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鉴长三角氢走廊建设规划 发展广东省氢能产业

2020-03-08拓晓瑞

广东科技 2020年12期
关键词:氢能走廊燃料电池

文/拓晓瑞

氢能是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被视为“21世纪的终极能源”。2019年3月,氢能首次被写入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标志着氢能发展驶入“快车道”。目前,全国已有20多个省市制定出台了氢能发展规划及配套政策。2019年5月24日,浦江创新论坛正式发布了《长三角氢走廊建设发展规划》(以下简称《长氢规划》),在全国引起了热烈反响。《长氢规划》的发布对广东省统筹优化区域氢能布局、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作用。

出台《长氢规划》:破解长三角氢能发展困局

加快发展氢能对我国推进能源革命和能源转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已在国家战略层面将氢能作为能源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积极部署,氢能产业发展即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长三角作为我国城市化水平最高和产业高度集聚的地区,对能源特别是洁净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一些城市如上海、苏州、南通、宁波等已在氢能发展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积累了一定的发展基础,但各地市在发展氢能过程中也存在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等问题。为破解长三角氢能发展困局,提高区域协同发展水平,在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的指导和上海市科委、南通市人民政府、如皋市人民政府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牵头编写并发布了《长三角氢走廊建设发展规划》。该规划的出台对长三角统筹布局区域氢能资源、推动各地加氢基础设施与燃料电池汽车的协调平衡发展具有重要引导作用。

《长氢规划》提出,以长三角城市群城际间带状及网状加氢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兼顾重点城市市内加氢基础设施建设,以满足城际间交通加氢需求为出发点,适度超前建设,以推动实现加氢基础设施与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协调平衡发展为主要目标。氢走廊建设分为近期(2019-2021年)、中期(2022-2025年)和远期(2026-2030年)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近期发展规划(2019-2021年)。立足长三角现有氢能产业基础,以上海为龙头的产业先行城市打造成氢走廊的核心点,率先启动建设4条氢高速示范线路,示范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同时辐射周边的苏州、南通、如皋、宁波、嘉兴等在燃料电池汽车推广方面有较好基础或者较强政策导向的城市,形成长三角带状氢能走廊,初步形成氢能高速走廊示范。

第二阶段:中期发展规划(2022-2025年)。大力推进燃料电池汽车的应用发展,进一步提升氢能关键技术水平,在重点城市之间推广建设10条以上氢高速公路,拓宽燃料电池汽车运营范围,形成具有影响力的氢能产业集群,打造特色鲜明的氢走廊创新发展模式。

第三阶段:远期发展规划(2026-2030年)。氢走廊覆盖长三角全部城市和20条以上主要高速公路,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燃料电池汽车应用区域,充分带动全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推动未来社会清洁能源和动力转型。

同时,《长氢规划》提出了五项重点任务,分别是推进加氢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燃料电池汽车推广、统筹氢气资源保障体系、探索可持续发展商业模式、完善政策标准法规框架体系。为确保规划任务的有效实施及有关目标的达成,从强化组织领导、灵活供应土地、明晰审批管理、加强财税支持、拓宽融资渠道、加强安全监管、优化产业环境、加强科普宣传方面提出了八大保障措施。

透析《长氢规划》:有益探索 引领示范

一是《长氢规划》立足当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顺应时代潮流,在促进氢能跨区域联动发展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尝试,在全国起到了重要引领示范作用。长三角主要城市如上海、苏州、南通、如皋、宁波、嘉兴等在氢气制备、储运、加氢站建设、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等方面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但也存在行政区域分割、创新资源分散、发展水平高低不一、创新协同不足等问题。《长氢规划》的颁布对统筹协调区域氢能发展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有助于长三角各地市达成氢能发展共识,实现工作联动,打通氢能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进一步提升区域氢能发展水平。作为全国第一个跨行政区域氢能专项规划,其引领示范作用巨大,能够为京津冀、珠三角、长株潭等全国其他地区统筹发展氢能产业提供重要决策参考。

二是《长氢规划》不是由国家或地方政府主导编制,而是由行业协会牵头发布,缺乏足够的行政约束力,实际执行效果有待观察。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属于行业性机构,不具有政府行政职能,由其编制并发布的《长氢规划》虽然得到上海、南通、如皋等有关政府部门的支持,但在执行过程中将会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主要原因有:一是目前该规划仅是行业层面的一种研究和探索,没有以政府文件形式对外发布,缺乏行政执行效力,各地在发展氢能过程中未必会按照规划提出的目标和任务推进相关工作。二是该规划涉及上海、江苏、浙江等多个省市,各地发展氢能的基础不同、侧重点不同、发展模式不同,特别是涉及多个不同行政区域和多个政府行政机构,在政策协调、项目推进过程中面临较大困难。

