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高压对肠道通透性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2020-03-07潘志家陈娇飞罗玲

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通透性病死率腹腔

潘志家,陈娇飞,罗玲

兴宁市人民医院,广东 梅州 514500

严重创伤伴腹腔高压造成死亡率明显增高。目前有关腹腔高压(IAH)对机体病理生理影响的研究为数不少,但主要集中在循环、呼吸、肾脏、消化、中枢神经系统和腹壁等相关研究,对IAH后机体凝血功能、肠道通透性研究则相对较少。腹腔压力增高对机体影响有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能否找到其中节点,从而指导临床救治,最终提高治疗水平,降低病死率,是目前国内外研究中的重点和难点。本课题探讨腹腔高压对肠道通透性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旨在避免临床上因腹腔压力增大导致创伤后病死率增加的现状,从而降低病死率。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2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腹腔镜手术时间预计大于3小时出血量少于200 mL的志愿者患者40名。纳入标准:①年龄18-80岁;②术前无明显肠道梗阻性疾病、肠道炎症及肠道肿瘤;③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既往慢性酗酒史或滥用药物史者;②伴有严重心、肝、肾系统疾病;③孕妇和哺乳期妇女;④精神病患者。其中,男29例,女11例,平均年龄(42.8±3.56)岁,体重(67.9±6.6)kg。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学历患者9例、大专以下学历患者31例。

1.2 方法 观察腹腔压力并记录腹腔压力的大小,监测并记录术前、术中、术后的血流动力学、呼吸频率,检测其血白细胞计数、肠道细菌培养、C-反应蛋白(CRP)、血气分析指标。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分析,通过t检验或秩和检验等统计方法分析各项数据。

2 结果

治疗前,腹腔压力、呼吸频率、WBC、CRP、PT、APTT等指标均高于术中和术后,而PaO2/FiO2低于术中和术后,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腹腔压力、呼吸频率、WBC、CRP、PT、APTT等指标均高于术后,而PaO2/FiO2低于术后,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严重创伤后,由于腹腔内或腹膜后大量出血、失血性休克以及大量液体复苏后内脏器官水肿、胃肠道扩张、腹水形成、腹腔内感染等因素,往往导致腹内压在短时间内急剧升高,形成腹内高压(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IAH)及腹腔间隙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 ACS)[1-3],继而引起胸腹腔脏器功能的损害,甚至导致脏器功能衰竭。这在严重创伤及其他危重病患者中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35%及5%)。发生IAH后,即使采用腹腔开放技术,死亡率仍有38%-72%[4]。由于其发病隐匿,长期以来未能引起临床的足够重视,有研究表明,1.5%的ICU医生从未听说过IAH/ACS,75.9%未测量腹内高压,93.2%的创伤后腹腔出血患者发展成IAH[5-7]。目前有关IAH对机体病理生理影响的研究为数不少[8],但主要集中在循环、呼吸、肾脏、消化、中枢神经系统和腹壁等相关研究,对IAH后机体凝血功能、肠道通透性研究则相对较少。凝血功能障碍为“致死三联征”之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coagulation, DIC)不是独立的疾病,而是一种获得性凝血功能紊乱综合征,以全身凝血系统的止血凝血机制失衡与过度激活、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严重紊乱、多器官内微血栓形成等为特征,部分患者可出现广泛出血和多器官功能衰竭而导致死亡[9-13]。严重创伤是产生DIC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且创伤一旦合并DIC,死亡率将大大增加[14]。即或是有经验的创伤救治小组,对严重创伤出血的救治仍然是困难的,约1/3的创伤病人死于不同原因的失血。创伤病人救治的成功率取决于创伤后早期对出血的控制程度和DIC后是否采取了措施来保护重要脏器的功能以预防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的发生[15]。目前国际上常用的DIC积分系统包括:ISTH标准、日本血栓与止血协会(JSTH)标准、日本卫生福利标准(JMHW)和日本急诊医学学会标准(JAAM)[16],临床上以ISTH评分标准较为常用。肠道作为体内最大的“储菌库”和“内毒素库”,是SIRS和MODS的始动器官及靶器官。1986年Meckins和Marshall首先提出肠道是发生MODS的“发动机”[17]。近年来的研究进一步表明,肠道作为体内最大的“储菌库”和“内毒素库”,以其在体内独特的生理环境参与SIRS和MODS的病理生理过程。肠道屏障可因各种刺激而改变,使肠免疫功能受到抑制,肠内细菌移位,内毒素、细菌、抗体介质不断进入血液和淋巴液,导致多种炎症介质释放,引发和加重失控性炎症反应综合征,而SIRS的发生更加重了肠道损伤,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MODS[18]。在临床上可以通过肠道细菌培养、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血气分析的检测来反应肠道菌群移位,从而间接反应肠道通透性的整体功能,为肠道屏障通透性的检测提供依据。腹腔镜技术在临床已广泛使用。腹腔镜时设置的腹腔压力一般为9-12 mmHg,最多不超过15 mmHg,这是临床最常见的人为医源性的腹腔压力增高,未见有明显的腹腔高压所致的副作用,由此可见腹腔压力增高对机体影响有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关键点就在于能否找到这个节点,从而指导临床的救治,提高救治水平。本研究中治疗前、术中,腹腔压力、呼吸频率、WBC、CRP、PT、APTT等指标均高于术后,而PaO2/FiO2低于术后,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腹腔高压对机体能够影响凝血功能、肠道通透性,一旦提示腹压升高>15 mmHg,应积极采取相应措施,避免临床上因腹腔压力增大导致创伤后病死率增加的现状,从而降低病死率。

表1 术前、术中、术后的血流动力学、呼吸频率,检测其血白细胞计数、肠道细菌培养、C-反应蛋白(CRP)、血气分析指标平(Mean±SD)

猜你喜欢

通透性病死率腹腔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胎儿腹腔囊性占位的产前诊断及产后随访
盆栽与大田栽培水稻的生长及产量的比较研究
猪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基因siRNA载体构建及干扰效果评价
褪黑素通过抑制p38通路减少腹腔巨噬细胞NO和ROS的产生
呼吸科医生应当为降低人口全因病死率做出更大的贡献
高糖对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通透性及肌球蛋白轻链磷酸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