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视肝硬化的急性肾损伤

2020-03-03杨晨晓宦红娣

肝脏 2020年7期
关键词:肾小管腹水肌酐

杨晨晓 宦红娣

晚期肝硬化中肾功能损害十分常见,可以是急性肾损伤(AKI)、慢性肾脏病(CKD)或两者同时存在。2015年国际腹水俱乐部(ICA)提出AKI新的分类标准,主要基于肌酐值的升高及发生时间来定义AKI,而不是肌酐绝对值1.5 mg/dL(132 μmol/L),肝肾综合征(HRS)是AKI的一种新表型,即HRS-AKI,肌酐峰值越高,死亡率越高[1-2]。因此,早期识别AKI至关重要,AKI的管理必须基于其严重程度进行分期,识别及治疗其加重因素十分重要,而最初48 h内的表型并不十分重要[3]。住院的肝硬化患者AKI发生率为20%~40%,近年来肝硬化的研究多集中在AKI、CKD,AKI与CKD关系的研究则较为缺乏。

CKD是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普通人群患病率约8%~16%,在过去25年其发病率明显上升,随着代谢综合征,如糖尿病、高血压的增加,有可能继续上升[4]。CKD在肝硬化患者中被忽视可能有以下原因:(1)普通人群的eGFR计算公式在肝硬化中准确性差,往往过高估计了患者的GFR,特别是老年、有大量腹水或肾功能明显异常的患者;(2)对于eGFR下降的患者,需要明确肾功能不全是否可逆?主要取决于是否有慢性肾脏病变及其数量,特别是肾小管间质纤维化;(3)尿检异常和(或)肌酐升高患者的慢性肾脏病变常被低估,经肾活检证实存在各种类型的肾脏损伤,如血管性、肾小球性、或肾小管间质性,且常合并存在。肝硬化患者CKD的病因包括特异性(IgA肾病、病毒相关性肾病等)和非特异性(代谢综合征,如高血压、糖尿病或肥胖等)。晚期肝硬化和难治性腹水患者,严重、持续的肾血管收缩可造成肾脏缺氧,导致不可逆的肾间质纤维化。目前尚没有标志物提示潜在的CKD或鉴别CKD的方式[5]。

Bassegoda等[6]通过一项单中心研究发现,409例因并发症入院的肝硬化患者中,168例(41%)发生AKI,其中入院即存在AKI的患者若存活期≥3个月,25%发展至CKD(定义为eGFR <60 mL·min-1·1.73-1),而未发生AKI的患者仅1%(P<0.000 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AKI的严重程度及医源性原因是进展至CKD的独立危险因素。发展至CKD的患者重复住院率、细菌感染、难治性腹水比例高于未进展至CKD的患者。同样,进展至CKD的患者再次发生AKI的风险增高,且整体存活率、无肝移植的存活率均显著降低。

长期以来,AKI和CKD被认为是截然不同的两个综合征,但两者有相同的诱因,如高龄、糖尿病、种族等;严重的AKI或反复发作的AKI进展至CKD危险性增加,而CKD是进一步导致AKI的诱发因素。因此,近年来肾病及危重医学界试图将两者联系起来[7]。普通AKI人群,肾小管、血管、间质病变如修复不良可导致间质纤维化,进展至CKD。修复不良的主要特征是肾小管细胞周期G2/M期停滞,释放细胞因子及生长因子,产生炎症反应,炎症导致周细胞从内皮细胞上脱落,活化为肌成纤维细胞,I型胶原沉积,最终导致疤痕形成[8]。修复不良的因素包括高龄、既往AKI或CKD史。表观遗传改变在修复不良启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修复不良的高危因素包括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大部分AKI继发于脓毒血症、大量腹腔穿刺放液所致的循环改变或低血容量;30%的AKI患者有糖尿病。和普通人群一样,潜在的CKD增加了肝硬化患者再次发生AKI的风险,伴CKD的患者75%在随访中再次出现AKI,而无CKD的患者仅45%。

近年来,如何鉴别HRS-AKI和急性肾小管坏死(ATN)一直是一个挑战,认为两者的发病机制、预后、治疗、肝移植后肾功能是否可逆等截然不同。因大部分患者无法行肾活检明确诊断,ATN主要是基于临床诊断,缺乏诊断金标准。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一种标志物,但其阈值由人为界定,HRS-AKI和ATN常存在重叠现象。肾脏低灌注是HRS-AKI的主要发病机制,因此有理由认为大部分HRS-AKI患者重叠存在ATN。HRS和ATN可能是一个疾病的两个阶段,而不是独立的两种疾病。因此未来的研究应着重于预测可逆性的生物标志物,而不是鉴别不同的AKI表型。

普通人群的CKD并没有特效治疗,其管理主要是筛选高危人群、延缓肾功能进展及治疗代谢相关并发症。控制血压在130/80 mmHg以下,降低蛋白尿是延缓CKD进展的基础。可选择ACEIs和ARBs[9],但晚期CKD患者应用这两种药物存在争议。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不是一线药物,除非患者有缺血性心脏病或心力衰竭,其肾脏保护作用尚不明确。上述药物在防止AKI转变为CKD上是否有效尚不清楚。有研究表明,一旦AKI发生后,ACEIs或ARBs可降低死亡率[10]。但在晚期肝硬化中禁用ACEI或ARB,因其血流动力学改变和系统性血管扩张,诱导动脉性低血压,GFR降低,AKI的发生风险增加。因此, EASL指南建议肝硬化相关性AKI应及时停用ACEIs或ARBs。同样,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也应立即停用,因其降低心输出量,减少肾灌注;至于其是否降低CKD患者的GFR,特别是心功能不全的患者目前尚无研究。

肝硬化不仅是AKI的危险因素,和高龄、糖尿病、高血压一样,肝硬化也是发生CKD的诱因。综上所述,AKI不仅是肝硬化患者的致命原因,因其增加死亡风险,应予高度重视,要早期识别、早期干预AKI,同时采取措施防治AKI后修复不良及进展至CKD。

猜你喜欢

肾小管腹水肌酐
肉鸡腹水咋防治
一例黄颡鱼腹水病的处理案例
肌酐升高就是慢性肾衰吗
肌酐升高有何临床意义?
依帕司他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肾小管功能的影响初探
IgA肾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对早期肾小管间质损害的预测作用
细胞因子在慢性肾缺血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
肌酐-胱抑素C公式在糖尿病肾病超滤过检出中的作用
活性维生素D3对TGF-β1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