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项目的语文综合性学习

2020-03-09邵宇

关键词:综合性资料汉字

邵宇

摘要:综合性学习具有项目特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不妨基于项目开展。学生可以依凭兴趣,有选择地开展具有挑战性的项目活动;教师也可以依据学情,随时调整、修订项目活动内容。基于项目综合性学习设计一般包含项目预设、方案建议、成果汇报等步骤。基于项目的综合性学习实现了从单一化走向综合化、从碎片化走向一体化、从模式化走向融通化的学习方式转型。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项目语文素养遨游汉字王国

小学语文课程越来越倾向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能力。学生如何能在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实践活动中,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有效地实施综合性学习呢?基于项目是一条有效路径。教学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遨游汉字王国”,我们开启了这样的探索。

一、综合性学习的项目特质

统编教材从三年级下册开始,共安排了四次综合性学习。中年级的两次综合性学习没有成为独立单元,而是紧扣单元课文,编排在课文之后的延展性学习中。而高年级的两次综合性学习则是自成体系的独立单元,其内容形式丰富多样,更检验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年级下册的“遨游汉字王国”是统编教材首次以独立单元的方式编排综合性学习内容。为了明晰“遨游汉字王国”的内容定位,笔者梳理了四次综合性学习在教材中的单元编排和教学目标(见下页表1)。

不难发现,统编教材注重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发展情况,让四次综合性学习内容形成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整体。

从选取主题内容的角度来看,三年级下册的“中华传统节日”是对单元主题“传统文化”的延伸;四年级下册的“轻扣诗歌大门”是拓宽学生对现代诗这一体裁的阅读视野;五年级下册的“遨游汉字王国”则弘扬汉字文化,研究汉字学,旨在引导学生真正理解“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艺术瑰宝”;六年级下册的“难忘小学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内含成长教育与感恩教育,指向育人目标。

从获取并运用信息的层面来看,三年级要求“简单用表格记录收集到的信息”;四年级要求“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五年级要求“正确运用搜集资料的方法,习得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六年级要求“完善整理搜集到的资料,运用资料,满足策划活动需求”。学生能从刚开始的简单搜集、整理资料,过渡到能清楚掌握搜集、整理资料的流程,不断增强搜集、整理、运用资料的能力,提高信息处理的效率。

四次综合性学习也有相似之处,共同特质为真实性,立足真实情境,凸显学生自身的真实需求,面向真实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富有真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二、综合性学习的项目设计

基于项目的学习是一个动态的学习过程。学生可以依凭兴趣,有选择地开展具有挑战性的项目活动;教师也可以依据学情,随时调整项目活动内容。基于项目的综合性学习需要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验证。以“遨游汉字王国”综合性学习单元为例,汉字文化源远流长,师生先共同研读文本材料的主要内容,搜集、整合、提炼彼此感兴趣的问题。依据教材中“汉字真有趣”和“我爱你,汉字”的学习内容,通过“查找图书、网络搜索、请教别人”等渠道,搜集体现汉字趣味的资料,了解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對搜集的有关汉字特点的资料分类、整合,走访大街小巷,对生活中不规范用字的现象调查研究,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一)项目预设

确定项目方向后,师生可以一起讨论如何制订项目计划,设计综合性学习方案。基于项目的综合性学习,设计“支架”,构建一个框架问题尤为重要。框架问题涉及三个层次,即基本问题、单元问题和内容问题。不同层次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建立迁移意识,为解决不同情境下的问题奠定基础。结合主题,由框架问题层层深入,学生将在驱动型问题的带动下获得成长。

由于项目主题宏观,内容五花八门、纷繁复杂,学生不可能面面俱到,甚至只能蜻蜓点水,这既耗时又低效。教师可采取图表的形式搭建“支架”,创建框架问题(见表2),提前确定组内重点研究方向,探寻组内学生最想关注和愿意探讨的信息,细化完善组内研究的项目主题。

