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汉空间概念状态域的隐喻化认知对比研究

2020-03-02

关键词:英汉隐喻汉语

李 静

(洛阳理工学院 外国语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3)

空间是客观世界和人类社会中存在的范畴和关系之一,是把握社会、认识社会的基础,在人类的文化心理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1]。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人们用来借助具体事物认知抽象事物的一种有效的认知工具。人类的认知往往从对自身与空间之间关系的认识开始,按照由近处到远处,从具体的内容到抽象的概念,由个体空间域到其他语义域的方向一步一步发展过来的,因此,在语言学研究的所有隐喻中,空间隐喻对人类的概念形成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2]。

一、理论基础

相似使人与世界之间建立了联系,形成两个概念域,一个是始源域,另一个是目标域。人们对隐喻中的始源域比目标域更为熟悉,所以通常是较为熟悉的或者简单的事物的特点和结构被映射到相对陌生的或者复杂的事物概念上,以认识和理解目标域事物的特点结构或概念,这就是隐喻的认知本质,也是隐喻的认知基础。莱考夫和约翰逊大致将概念隐喻分为方位(空间)隐喻、结构隐喻和本体隐喻等三大类[3]14。

方位隐喻(空间隐喻)是按照空间的方位确定和建立的一系列隐喻概念[3]14,其始源域是“上、下、高、低、前、后、里、外”等空间方位。空间隐喻就是依据人们较早形成的、容易被理解的概念——空间方位概念,在空间方位概念的基础上,将与其相关的数量、状态、程度、社会地位等抽象的概念映射到各自有关的方位概念上,用来表达其抽象概念。

二、英汉空间概念状态域的隐喻化认知对比研究

人类认知思维方式存在着共性。但是由于不同的民族受到不同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民族心理、思维模式以及语言结构等影响,不同民族的认知思维方式也存在差异性。

(一)英汉空间概念状态域隐喻化认知的相似性

1.英汉“上、下”空间概念的状态域隐喻认知

在英语和汉语中,上(up)、下(down)词语都可以用来表达抽象的状态概念,两者之间的相似度较高。例如,人们用上(up)表达的是满意的、积极的、令人称心的一种状态;下(down)则表达的是不好的、不满意的、相对消极的这种状态。

在汉语中,“上、下”概念常用于表达多种不同的状态概念[4]。比如:正在工作、去工作的状态是“上”,没工作或不工作为“下”,如:上工、上场、上朝、上操、上马、下工、下场、下朝、下操、下马等。情绪好是为“上”,情绪差是为“下”。公开的状态是“上”,非公开的状态是“下”,如:上报、上告、上访、上市、上演、私下、隐下、下市、下架等。态度积极的状态就是“上”,态度消极的状态就是“下”,如:争上游、积极向上、走上坡路、走下坡路、甘居下游、甘处下流等。美好、神圣的人品状态为“上”,卑鄙龌龊为“下”,如:太上皇、皇上、上宾、座上客、上流社会、上层阶级、上等、上乘、上智下愚,卑下、鄙下、下界、下品、下等公民、下德、愚下、下色、下九流等。

在英语中,“up、down”同样可以用来表达各种状态。

GOOD IS UP(好的是“up”)/ BAD IS DOWN(不好的是“down”)。如:

The working system is now up.

The sounds better up there.

The computer system is down.

The scandal brought down the government.

HAPPY IS UP(高兴为“up”)/SAD IS DOWN(悲伤为“down”)。如:

The mood there is very up.

The report cheered me up.

Of course, there are up days.

My spirit is down now.

In my life, there are so many down days.

HEALTH AND LIFE IS UP(健康为“up”)/SICKNESS IS DOWN(生病为“down”)。如:

His health is picking up.

She is up and about.

He was down with the coronavirus epidemic.

CONSCIOUS IS UP(有意识为“up”)/UNCONSCIOUS IS DOWN(无意识为“down”)。如:

Could they stay up for a whole night?

It is my wakeup call.

He would not lie down under the pressure.

2.英汉“前、后”空间概念的状态域隐喻认知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从“前、后”的空间方位概念映射到其状态概念的隐喻生活基础是:身强体健、积极表现的人走在前列,而体弱多病、态度消极落后的人位于后面[5]。所以,在实际语言应用中,“前”一般表示为“积极、进步、优秀、美好”的状态,而“后”一般表示为“消极、落后、差劲、软弱”的状态。在英语和汉语中,“前、后”所喻指的状态概念差别不大,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先进和未来为前,落后和往事为后。通常,在人们的经验中身强力壮和积极进步的人或事物位于前列,而身体病弱的、消极落后的一般位于后列。生活不能只停步不前、原地打转,“前”表达的是对未来的积极向上、乐观开放、努力进取的生活态度,是一种向上的、良好的、积极的精神状态,表明个体、集体和社会对未来的强大信心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向往;反之,“后”则多表达为因循守旧的、落后的、消极的生活态度。

汉语:前进、前导、前景、前列、超前、前途、前驱、史无前例、锦绣前程、名列前茅、各奔前程、空前绝后、前程似锦、前途无量,靠后、落后、后悔、后进、退后、马后炮、缩后、延后、争先恐后、不甘落后、甘居人后、愚昧落后、贫穷落后、后浪推前浪、后悔药。

英语:front runners,in the front line of research,behind schedule.

