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锁定钢板微创治疗四肢近关节端骨折的临床效果研究

2020-03-07苗立冬

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钢板微创关节

苗立冬

江苏泗洪县人民医院,江苏 宿迁 223900

四肢骨折在临床外科中非常常见,其中近关节端骨折会显著影响患者的关节活动,故在预后恢复过程中难度相对较大[1]。传统钢板治疗方式无法实现良好的固定性,特别会对于早期恢复期功能活动的限制较大,因此微创手术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价值逐渐凸显。在本文中,笔者以我院近两年来收治的60例四肢近关节端骨折行锁定钢板为治疗方案的患者样本作为研究对象,以同期接受开放手术的样本作对比。详细报道如下。

表1 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情况(Mean±SD)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在2016年3月-2018年2月间收治的60例四肢近关节端骨折患者(行锁定钢板微创治疗)样本资料用于本次临床研究组对象,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范围17-58岁,平均年龄(37.5±2.0)岁,病史1.0-11 d,平均病史为(4.0±1.5)d;车祸伤22例、重物砸击18例、高空坠落20例。以该段时间期间收治的60例行开放手术的用于对照组,男性30例、女性30例,年龄范围18-57岁,平均年龄(36.0±1.5)岁,病史1.5-10 d,平均病史为(3.0±1.0)d;车祸伤20例、重物砸击20例、高空坠落20例。经检验,两组患者资料基本信息无显著性差异(P>0.05),能够用于本次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放手术进行治疗。研究组接受锁定钢板微创治疗术,详情如下。

1.2.1 肱骨近端骨折 纵形切口从肩缝入路,切开三角肌上端,固定肱骨头,进行远端复位。从骨膜间隙置入LCP钢板,要保证钢板同骨干轴线平行,并与骨皮质面铁和良好。采用普通螺钉将近骨折端第一个螺孔临时固定,以保证复位稳定。在X线机下进行骨折端、接骨板位置的确定,在模板、锁定螺钉导向器下通过皮钻孔后拧入锁定螺钉,并分别在骨折近、远端置入至少3枚螺钉行固定[2]。

1.2.2 胫骨远端骨折 由胫骨内侧入路,行常规止血后行骨折端对位。针对骨折部位存在塌陷、缺陷的,要在复位后借助于自体髂骨进行植骨,自远至近端,用骨膜剥离器推出皮下隧道,将LCP钢板置入,随后行常规固定等操作。

1.2.3 胫骨近端骨折 由胫骨近端前外侧入路,止血后将肌肉分离,暴露骨膜,复位好骨折部位后,如若伴随压缩性骨折、关节面塌陷则行自体髂骨植骨,将LISS钢板插入,随后行常规固定等操作[3]。

术后,患者行闭合负压引流,并由护理人员对于患者引流情况进行密切观察。术后2-3 d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将引流装置撤下,并基于患者伤口情况而给予一定的抗炎、止痛护理。自术后2 d,开始循序渐进的进行静态肌肉功能锻炼,并与术后2周复查。

1.3 疗效判定方面 以患者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长以及患者满意度作为本次临床疗效判定的几大方面。满意度以我院自行设计的百分制满意表进行统计,<60分为不满意,60-80分为一般,80-90分为满意,≥90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度=(1-不满意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于两组的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长、满意度相关数据进行显著性检验,若P<0.05则表明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长相关情况 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围术期整体周期有效缩短,手术持续时长、术后住院时间均减少;同时,患者术中治疗过程中出血量显著降低。故两组效果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2.2 满意度情况 同时,对照组、研究组满意度分别为83.3%、90%,P<0.05。对照组:不满意、一般、满意、非常满意分别10例、16例、22例、12例;实验组:不满意、一般、满意、非常满意分别6例、17例、22例、15例。

3 讨论

传统的开放式钢板治疗为了实现患处复位,往往会造成大面积创伤,不仅术中及预后风险大,而且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同时断端两侧形成生物力学固定的难度较大,容易发生松动,造成二次关节功能障碍。与此相比,锁定钢板微创治疗则专门基于关节端骨折特殊性而设计,通过采用钢板、螺钉来构建支架,使二者固定成一体,能够有效降低预后过程松动问题发生几率,且提高了对于松质骨的把持力。这一微创技术尤其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量缺失等特殊人群适应度较好。

在本文中,笔者以我院2016年3月-2018年2月间60例四肢近关节端骨折且行锁定钢板微创治疗的患者样本用于研究组,以同期接受开放手术的60例患者样本用于对照组。通过收集两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长、满意度相关数据,以此作为临床疗效判定依据,借此重点围绕锁定钢板微创治疗四肢近关节端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两组临床效果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分别为(80.0±14.5)min、(64.0±12.0)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36.5±16.0)mL、(125.5±18.0)mL,术后住院时长分别为(21.5±3.5)d、(14.5±2.0)d,患者满意度分别为83.3%、90%。

综上所述,基于微创技术而运用锁定钢板治疗四肢近关节端骨折能够显著降低术中风险,有利于围术期的缩短而从整体上推动患者预后康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钢板微创关节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双钢板与锁定钢板在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
临氢设备用125mm超厚2.25Cr1Mo钢板的开发
新型L5/S1前路钢板的生物力学测试
钛缆捆扎治疗肩锁关节脱位
miRNA-140、MMP-3在OA关节滑液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折的临床应用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