表2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实施项目学习的各项步骤,更能发散学生思维,拓宽项目研究的宽度和深度。师生共同确定全班规定项目和小组自选项目,调整话题范围,交流讨论出组内最终的研究话题,畅谈可能遇到的困难,预设解决方案,最后组内分工,搜集资料。

小组展示各自制订的项目计划,教师指导修改完善,包括:组内项目计划里设定的完成时间、地点,人员分工、每一时间段的进度安排,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和相应的解决办法。小组内总结搜集资料的相关经验,谈一谈自己在搜集资料时遇到的困难和收获。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巧妙穿插对学生搜集资料中所遇到困惑的解答,指导正确的搜集方法,帮助学生总结下一阶段要注意的要点。

(二)方案建议

“遨游汉字王国”的项目设计以“溯汉字之源,品汉字之趣,秀汉字之美,悟汉字之魂”这条认知主线贯穿始终,进一步传承和弘扬灿若星河的汉字文化。

1.溯汉字之源。

一字一词一世界,一笔一画有乾坤。各小组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开展“探究汉字起源”的活动,深入了解汉字的演变发展史,体会汉字的独特魅力。如:搜集“汉字起源”图片或视频,将其制作成PPT、微课或者电子小报,亲身感知汉字演变的奇妙;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汉字或者生肖汉字创作“字画”图,体悟汉字“比类合谊,以见指撝”的精妙;依据组内搜集的汉字资料,制作“汉字之源”思维导图,感受汉字从图画、象形演变为方块字的奇幻历程。

2.品汉字之趣。

组织开展“字谜猜猜猜”活动,事先选出示范小组进行呈现。由示范小组制作好PPT后,利用3—5分钟时间开展猜字谜活动,其他学生抢答。猜字谜活动结束后,示范小组组长将组员们如何制订分工计划图(见下页图1)、资料员通过什么途径查找相关字谜、记录员怎么分类归纳和小结心得、制作员有何制作PPT的小窍门等一系列项目开展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措施,呈现给大家。

各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多元化地探索汉字王国。如:参照示范小组的活动流程,按照自己的兴趣搜集汉字的趣味故事、歇后语、谐音、一字多义等资料,开展“趣味汉字知多少”交流会;将整理好的字谜或者妙趣横生的汉字故事等,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写在贺卡内,装订成册或制成手抄报张贴在教室文化墙上;课间,各小组互玩“汉字智力大闯关”游戏,寓教于乐,增添校园文化的乐趣;将有趣的谐音故事或者历史故事改编为课本剧进行表演,在欢声笑语中感受汉字的趣味。

3.秀汉字之美。

准备阶段,教师对各小组查找的资料进行摸底,做到心中有数。汉字书法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涵盖方面众多。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同时,教师也要在交流讨论中调整小组研究范围。无论研究范围大小,都需要在小组内探讨,确定最适宜的研究话题。如:可单独研究楷书、隶书、行书、草书其中某一种书体的产生过程,从而欣赏汉字形体的美丽;可重点研究某一朝代的书法家和书法名作,领略汉字书法的独特风骨;可开展篆刻艺术鉴赏会或小小书法作品展,徜徉汉字艺术的世界。

4.悟汉字之魂。

学生自主学习自读材料《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探求研究报告的秘密,小组内谈一谈自己的发现,初步学习如何撰写姓氏研究报告。

小组成员利用周末时间组成假日小分队,走访大街小巷,寻找宣传栏、公告、广告牌中的不规范用字现象,开展“啄木鸟医生来纠错”调查研究。组内整理研究或调查成果,各组成员独立完成研究报告(记录单如图2所示)。

交流展示研究报告的方式可不相同。如:组内推选一位作为汇报员,请汇报员一边投影展示,一边谈论研究中的心得体会;将组内评选出的优秀研究报告,借助班级微信公众平台开展投票评选,给高票当选的制作者颁发奖状。

(三)成果汇报

基于项目的学习要求学生习得知识,但更强调学生在体验中的收获,而不是知识本身。其指向学生主动实践多样的项目活动,以解决问题的方式,创造性地开发和挖掘自身潜在的能力。

