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2020-03-07叶文捷

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铁蛋白终末期维持性

叶文捷

龙川县人民医院,广东 河源 517300

慢性肾脏病指的是在诸多因素作用下导致的慢性肾脏损伤,往往伴有肾功能降低或者肾小球滤过率等,2%左右的慢性肾脏病患者向终末期肾病发展。据有关资料显示[1],我国2020年每百万人口中,终末期肾病患者大约207人。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治疗主要方法,其有助于患者临床病症减轻,延长生存时间。铁蛋白是机体中铁的主要存在方法[2],血清铁蛋白去评价机体铁缺失的主要指标。终末期肾病维持透析患者往往伴有SF提 高现象[3]。本次实验主要针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与临床预后相关性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本次研究9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均为本院2019年6月-2020年1月接收。根据SF水 平分为两组,即高SF组 (SF超 过μg/L )和低SF组 (SF低 于500 μg/L )。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与终末期肾病诊断标准相符;②肾小球滤过率每分钟低于15 mL ;③需采取血液透析治疗,而且维持性血液透析时间超过3个月;④具有良好的依从性;排除标准:①年龄在18岁以下;②血液透析时间在3个月以下;③维持性血液透析前实施过腹膜透析及肾移植等肾替代治疗者;④伴有恶性肿瘤病史。

1.2 方法 本次实验所选患者均采取对症支持治疗,与从他那更是,联合血液透析治疗。血液透析液为碳酸氢盐透析液,每周2-4次,每次3-4小时,血流量每分钟200 mL-250 mL, 抗凝剂选取低分子肝素或者普通肝素;针对存在出血倾向或者已经出血者,予以无肝素透析或者枸橼酸透析。治疗期间,以患者具体状况为依据调整透析方案。采取深静脉插管或者动静脉内瘘进行血管通路。

1.3 观察指标 采集所选患者基本信息,具体有年龄、原发性、年龄、体质量指数、ACEI/ARB 类等药物使用状况、贫血管理、首次住院原因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实验结果处理,(Mean±SD )表示计量资料(t检 验);率(%)表示计数资料(χ2检验);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2 结果

2.1 对比基线资料 在血红蛋白方面,高SF 组较低SF组更低,而铁蛋白较低SF 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贫血管理、体质量、性别、原发病、ACEI/ARB 使用状况、透析时间、透析频率、他汀类使用状况、总胆固醇及三酰甘油方面,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比较基线资料(Mean±SD)[n(%)]

2.2 分析两组转归状况 高SF 组1年累积生存率是80.00%(12/15),低SF组 1年累积生存率是89.23%(58/65),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

2.3 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状况 利用CIX 比例风险模型对各模型下不同SF水 平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间联系分析,模型中奖表1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将具备临床意义的协变量加入其中。构建三种COX 回归模型,模型1包括SF校 正的性别和年龄;模型2包括模型1校正的铁剂使用、体质量指数、他汀类药物使用等;模型2:在模型2的基础上校正的总胆固醇、血红蛋白、三线甘油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预后与SF水 平关系如表2:高SF 组死亡发生风险较低SF 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预后与SF水 平关系

2.4 分析两组患者死亡因素 两组患者死亡因素中,感染及心血管疾病占比相对较高。在感染死亡及心血管疾病占比方面,高SF 组较低SF 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脑血管疾病、多脏器功能衰竭及其他死亡比例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3。

表3 对比两组患者死亡因素[n(%)]

3 讨论

终末期肾病主要是因为肾滤过、肾分泌、重吸收等功能丧失或者衰竭造成机体代谢废物及多余水分无法及时排出,进而出现尿毒症体征、病症和并发症,其已经发展至肾衰竭进展末期阶段[4]。针对终末期肾病患者,临床上治疗方法以肾脏替代治疗为主,具体有肾移植、透析等。因为肾移植缺乏肾源,而且费用昂贵,所以,透析被视为终末期肾病患者延长生命的主要方法。血液透析指的是利用吸附、弥散及对流等方法将血液中多余的有害物质及水分清除,从而平衡机体水电解质[5]。血液透析可延长终末期肾病患者存活时间,但是,透析器毒素清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导致机体中存在残留的代谢产物,进而诱发诸多并发症,造成患者死亡。所以,需进一步研究采取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生存分析。

铁蛋白组成包括外层蛋白质壳及其内部铁核组成的糖蛋白,在人类机体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可平衡机体铁代谢,SF被视为贴存储状态检测及治疗的主要指标,高铁蛋白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并发症、铁状态等存在紧密联系[6]。相关研究表明[7],SF水平提高,很容易增加心力衰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高血压发生率。心血管并发症是导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过量铁聚集在心肌内部,使得心肌吸收受损、纤维化及凋亡速度加快;铁过载极易造成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最终形成细胞毒性,生成大量羟基自由基,进而对血管内皮细胞及心肌细胞造成损伤,形成动脉硬化。感染在造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因素中占据第二位,铁元素过量很容易对T细胞及嗜中性粒细胞造成损[8]。

根据本次实验结果可知,高SF组1年累积生存率是80.00%(12/15),低SF组1年累积生存率是89.23%(58/65),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经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可知,高SF水平是导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在感染死亡率及心血管死亡率方面,高SF组较低SF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而言之,高SF水平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具有较低的生存率,其也是导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

猜你喜欢

铁蛋白终末期维持性
透析及非透析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血管钙化情况和影响因素分析
探讨心理干预在终末期肿瘤患者康复中的临床作用
腹膜透析在有腹部手术史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中的应用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研究进展
乳铁蛋白铁饱和度对其耐热性、抑菌作用及抗氧化性的影响
权威营养学专家联合发布《乳铁蛋白婴幼儿健康效应专家共识》
姑息护理在终末期心衰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透邪止痒汤治疗维持性血液净化患者皮肤瘙痒疗效观察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与炎症的联系
新型天然纳米载体——豆科植物铁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