里的水多一些?为什么?

生倒进荔枝杯里的水多一些。因为荔枝小,杯子里可以装的水就多。

生放桃的杯子里的水少。因为桃大,能装进的水就少。

师你们的意思就是桃比荔枝要占据杯子更大的空间,能装水的空间就小了,是吗?

生是的。

(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表示认同“空间”一词,为理解“体积”的概念打下了基础。)

师3个同样的水杯,分别放入桃、荔枝、圣女果,再倒满水,哪个杯里水占的空间大,为什么?

生放圣女果的水杯里的水占的空间最大,因为圣女果本身占的空间最小,所以装进去的水的空间最大。

生因为3个杯子同样大,哪种水果占的空间越大,剩余的空间就越小,也就是装的水的空间越小。

“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教师以演示的方式创设生活化情境,营造了浓浓的实验氛围。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能体会到容积大的东西会将容器塞得满满的,而小的容器就会留有比较大的空间,进而得出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物体的体积。在具体情境中的师生互惠,唤醒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使他们对体积的理解有了更准确的把握。

3.以游戏的形式。

小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以游戏的方式创设情境,组织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互惠互学,能够更高效地解决问题。

例如,有教师教学译林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 7 Would you like a pie?中的Story time板块时,引入了创编游戏,让学生在教材提供的词汇pie、cake的基础上,运用文本句型“Would you like...?” “What about...?”引入其他食品,创编其他情节。创编游戏是学生热衷的游戏,他们参与的兴趣非常浓厚。各小组商讨交流后,在原有食物的基础上又增加了hot dog、 ice cream、 sweet等,还融入了delicious、 yummy等词语,使原本简短的对话丰富了很多。学生争先恐后地上台表演展示,台下的同伴及时补充,熟练达成了对板块交际用语的运用。

(三)以拓展类活动为载体

如果说情境的创设更倾向于互惠平等氛围的营造,助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那依据学科内容、文本知识设计不同的、多元的拓展类活动,就更倾向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延伸互惠学习的深度。

例如,针对语文、英语这类语言性较为鲜明的学科,教师常会引入朗诵会、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等活动。有位语文教师教完统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神话单元后便组织学生开展了讲故事比赛。不同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喜好来搜集故事、讲述故事,既深化了对神话故事内涵的认知,又丰富了视野,还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一举多得。有英语教师教学完译林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6 Keep our city clean,组织学生围绕“保护城市环境”开展了一场辩论会。辩论会开始前,学生先大量搜集与保护城市环境相关的材料,然后对这些材料进行归类、分析、整理,以使这些材料为佐证自己的观点所用。辩论会上,教师强调学生要有意识地运用本单元句型。由此,学生在迁移表达中不仅高效巩固了本单元句型“What makes...dirty/messy?” “What can we do to keep our city clean? We can...”,还在陈述己方观点、反驳对方观点的语言训练中得到了高强度的思维训练。

再如,数学课和科学课上,教师常会设计小组抢答、自主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相互参与中复习巩固知识点。如,有数学教师教学五年级上册的“复式统计表”,讲完相关知识点后,通过后台向每个学生推送了四幅单式统计表。待所有学生都了解了知识点后,教师设计了抢答活动,鼓励每个学生利用手中的平板电脑抢答。这一活动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全员热火朝天地参与其中。第一轮抢答之后,学生就发现了单式统计表的局限性,产生了重新创造表格的需求。教师顺势传授复式统计表的相关知识,然后组织学生进入第二轮抢答。本次抢答结束,学生对复式统计表的制作过程已经了然于胸,并感受到了复式统计表的优点。

需要说明的是,互惠学习的推进,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论是互惠学习单的完成、学习情境的创设,还是互惠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师时时都要注意吸纳学生全身心参与进来,与学生共同搜集资料,商讨流程,制订规则,做好相應的分工等。学生在团队中分享各自的资料、方法和建议时,教师要及时参与互动,给出互惠建议,促师生共成长。活动结束,教师还要认真组织学生对活动进行评价,可以是师生评价,也可以是生生评价。教师评价可以是口头表扬,也可以是“物质性”评价,如,除了及时点评学生的互惠学习成果,还可以自制小奖状、小奖品等,对学生的互惠学习成果给予肯定。生生评价,教师需要及时提供指导,让他们的评价走向多元,助力互惠学习的推进。

总之,互惠学习,就是要以互惠学习的方式,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乐于发现、乐于分享,在学习中实现共同发展。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立项课题“和融文化引领下的小学生互惠学习的支持性策略研究——基于本地儿童和流动儿童融和的视角”(编号:D/2016/02/1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师生情境教师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麻辣师生
曹隽平师生书法展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