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动物学野外实习“三立一体”模式的设计与实践

2020-03-03

林区教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威虎山动物学动物

(1.哈尔滨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哈尔滨 150025;2.横道河子东北虎林园,黑龙江 海林 157100)

普通动物学是高校生物类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可以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动物学野外实习是动物学理论教学在实践应用中的重要补充[1—2]。通过野外实习,把课堂理论和课外实践有效结合,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对拓展学生思维、观察以及动物学教学科研工作能力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从近几年的一系列研究报道来看:单项分类内容多,系统交叉内容少;物种识别内容多,专题研究内容少;教学验证内容多,探究拓展内容少。实习中开展的实习项目不宽泛,造成进行的内容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明显。通常也会进行零星的综合实习内容,但基本都是指导教师提出规划和方案,学生在规定的范畴内按部就班地来完成,在这种教学验证内容多,探究拓展内容少的模式下,体现不出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存在很大弊端。所以,有必要对普通动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

早在20世纪80年代,哈尔滨师范大学就十分重视生物系的野外实习工作,并开展了动物学野外实习。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其间经过了多次野外实习方案和实习地点的调整。尤其是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初步建立了一个适应动物学学科发展趋势以及满足社会对创新型、复合型人才需求的普通动物学野外实习新体系。

一、立足于以普通动物学理论内容为核心,规范野外实习指导类教材

目前哈尔滨师范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生物科学专业开展的动物学野外实习着重突出理论教学内容与野外环境相结合,实习体系包括无脊椎和脊椎动物实习两大板块。无脊椎动物实习:从无脊椎动物类群入手,在实践内容上按照无脊椎动物学理论内容体系,设计借助于显微镜的微观动物、三胚层动物、水螅类、原体腔动物、次生体腔的体分节动物、贝壳动物和昆虫等实习内容。脊椎动物实习:在实践内容上按照无脊椎动物学理论内容体系,设计七鳃鳗、鱼类、两栖爬行类、鸟类和啮齿类等实习内容,开展常见种类的识别特征、分类检索学习。同时,给学生增加不同类别动物的标本采集方法、制作保存技术以及进行野外动物学科学研究方法等实习内容,反映出比较先进的动物野外实习理论、方法和要求。

目前公开出版的普通动物学实习教材比较少,并且已有的实习教材大多是某个地点及区域的动物学实习讲义与实习指导。这些实习指导书因地域的不同或实习地点的变更失去了时效性。为适应近年来学生数额的扩增和野外实习改革的需要,选择适应黑龙江地域特点和学生实际的动物学野外实习参考书显得更为重要。自2000年以来,我校一直在横道河子镇威虎山地区开展野外实习,具有多年连续稳定的实习工作经验,通过对过去实习经验和观察采集的物种归纳总结,在原来编写的《大连海滨无脊椎动物实习指导》和《东北地区脊椎动物学夏季实习》的基础上,编写了《脊椎动物学野外实习教程》和《无脊椎动物学野外实习指导》两部动物学外实习指导书。这两部动物学实习指导教材在继承现有指导书知识体系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力求体现我省动物地理区系特点,具有较强的地方特色;在突出基础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实际操作和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对野外实习教学组织和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系统设计,在规范野外实习教学内容和过程管理的同时,对保证野外实习的高效、安全和有序进行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针对学生实际,力求图文并茂、简明扼要,以利于在野外实习过程中,发挥出更大的指导性和实用性,自始至终贯穿对学生的能力培养[3—4]。

这两部实习教材的特色之处是利用专门的章节详细介绍了专项课题研究的设计、实施过程和专题研究报告写作和实习总结等内容,使综合性和探究性实习内容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同时也使学生掌握了野外科学研究方法和科研论文写作的基本知识,开拓了眼界。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未来的独立科研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多年实习过程中,我们还在野外实习指导教材的基础上,编配了与之相匹配的多媒体课件及电子野外实习指导书,这种纸质教材与电子教材相结合的方式,真正形成了立体化教材体系,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在野外实践中及时预习和深入实习内容,并为学生今后独立开展动物学相关的野外研究工作提供了基础资料。

二、立足于服务普通动物学野外实习的系统规划,深化野外实习内容

充分利用动物学野外实习的契机,深化和拓展动物学部分实验内容,既弥补了有些实验在实验室内完成的局限性,又使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得到进一步发挥和锻炼,这对大学一年级学生显得尤为重要。大一学生学完动物学课程后,接着在暑假前要进行动物野外实习,将实验教学和临时性的野外实习相结合,给学生布置与实验课相关的野外采集及观察内容,把实验室内难以开展的分类实验和生态实验内容放到野外实习来完成。例如,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实习小组,由带队老师分别按不同的研究方向加以指导,在学习方式上由校园室内环境变为野外自然环境,使课堂的理论学习与野外实际得到有效结合,在培养学生开拓视野、独立思考和学习方面更是一种良好的实践学习方式改革。针对实验课中的原生动物实验,开展威虎山地区水生生物种群和数量调查拓展实验;针对昆虫分类实验,开展威虎山地区昆虫的种群和数量调查实验和威虎山地区土壤动物的种群和数量调查实验;针对两栖纲实验之后,开展威虎山地区东北雨蛙、东方铃蟾、大蟾蜍等的种群生态、繁殖习性、食性分析实验;针对鸟类分类实验,开展威虎山地区鸟类的种类及巢区配置调查、繁殖行为观察等探究性实验等。

