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闽南方言对德语语音学习的负迁移影响及教学策略*

2020-03-09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闽南语德语闽南

洪 潇

(厦门理工学院 外国语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4)

英国语音学家吉姆森(A.C.Gimson)曾对语音的重要性作过这样的论述:“要学会讲任何语言,一个人只需学会它的50-90%的语法、1%的词汇便足够用了,但语音知识却必须近乎100%的掌握。”[1]由此可见准确的语音是有效交际的必备条件。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持续扩大以及与德国经济文化交流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中国高校开始开设德语专业或德语第二外语课程,学习德语的学生也逐年增长。然而中国幅员辽阔,方言众多,方言的发音不仅影响了学习者汉语普通话的发音,也不可避免地对包括德语在内的外语发音带来了负迁移。

“迁移”是一个认知心理学概念。根据Odlin给出的定义,语言迁移就是已习得的语言和目的语之间的共性和差别。[2]“迁移”概念经常用来表示学习者的母语习得经验和已掌握的知识对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所产生的影响,积极影响叫“正迁移”,消极影响或干扰叫“负迁移”。结合中国外语学习者的实际情况,这里所说的母语并不完全等同于汉语普通话,还应包括方言。因为汉语普通话多用于正式场合和工作环境,而在日常交流中,大部分中国人仍习惯使用方言或带有乡音的普通话。因此,“真正影响二语语音习得效果的并不是普通话,而是方言”。[3]在德语语音习得领域,研究方言,对比德汉发音特点和机制,找出方言中干扰德语学习者正确发音的音素是本研究的出发点。近年来,国内很多学者在进行汉语方言与英语语音的对比研究,比如四川方言、粤语、闽南语等对英语语音的负迁移作用。但是,目前有关方言语音对于德语和其他小语种语音迁移作用的研究几乎是空白。本文通过探索研究闽南语对德语语音的迁移作用,以期弥补先前研究的缺陷。

闽南语是中国八大方言之一。使用闽南语的地区包括福建南部的厦门、漳州和泉州,以及福建中部三明市的大田、尤溪和福建西部的龙岩、漳平等市县,再加上台湾大部分地区和东南亚华人社群,有约7000万的使用人口。闽南方言的语音系统保留了较多的古音,即所谓的“古无轻唇音”(f),“古无舌上音”(zh,ch,sh,r),而闽南语音的七声八调——衫(1)、短(2)、裤(3)、阔(4)、人(5)、矮(6=2)、鼻(7)、直(8),则完整地展现了中古语音“四声八调”的面貌。[4]

德语中有一些发音在闽南语甚至汉语普通话的语音系统中都没有对应的音,这一类发音是德语语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由于绝大多数闽南学生都是在幼年时就形成了闽南语语音的发音习惯,因此在大学首次接触到德语中的某些特殊发音时会习惯性地开始用闽南语中其他类似的发音来替代,从而造成发音错误。语言学中也有一个术语专门用来说明此类现象,即发音懒惰(articulatory laziness)。而德语中某些独特专有的发音,如摩擦音/ç/和小舌音/r/,是几乎所有中国德语学习者共同面临的难点,并不仅仅是闽南籍德语学习者的障碍,因此不在本文讨论之列。

一、闽南方言对德语语音学习的负迁移

(一)闽南方言对德语元音的负迁移

闽南语的韵母有多达87个,分为舒声韵和促声韵两大类:舒声韵包括开尾韵、鼻尾韵和鼻化韵;促声韵又称入声韵。尽管闽南语的韵母无论从数量上还是种类上都比德语元音更丰富,但德语中仍有一些元音是闽南语语音系统中不存在的。这些元音的发音规则给闽南语影响下的德语学习者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1.不会发/y/(汉语拼音/ü/),常用/i/或/u/替代

虽然闽南语的韵母和音调很多,但是却没有/y/(/ü/)的发音。/ü/在发音时需要口型呈圆形,嘴唇略向前突,同时舌尖接触下齿背。当闽南人遇到汉语普通话中/ü/的发音一般都用/i/这个音来代替,例如:“去”,闽南人会念“气”;“鱼”会发成“姨”的音。而德语中发/y:/或/y/音的元音和元音组合有三个(ü,üh,y),较高的出现频率给闽南学生造成了不小的困扰。德语单词中的元音y常被发成/i/的音,如单词Typ/ty:p/,经常被读成/ti:p/;而另一些单词中的ü和üh又往往被闽南学生用/u/来代替,如süß/zy:s/被读成/zus/,fühlen/' fy:ln/被读成/' fu:ln/。

德语单词中的ö和öh发/Ø/音,按发音时的唇形属于圆唇音,按舌位属于前元音。/Ø/是德语中专有的一个特殊元音,在闽南语和汉语普通话的语音系统中均不存在,也是中国德语学习者在语音学习中遇到的难点之一。来自北方方言区的学生往往会用汉语普通话中/üe/的发音进行替代,而闽南语中亦不存在/üe/的韵母,所以很多闽南籍学生倾向于把前元音/Ø/发成后元音//,在发音时尽管唇形没有问题,但普遍舌位后移,如Söhne/' z Ø:n/读成/' z:n/。

(二)闽南方言对德语辅音的负迁移

德语中有23个辅音音素,如下图所示。而闽南语中只有/p,b,m,s,t,ts,tʃ,d,n,l,k,g,/13个声母,比德语中少了将近一半。

闽南语中部分辅音音素的缺失导致闽南方言区的学生对于德语中某些辅音音素发音困难或发音不准确,并且常常混淆不同的辅音,导致德语语音错误。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 /h/和/f/混淆