Don′t fall behind,move forward as fast as you can.

第二,公开状态为前,非公开的状态为后。生活中,放到台面上的、在前面的多是可以公开的东西,秘密的、不能公开的东西常常在后面隐蔽起来。

汉语:前志、前绪、前途、前台、前例、前说、前史、前册、背后有杀机、背后捅人一刀、幕后、后景、后话、后影。

英语:front man、front manager,etc.

Yesterday he let out the secret behind my back.

第三,外向、大胆和开朗的在前,内向、害羞的在后。我们知道,在一个群体里,最前面带头的一般是性格相对外向、为人处世相对开朗的人,跟随其后的多是相对内向和害羞的人。

汉语:遇到困难危险时,不要动不动就往后缩,要像个男人。

英语:He said he could swim, but he backed down when we got to the lake.

Ask her to dance, don′t be backward.

3.英汉“内/里/中、外”空间概念的状态域隐喻认知

英语和汉语中,“内/里/中(in)、外(out)”都能表达身体和情感状态,两者之间有非常大的相似性。

汉语:内敛、内忧、内疚、内向、内怛、内秀、内省、内慧、内热、秀外慧中、内柔外刚、外柔内刚、中通外直、外巧内嫉、内仁外义、内峻外和、外宽内忌、外亲内疏、内亲外疏、外厉内荏、外宽内深、外柔中刚、内外感佩、外向、外表、外感、媚外、外秀、喜出望外等。

英语:in good order, in love, in poor health, in a fever rage,out of love, out of order, etc.

4.英汉“高、低”空间概念的隐喻化认知状态

第一,用高(high)、低(low)来反映事物的质量状态。

汉语:高论、高明、高议、高谋、高质量、评价高、高标准,低级、低劣、低廉、低档、低质量、评价低、低标准等。

英语:high quality, high opinion, high standard, low quality, low opinion, low standard, etc.

第二,用“高(high)、低(low)”来反映人的品质和道德状态。

汉语:高尚的心、高贵、清高、廉高、高亮、高大、高超、高贤,低俗,低微、低贱等。

英语:a very high spirit, a man of high character, low taste, such a low thing, etc.

第三,用“高(high)、低(low)”来反映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

汉语:高兴、高昂、情绪高涨,情绪低落、低迷、怅望低徊、心低意沮。

英语:to be in high spirits, run high, have a high old time, feel low, etc.

5.英汉“左、右”空间概念的状态域隐喻认知

第一,用“左(left)、右(right)”来喻指思想的革命和进步状态。“左(left)”映射思想激进,“右(right)”映射思想守旧。

汉语:左倾、右倾、左派、右派、左翼、右翼。

英语:The Left (Wing)、the Right (Wing).

第二,用“左(left)”来喻指不同于常规,异于常理的状态。

汉语:左嗓子、左撇子、左脾气、左性。

英语:left-handed, have two left feet out, in left field, over the left, etc.

(二)英汉状态空间隐喻化认知的差异性

1.英汉“上、下”空间概念的状态域隐喻认知

第一,在汉语应用中,“上”通常是表达与好的、优秀的、质量好的事物的状态相联系的,“下”通常是与不好的、坏的、质量差的事物状态相联系的。如:上乘、上品、上计、上策、上好、上宾、上上签,下品、下策、下计、下脚料。

然而在英语应用中,与汉语不同的是用表示“高、低”等方位(空间)概念来隐喻事物的好坏状态。质量差的为low-grade,质量上乘为high quality,等等。

第二,英语的“up”可喻指美德,映射有道德、有修养的状态,但汉语中的“上”却不能。如:

He is upright.

She is an upstanding, smart and pretty girl.

第三,就英汉两种语言中用“上、下”空间概念喻指状态的隐喻表达方式的数量和范围而言,汉语的表达方式在数量上较英语表达更多,在范围上汉语也相应地表达更广。

2.英汉“内、外”空间概念的状态域隐喻认知

第一,英语的“in,out”可用于映射事件状态的抽象域,但在汉语里没有。如

The fire is in control.