通过以上措施,使综合性和探究性实验内容得到进一步深化,同时也使学生掌握了动物野外科学研究方法,增强了主动探索精神、探究意识,真正落实了新形势下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三、立足于动物学实习基地建设,突出系统交叉实习体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国家职能部门对环境保护治理和动物资源保护的不断完善,使动物学野外实习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5]。比如大连海滨动物实习,因为石村、夏家河子、龙王塘等良好的实习地域被严格保护或者经济开发,目前已不允许实习学生进入此类地域。所以,建立稳定的且拥有各种动物生活栖息地自然环境的动物学野外实习基地已绝非易事。再加上目前在动物学野外实习中普遍存在的指导教师不足、实习经费短缺等问题,已严重影响动物学野外实习的效果[6]。前几年的高校扩招,使得每届在校生的人数大幅增加。目前一般的高校实习学生的数额平均在200人左右,多则400人左右。省内外找到能容纳此数额实习生的实习地点,并且要满足学生的实习活动、住宿、餐饮等条件实属不易。此外,学生数额的大幅度增加,使学生的乘车、住宿、实习备品等野外实习费用在不断增加,学生本人的经济负担也不断加大。只能通过采取减少实习天数、变省外实习为省内实习、脊椎和无脊椎动物实习合并等措施来弥补经费的不足,这种做法会大大降低实习效果,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野外实践能力的培养,更不利于学生拓展能力等整合素质的培养[7]。

面对以上种种困难和不利条件,我们也在野外实习基地建设上适时地进行了科学的规划和调整,由最初的大连海滨无脊椎动物实习又相继增加了镜泊湖、千山、帽儿山、带岭、扎兰屯等地的脊椎动物学野外实习,经过不断实践和探索,在近几年建立了威虎山动物野外实习基地,并且和横道河子东北虎繁殖基地建立了实习基地共建协议。威虎山地区拥有丰富的水系和典型的东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和林缘地貌,其间栖息的动物物种十分丰富,十分适合动物学野外实习。建立和完善了威虎山地区不同水系的水生无脊椎动物实习、两栖类和鱼类实习,七里地两栖爬行动物实习,夹皮沟、林海镇鸟类实习,不同林地鸟类实习,不同林地啮齿类实习,林缘地带、俄罗斯风情园雪场两栖爬行类和昆虫实习,东北虎园大型兽类实习等典型实习区域,并在实习过程中做到了各区域不同动物类群典型实习路线的“点—线—面结合”的综合实习平台体系,实现了从单项分类实习向多点系统交叉实习的改革,在实习模式上进行了有效的改善。

四、体现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为突出高师院校生物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实习过程中,除了在最基本的实习中培养学生的动物物种识别、动物标本制作和保存等能力外,还通过让学生了解和参与实习的全过程来体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往实习的准备工作都由教师于实习前完成,学生几乎接触不到实习所需试剂、药品各种预处理、配置、实习用具的准备等工作。将学生分组,参与实习前实习基地的评估、防腐剂和消毒液的配置、实习小组的设计和分工、实习用品用具备品的筹备和分配等过程中来。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实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又可以丰富学生的实习经验,进而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

野外实习过程中,还集中利用一半的实习时间开展专题研究实习内容,例如威虎山地区鳞翅目昆虫调查、威虎山地区浮游生物调查、威虎山地区鱼类调查、灰背鸫孵卵行为观察、北红尾鸲育雏行为观察、威虎山地区啮齿类动物调查等专题。专题研究的工作内容、研究方法、撰写专题研究报告和专题研究汇报答辩等都由各专题研究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和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通过以上措施,使野外实习的综合性和探究性内容得到进一步深化,同时使学生掌握了初步的野外科学研究方法和科研论文写作的基本知识,也使高师院校生物科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得到有效落实。目前,有些专题的研究论文已在核心期刊发表。

注重体现对学生品德的培养,实习期间通过参观杨子荣牺牲地、抗联遗址以及登山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艰苦朴素、互学互助、团队协作精神。尤其是学生在野外实习中进一步贴近自然、感受自然,可以增强其珍爱生命的意识和保护自然资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近几年的野外实习模式改革和创新表明,动物学野外实习中“三立一体”模式的创建和实施,对学生主动性学习、合作意识、探究能力、科研素养和开创精神的培养和提高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重要基础。

猜你喜欢

威虎山动物学动物
浅谈大学动物学与初中生物教学能力要求的衔接
威虎山:穿林海跨雪原
电影意识形态批评方法下复观样板戏电影《智取威虎山》
最萌动物榜
动物可笑堂
动物学
动物学
动物学
徐克执导《智取威虎山3D》张涵予演杨子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