“古无轻唇音”,中古和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轻唇音f,在上古读p或b。闽南话的语音系统也保留了此现象,[5]没有/f/这样用上齿轻咬下唇的发音。因此闽南人发/f/音时往往会用汉语普通话中近似的/h/音来替代,在汉语普通话中经常把“饭”念成“换”,“风”念成“轰”;在德语中也将Fieber、Fahne等单词中的/f/发成/h/,造成歧义。

前后鼻音不分也是闽南方言的一大特点,对该地区学生的德语语音学习在很大程度上产生了负迁移,主要体现在鼻辅音/n/和//的发音上。长期的发音习惯使闽南人经常把后鼻音发成前鼻音,由此在掌握舌后软腭鼻辅音//时较为困难,也会直接用发音较容易的舌尖齿龈鼻辅音/n/进行替代,如把“英”读成“音”,把“声”读成“身”。这种错误的发音习惯直接迁移到德语的辅音发音中从而混淆相关单词,如Gesang、Sitzung等后鼻音的单词,闽南学生在发音时常会发成前鼻音,导致与gesandt、sitzen等发音接近的单词混淆。

3. /ʃ/与/s/,/tʃ/与/ts/混淆,难以区分翘舌音和平舌音

许多闽南语影响下的学生在分辨某些汉字的读音究竟是翘舌音还是平舌音时都有困难。由于无法区分翘舌音/zh/、/ch /、/sh /与平舌音/z /、/c /、/s /,很多闽南人会将“是”与“寺”,“之”与“滋”发成相同的音。在德语中,同类型的错误也反复出现:很多闽南学生会把Busch/buʃ/读成/bus/,Rutsch/rutʃ/读成/ruts/。另外,除了把/tʃ/读成/ts/,笔者在教学中还发现,尽管闽南语中存在着辅音/tʃ/的发音,但是很多闽南学生在德语发音中遇到/tʃ/的时候还常会习惯性地使用汉语音系中的/qi/来替代。

4. /v/的发音不准确

在闽南语乃至汉语普通话中都没有以“v”为声母的字,但是有很多字以“w”为声母,如:“我(wǒ)”、“无(wú)”等等。而德语则刚好相反,有辅音/v/,却没有/w/。因此中国的德语学习者往往在没有掌握正确发音规则的情况下把德语中的/v/发成了汉语中的/w/,例如将wie/vi:/读成/wi:/。由于闽南语“古无轻唇音”的影响,使得闽南籍学生在学习/v/的发音时,往往比来自其他地区的学生更加困难。就发音方式而言,/v/是个摩擦音,/w/则是个半元音;就发音部位而言,/v/是一个唇齿音,发音时的口形是上齿轻触下唇,而/w/是在双唇、舌根和软腭的同时作用下发出的唇化软腭音,发音时口形略呈圆形并向前突出,但上齿不能接触下唇。教师在教学中应格外留意这些发音上的差异,着重强调并加以区分。

二、德语语音教学的应对策略

闽南方言区的德语学习者从小在闽南语环境中长大,闽南语的发音和词汇根深蒂固,因此影响了普通话的正确发音,继而对包括德语在内的外语语音学习也造成了很大障碍。因此,纠正闽南籍学生的德语语音是摆在德语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以提高德语语音的教学效果:

首先,面对闽南籍学生众多的教学班级,德语教师有必要认真了解闽南语语音系统及语音特征,并将其与汉语普通话及德语语音之间的异同加以比较和辨析。教师只有熟悉语种间的异同和方言中缺失的音素,才能在学生的德语发音出现问题时清楚地知道问题的根源所在,从而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进行纠音正音,并有的放矢地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

其次,德语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改变乡音。引导学生先掌握正确的普通话发音,才能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德语发音。在德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先介绍闽南语是如何影响汉语普通话发音的,再讲解汉语普通话与德语发音的异同,进而对发音器官、发音位置以及发音方式进行系统的对比辨析。比较德汉语音的差异,有利于学生避免错误,克服负迁移。而找出德汉语音的共性,就能够使学生触类旁通,促进正迁移。

再次,合理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不同于英语等其他语种,德语语音教学内容多、耗时长,如果过于单调化、理论化,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和抗拒心理,从而给德语语音的学习和教学带来更大的障碍。德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简单的诗歌或电影对白等朗读材料,或是一些难度较低的德语歌曲来训练学生的语音、语调及节奏,让学生模仿练习发音的部位、口腔肌肉松紧度、口型等要领,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语音标准度。这样的练习兼具趣味性和实用性,能在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结语

闽南方言对德语语音学习的负迁移是多方面的,教师和学生都要高度重视语音对于德语学习的重要性,从语言迁移的角度出发,采用合适的、有针对性的教学和学习方法,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闽南方言区学生的德语语音水平。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在考虑方言的负迁移作用的同时,也要留意方言有可能带来的正迁移,并合理利用方言的正迁移提高学生的外语学习效率。

猜你喜欢

闽南语德语闽南
闽南文化传承
厦大研发闽南语识别系统
吴松柏的闽南威士忌小镇
德语学习中英语的干扰性问题及其在德语基础教学中的意义
德国1/5小学生不会德语
Eva Luedi Kong: Journey to the East
闽南,闽南
闽南话
闽南话
闽南拍胸舞迎来台湾小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