三是《长氢规划》侧重于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氢能示范推广应用,对区域氢能产业创新发展布局较少,市场驱动发展特征比较明显。通过分析《长氢规划》发现,长三角在发展氢能过程中,将未来工作重点聚焦在加氢站建设、氢能汽车推广、商业运营模式探索及法律法规建设等方面,旨在通过培育市场环境进而带动整个长三角氢能产业发展。这种“重市场、轻技术”的发展模式虽有其可取之处,但后续可能面临一些潜在问题,如氢能市场培育好之后,由于国内氢能企业缺少关键核心技术支撑,在与国外知名企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氢能市场有可能被国外企业所占领,面临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因此,发展氢能产业需要将技术创新放在核心地位,通过“技术创新+市场培育”双轮驱动方可在氢能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权。

学习《长氢规划》:为广东提供启示和借鉴

广东省拥有发展氢能产业的良好基础和条件,《长氢规划》的出台对广东省统筹部署区域氢能资源,推动氢能产业成长为全省新能源领域支柱性产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作用。

启示一:加强政策引领,构建氢能发展良好政策环境

目前,广东省氢能产业发展尚处于培育发展期,政府政策导向对推进技术研发、吸引投资和培育市场信心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加快发展氢能产业,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统筹规划职能,从省级层面研究出台推动氢能产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进一步明确全省氢能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重点任务等,吸引国内外优势氢能产业资源向广东省集聚,加快形成全国氢能产业发展高地。此外,可由广东省建议国家尽快修订有关法律法规,将氢气由危化品管理纳入能源管理序列;同时,加快修改完善地方性相关法规,为氢气规模化制备、储存和运输提供便利。

启示二:强化区域布局,探索建立广东氢能产业走廊

目前,佛山、广州、深圳已集聚了一批国内领先的氢能企业和研发创新平台,在氢能技术、人才、加氢站建设等方面具备较强竞争优势,部分领域已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建议广东省进一步加强氢能区域发展布局,立足佛山、广州、深圳现有发展基础和条件,规划建立佛广深氢能产业走廊,引领带动全省氢能产业发展。由于佛广深氢能产业走廊建设涉及佛、广、深等多个地市和省发改、国土、科技、经信、环保等多个省级政府机构,跨区域、跨部门统筹难度较大,必须由省委、省政府统筹谋划、系统推进。建议成立佛广深氢能产业走廊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省主要领导同志担任组长,省分管领导同志担任副组长,省发改、经信、科技、国土等部门和广州、深圳、佛山等地市主要领导为成员,从省级层面一体化部署推进建设工作,力争广东将氢能产业走廊建设成为全国乃至全球领先的氢能产业集聚区。

启示三:坚持技术驱动,抢占氢能产业技术制高点

虽然,广东省在电堆、关键材料、燃料电池系统等部分细分领域掌握了一批核心技术,但在双极板、质子交换膜、催化剂、氢气压缩机、隔膜压缩机、高压加氢枪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广东省发展氢能产业,必须要以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第一要务,集聚国内外优势团队力量持续推进氢能前沿技术和关键设备研发,将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建议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增设“氢能”重大或重点专项,围绕关键材料、制氢、储氢、运氢、燃料电池堆等产业薄弱环节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摆脱“卡脖子”“卡脑子”问题,形成持续竞争优势。

启示四:聚集创新资源,提供氢能产业发展的持续动力

目前,广东省在发展氢能过程中仍存在龙头骨干企业数量较少、研发创新平台支撑不足、高端创新人才缺乏、中介服务机构缺位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氢能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建议广东省加大氢能产业支持力度,面向国内外引进集聚一批氢能高端创新资源和要素,夯实广东省氢能发展基础。一是紧紧抓住新一轮华人及留学人员“回国潮”,面向全球引进一批氢能领域战略科学家、高端领军人才及研发创新团队,吸引氢能领域各类创新创业人才来粤发展。二是围绕广东省氢能发展需求,高标准建设一批院士工作站、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水平创新研究院等重大创新平台,进一步提升氢能技术研发实力。三是推进氢能产业园区建设,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以重大产业项目为牵引,引进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带动作用突出的氢能龙头骨干企业,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氢能产业基地。

猜你喜欢

氢能走廊燃料电池
各国争抢氢能产业制高点
氢能“竞速”
神奇的走廊
第十三章 惊险的车祸——氢能
氢能有轨电车应用综述
走廊上的时光
燃料电池题解法分析
走廊上
试驾丰田氢燃料电池车“MIRAI未来”后的六个疑问?
燃料电池的维护与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