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在结肠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分析

2020-03-07詹翔

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肠系膜术式结肠癌

詹翔

杭州市余杭区第三人民医院外二科,浙江 杭州 311115

结肠癌属于临床常见、高发性恶性肿瘤,临床研究证实:慢性炎症、遗传、高脂肪饮食等因素均可诱发该病。发病早期,患者并没有典型的临床症状,直至疾病中晚期,患者以腹痛、贫血、肠梗阻[1]等为临床主要表现;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日常生活质量。近年来,在各种内外源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致使结肠癌患病人数逐年攀升,为控制疾病发展、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预后,需实施科学、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75例本院于2017年2月-2019年9月内收治的结肠癌手术患者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n=39):男性患者/女性患者(20:19),年龄区间53-82.5岁,平均(67.75±11.45)岁。对照组(n=36):男性患者/女性患者(17:19),年龄区间54-82岁,平均(67.53±11.42)岁。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可比性较高。

1.2 方法 对照组:传统根治术:指导其取平卧位,消毒、铺巾;术前准备无误后逐层切开腹部组织,切除肠系膜和病灶区域,注意保护肠大网膜。切开腹膜,动静脉分离、结扎,分离、切除左半结肠,无异常后关腹。

观察组: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全麻,仰卧位后消毒术区,铺巾;切口作于右上腹,进入、探查腹腔情况。先游离右半结肠系膜,开侧腹膜后对结肠韧带等组织切除,切断横结肠动静脉右支、结肠系膜等组织。十二指肠钝性游离、清扫淋巴结。结肠端吻合器吻合,结肠残端闭合器闭合,处理后清扫淋巴结、切除回肠结系膜。观察术野,腹腔用蒸馏水清洗,无异常后置引流管,关腹[2]。

1.3 观察指标

1.3.1 观察围术期指标情况

1.3.2 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 计算软件:全程采用SPSS 22.0版本;连续性变量资料:“t”计算以(Mean±SD)表示。定性数据:“χ2”核实后以百分比形式(%)表示。P值在0.05区间:统计学成立。

2 结果

2.1 阐明围术期指标 观察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多,出血量少,术后排气、拔管等用时较短,P<0.05。见表1。

2.2 阐明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伤口感染0例,肿瘤残留0例,吻合口漏1例,并发症发生率2.5%;对照组:伤口感染4例,肿瘤残留1例,吻合口漏2例,并发症发生率19.4%,P<0.05(χ2=5.597)。

表1 围术期指标(Mean±SD)

3 讨论

结肠癌属于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结肠为根本发病部位,随疾病进一步发展,极易诱发患者出现腹胀、黏液脓性血便等。在人口老龄化进程的推动下,中老年成为该病主要患病人群。但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饮食结构[3]的不断改变,致使该病逐渐向中青年人群过渡,并且患病率逐年递增。若延误最佳治疗时机,极易对患者身体机能、日常生活产生严重影响。

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外科手术成为目前临床治疗该病的主要措施,通过手术切除病变结肠段后清扫淋巴结,从而控制疾病进展、根治结肠癌。其中开腹根治术属于临床传统术式,但在开腹过程中极易受设备等因素的刺激,损伤腹腔其他脏器;并且开腹时间长、出血量较多,极易导致大量细菌繁殖,增加术后并发症风险。这也就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接受传统术式治疗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较差等情况。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属于临床新型术式,是对传统术式的完善与改进,并在术中融合精细手术理念,弥补传统术式的缺陷,确保提升临床疗效的同时改善患者预后[4]。

此研究选取我院75例患者展开,分组分别给予手术治疗。结果示:观察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多,出血量少,术后排气、拔管等用时较短;且经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2.5%,P<0.05。可见,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结肠癌临床价值显著。提示: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具备几点优势:①以解剖学理论为基础,因此手术方案更具针对性、科学性。②属于微创术式,术中不会对其他脏器、筋膜产生损害,因此可有效改善预后。故,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肠系膜术式结肠癌
改良Miccoli术式治疗甲状腺肿瘤疗效观察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贴敷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巨大肠系膜血管瘤1例
MicroRNA-381的表达下降促进结肠癌的增殖与侵袭
MED术式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的中长期随访
腹腔镜下横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结肠癌切除术术后护理
改良Lothrop术式额窦引流通道的影像学研究
上睑下垂矫正术术式选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