各小组用不同的方式演绎自己的项目主题,可选择多元的呈现方式。比如,朗诵创作类:百家姓我会背、编写原创字谜等;竞赛比拼类:字谜猜猜猜、歇后语大擂台、对联我知道、“啄木鸟医生来纠错”等;故事讲述类:汉字趣事、谐音故事、汉字发展演变史等;展示类:一字多义电子小报、错别字手抄报、个人书法展等;研究报告类:关于生活中不规范使用汉字现象的调查研究报告等。

只有在真实公开项目成果的情况下,基于项目的学习才能落地生根。公开展示成果的方式也可以多样化:在全班的注目下绘声绘色地讲故事、汇报研究报告;借助班级微信公众号、美篇等媒介,发布各小组的研究成果,投票评选;将编写的字谜、制作的错别字手抄报、个人书法作品等装订成册或张贴到班级文化墙上……

学生自主设计评价量表,整合小组学习成果,梳理活动经验和方法。各小组交流展示自己项目成果的同时,其他学生可按照小组内量身制订的评价标准进行过程性评价(表3是“遨游汉字王国”小组活动互评表)。

注意評价分层,做有针对性的评价,能激励学生更好地打磨、呈现自己的作品,从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三、综合性学习的项目延伸

(一)从单一化走向综合化

以往的综合性学习常以教材为依托,以教师为主体,“精英”学生全程主导,少数学生主动参与,学生在课后自行完成查找课外书或在网上简单搜集相关资料的单一化作业。基于项目的综合性学习打破学科壁垒,把听、说、读、写融为一体,更考验学生文献检索、搜集资料、组织策划等能力。其中,小组合作分工明确,学生调动多方资源,整理检索搜集到的资料,多元化地展示活动成果,更能切身感受到综合性学习的乐趣。语文素养不再只关注单一的知识体系,而是倾向于素养综合化。

(二)从碎片化走向一体化

统编教材中综合性学习出现的次数明显少于人教版教材,且主题更集中,高年级的综合性学习更是成为一个独立单元,跳出教材文本内容的局限,凸显学生自身的问题需求,链接学生生活实际,面向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加强课内外联系。基于项目的学习可将繁重零碎的任务形式简化,整合成框架问题,更易操作,为教师有效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提供便利。如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学习,可将“制作鲁迅作家名片”这一学习任务,细化为“鲁迅笔下的人物”“他人眼中的鲁迅”“我眼中的鲁迅”等子任务,使学生更亲近鲁迅、了解鲁迅,为以后中学甚至大学阶段研究鲁迅打下基础。

(三)从模式化走向融通化

综合性学习的主题不再只取决于教材内容本身,师生可从实际生活中自主开发综合性学习项目主题。基于项目的学习能将综合性学习与相关单元紧密融合,让学生更好地习得知识、提高素养。如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师可整组教材单元,设计“了解民间风俗”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可从民间风俗的由来、作家笔下的民间风俗、家乡的风俗、撰写非遗报告等方面展开,以古诗三首《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为切入口,搜集、整理传统民间风俗资料;再将三篇阅读课文《北京的春节》《腊八粥》《藏戏》和其他作家的民俗篇目进行比较,拓宽阅读广度;接着,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家乡的风俗习惯,畅谈讨论之后形成文字;最后,升华认知高度,撰写非物质文化遗产报告,鼓励学生将满腔热忱化作实际行动,为保护传统民间风俗尽自己的一分绵薄之力。如此,将课本知识融入学生生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逐步提升。

参考文献:

[1] 沈建军.基于项目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设计与管理[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20(1).

[2] 林琳,沈书生.项目化学习中的思维能力及其形成轨迹——基于布卢姆认知领域目标视角[J].电化教育研究,2016(9).

猜你喜欢

综合性资料汉字
对多发性抽动症患儿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综合性护理在支气管扩张患者雾化吸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综合性图书
资料哪去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