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乳化手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对比

2020-03-07付灵芝

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乳化白内障角膜

付灵芝

山西省长治市长治同康医院眼科,山西 长治 046100

近年白内障在临床眼科中较为常见,主要症状为眼前暗影、眼睛畏光、对比敏感度和视力降低等,若诊治不及时,易大幅度降低视力,严重者会发生急性青光眼,丧失视力。目前治疗此疾病的主要方式为手术,虽有一定效果,但需加大对术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重视,此对真实客观的评价手术安全性和疗效相当重要[1]。超声乳化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均为常用手术方式,但超声乳化术因设备和技术影响,在偏远地区和基层医院推广难度较大,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则易掌握手术技术,无需特殊仪器,适应症广,易在偏远地区和基层医院推广。目前,有关此两者的治疗疗效仍有不少学者存在质疑。现纳入60例白内障患者分组讨论此点: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治疗方式分组60例白内障患者。入选标准:①患者均接受裂隙灯检查、眼压检查、视力检测,确诊满足《解读眼科临床指南(PPP)规范诊治理念》[2]中白内障判定标准;②各患者均为首次接受诊治;③患者与其家属均签字同意此次治疗方案;④均为单眼患病。排除标准:①精神疾病、意识模糊者;②合并其他眼科疾病者;③合并免疫性疾病、结缔组织、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者;④合并血液性疾病、传染性疾病者;⑤合并肿瘤者;⑥水电解质紊乱者。对照组:病程时间0.5-8年,平均为(6.8±0.5)年,年龄45-68岁,平均为(56.3±1.1)岁,女性13例(13眼),男性17例(17眼);研究组:病程时间0.6-8年,平均为(6.9±0.4)年,年龄44-67岁,平均为(56.5±1.2)岁,女性12例(12眼),男性18例(18眼)。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各患者术前3 d均接受左氧氟沙星滴眼。对照组接受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治疗,做表面麻醉、球结膜浸润麻醉后,剪开颞侧角巩膜缘,暴露巩膜,在角膜缘后2 mm部位做长5 cm左右的巩膜隧道切口,角膜缘部位做辅助切口,把黏弹剂注入到前房中,连续环形撕囊,水分层、水分离,用圈套器把晶状体核娩出,清除皮质,抛光处理前囊袋口和后囊,注入黏弹剂到前房,把囊袋撑开,置入晶体,抽吸人工晶体后部和前房黏弹剂,缝合主切口,无渗漏状况下,把球结膜复位,缝合结膜切口,将1 mg地塞米松注入到球结膜下,包扎术眼。

研究组接受超声乳化术治疗,麻醉后,在颞侧角膜缘做3.2 mm左右隧道切口,把黏弹剂注入到前房,连续环形撕囊,水分层、水分离,把晶状体皮质、前囊袋口、后囊膜抛光吸出,在前方撑开囊袋中注入黏弹剂,置入晶体,把人工晶体后和前房的黏弹剂吸出后,水密侧切口和主切口,无渗漏后,将1 mg地塞米松注入到球结膜下,包扎术眼。

术后均接受糖皮质激素和抗菌素治疗,预防感染。

1.3 指标判定 术后随访1个月,记录其术后并发症。

术后1个月时,患者均接受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测其视力,记录其视力状况。

术前、术后1个月时检测其角膜地形图,多次检测,取平均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Mean±SD)来表示,计量资料的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计数资料的对比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视力 研究组术后视力<0.1、0.1-0.5、0.6-1.0的比例分别为0%、36.67%、63.33%,对照组术后视力<0.1、0.1-0.5、0.6-1.0的比例分别为0%、40%、60%,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术后视力状况[n(%)]

2.2 角膜散光度 两组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时角膜散光度比较(P>0.05),见表2。

表2 比较角膜散光度(Mean±SD)

2.3 并发症 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3.33%高于对照组10%(P>0.05),见表3。

表3 比较并发症[n(%)]

3 讨论

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切口<6 mm[3],包含非超声乳化、超声乳化两种,此两种方式治疗白内障疾病均较为有效且安全。近年来,医学界治疗白内障疾病,日益倡导采用超声乳化技术治疗,具有疗效突出、术后散光轻、恢复速度快等优势,虽疗效明显,但对手术操作的技术含量和精细度要求较高,学习曲线长、设备昂贵,所以,偏远地区、基层医院推广难度较大。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为新型手术,疗效明显,但医学界目前对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与超声乳化手术的疗效差异存在争议。但也有学者认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4],可提高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得到控制,加宽房角,加深中央前方深度,改善其视力和生活质量。且此方式操作简单,无需特殊设备,易掌握,适应证广,效果可靠,易推广[5]。本研究中,研究组视力、并发症、角膜散光度比对照组,其P值均>0.05,表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与超声乳化手术两者治疗白内障,其效果基本相当。笔者总结自身经验认为,超声乳化损伤角膜内皮细胞主要因素为乳化时间、超声能量,而对乳化时间和超声能量有主要决定作用的为手术操作者技术熟练度和核硬度,但若高龄患者的白内障往往处于过熟期或成熟期,核硬而大,囊袋弹性不良,操作风险高,难度大,超声乳化时间长,相应的会增加超声能量,所以,从理论上看,不建议高龄患者接受超声乳化治疗,因此,笔者认为手术操作者技术状况、晶体核硬度、年龄已成为确定手术方式的主要参数。

综上,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与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白内障,效果相当,临床可根据患者实际状况确定治疗方案。

猜你喜欢

乳化白内障角膜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观察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疗效
变形的角膜
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在陕西的应用
有些白内障还需多病同治
深板层角膜移植治疗角膜病的效果分析
简析一种新型乳化沥青的生产工艺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观察
绞股蓝总皂苷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制备
超薄角膜瓣LASIK与LASEK的观察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