The fire has gone out.

第二,英语的“in,out”可用于描述人的视觉、听觉及触觉等感官状态。如

in sight, out of sight, in touch, out of touch, in sense, out of sense

就隐喻意义和所投射的目标域而言,英语“in,out”比汉语的“内、外”相对而言会有更多隐喻意义的表达,因此,投射的目标域也就更广。

3.英汉“左、右”空间概念的状态域隐喻认知

英汉语中的“左(left)、右(right)”在映射到状态域时,汉语“左、右”喻指的范围要比英语“left,right”广泛。如

第一,“左、右”喻指偏离状态。而“左”往往含有贬义。如

旁门左道;你要有自己的主张,可千万别被他的话左右;这厮听左了;执左道以乱政。

第二,“左、右”喻指关系的亲疏、远近状态。如:必右韩而亲左魏;谢谢你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总在我的左右。

4.英语“at, on, under”空间概念的状态域隐喻认知

在汉语中,利用“上、下”进行隐喻状态的表达相对而言比较简洁,而英语表达相对汉语而言繁杂一些。首先,在英语中要根据不同的状态,选择不同的介词(at, on, under等)。其次,要根据参与者的主动或被动状态来选取不同的位置关系。最后,对应于汉语的“在……状态”,英语多用介词加上名词结构来表示。这样的表达指人的活动状态或情感状态,能够具体表明人在这些活动状态或情感状态中所处的具体位置。如:

at: at work/school/rest/war/sleep/home.

on: on display/show/sale/rent/guard/duty.

under: under arrest/repair/control/fire/pressure.

三、英汉空间概念的状态域隐喻认知的异同原因

(一)英汉空间概念状态域的隐喻认知相似性原因

首先,人类的生理功能、认知结构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的生存都有着极大的共性;其次,人类所处的外部世界,包括自然环境和自然现象在许多方面很大程度是相类似的;再次,人类对自身的了解和人类的日常生活和行为也有相同或类似的经验等;最后,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人类慢慢具有了对世界共同的经验和认知,从而使人类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具有一致性或相似性,这些一致性或共性必然使语言在使用方面出现相似性。语言的相似性也是英汉语言隐喻认知相似性的基础,造成了不同民族对状态空间的理解以及状态空间隐喻的认知存在着共性和一致性。

(二)英汉空间概念状态域的隐喻认知差异性原因

隐喻认知差异性分析表明:不同语言间的隐喻的形成和运用普遍带有民族文化沉淀的烙印[6]。造成英汉空间概念状态域的隐喻认知差异性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英汉民族处于不同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第二,英汉民族的生活习惯、民族心理、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和传统习俗等不同;第三,英汉民族的经济发展、文化沉淀和政治体制等不同;第四,英汉民族数千年的语言表达、历史进程、文学创作、神话传说等的沉积不同。在人类认知过程中,这些不同不可避免地影响着英汉民族对世界的认知。这种影响必然体现在空间概念的状态域隐喻的使用上,形成了空间概念的状态域隐喻认知的民族性[7]。英汉空间概念状态域的隐喻认知差异性也进一步证明了隐喻在民族和历史文化大背景下的形成过程和实际应用环境,表明了语言在民族与历史文化的沉淀是其重要的特征之一,也反映了语言在人类对外部世界认知和交流中不断发展的生机活力与传承发展的辩证关系。

四、结 语

笔者从认知角度出发,选取英汉空间词“上、下、前、后、内/里/中、外、高、低、左、右”等为研究对象,研究其从空间域到状态域的映射,分析英汉空间概念状态域的隐喻认知的异同及成因,为目前仍属推测的空间隐喻系统存在的普遍性和文化性提供了证据。通过对比研究英汉空间概念状态域发现:隐喻映射基于人类的身体经验和生活常识进行演变发展,有一定规律和发展轨迹可寻,而不是任意出现和随机发展而来的。

在应用层面,英汉空间概念状态域的研究内容对英语教学、双语教学、翻译学及跨文化交际学等有借鉴作用。尤其是在跨语言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人类语言隐喻认知的共性、个性、成因、特点、发展轨迹和演化规律等对其进行分析,从思维模式上分析隐喻语言具体的表达方式,揭示语言发展的规律和本质。通过加深学生对不同语言表达、认知等方面的认识,启发和鼓励学生从语言和文化对比的角度开阔思维,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创新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促进其对语言学习和文化差异认知等方面的理解与实际运用,从而达到全面提高高校外语教学水平的目的。

猜你喜欢

英汉隐喻汉语
学汉语
从构词词源看英汉时空性差异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核心句理论在英汉视译断句技巧中的应用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浅谈音乐风格对英汉歌曲翻译的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