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在金融助推脱贫攻坚中的应用研究

2020-02-28高鹤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20年2期
关键词:金融扶贫精准扶贫

高鹤

摘要:金融领域作为提升人民福祉、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参与部门,在夯实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信贷投放力度、放宽融资限制性条件等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但在金融帮扶政策执行中也遇到了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僵化、金融服务供给主体渠道建设力度不足、缺乏灵活信贷机制等问题。

本文站在金融视角解读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从中提炼出适合金融部门参考和借鉴的理论思想,从而为金融支持脱贫工作探索新的可行路径。

关键词:精准扶贫;金融扶贫;信贷机制

引言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央政府大规模、系统性的实施解决“三农”发展问题、关注贫困群体有关措施,以直面贫困严峻形势的态度,积极推动农村事业发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共同发展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国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和质的飞跃,但扶贫开发和摆脱贫闲仍是实现全面小康奋斗路上的荆棘。习总书记以群众发展观的角度陆续提出了扶贫开发和精准扶贫系列重要讲话和研究著作,明确了我国农村扶贫的总目标,为农村金融支持精准扶贫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金融助推精准扶贫工作,应在深入分析习总书记扶贫思想,提炼工作内涵和实质精神的基础上,不断坚持扶贫开发和农村建设发展工作总要求,积极扭转体制、机制内各种矛盾,落实普惠金融、提供融资渠道、优化营商环境。

一、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下的金融实践意义

国内外学术界从精准扶贫工作流程设计、精准扶贫政策体系形成、精准扶贫重大意义和主要特征等多个维度,对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其中,精准扶贫思想内涵和路径方法的精髓要义,是指导“普惠金融”、推动金融支持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基石。

(一)“以人民为中心”赋予金融市场社会担当义务。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是将“以人民为中心”作为立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继承和发展。在新时代发展要求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人民”概念予以充实,并在“精准扶贫”政策中予以实践和深化,照顾社会弱势群体利益,共享发展成果提升社会公平化程度,“人民”利益被提升到前所未有之高度。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湘西考察中明确提出了“精准扶贫”理念,并在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到2020年全国范围内实现脱贫目标。”此后,中办、国办陆续出台了推进扶贫开发、打赢脱贫攻坚、深化精准扶贫等一揽子政策。金融领域作为经济发展的资金运作核心地带,应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理念,在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财务现代化管理、信贷产品开发与推广、货币政策工具运用等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兼顾弱势群体利益,以回馈社会、造福人民的崇高理想践行“普惠金融”。

(二)“发展”促动金融与财政协同发力。习近平总书记将“发展”作为扶贫的重要经济基础和攻坚抓手,是完全符合马克思消除贫闲思想和邓小平的共同理论精神,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民共同富裕总要求的正确论断。这也表明,脱贫任务中资金投入和金融技术扶持是保障2020年实现全部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脱贫摘帽的首要任务。习近平精准扶贫的“发展”理论中蕴含了公平、效率和可持续的观点,一是资金投入带动的经济发展是开展扶贫的前提条件,扶贫资金应具有普惠性、均衡性;二是扶贫资金配置和使用应体现效率和效益;三是农村经济发展要注重特色产业和现代农业建设,增强农村产业的持续性发展能力。金融部门在遵循市场化运行规律基础上,明确自身业务性质和职能定位,充分运用金融手段和行业间的运营关系,在财政扶贫搭建的基础性平台中,发挥金融对各个生产要素的刺激作用,进而有效践行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中扶贫资金使用的公平、包容、可持续精神。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明晰金融扶贫工作方法。习近平新时代扶贫论述中均继承和延展了“实事求是”的立论基础,《习近平谈扶贫》中“要真真实实把情况摸清楚。……才能把工作做到家、做到位”正是“精准扶贫”施政的总要求。推进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工作,应始终坚持注重调研、实事求是的原则,在扶贫对象能力不足、资源禀赋不足、金融服务体系尚不健全等制约因素下,应深入农村产业、农家摸情况、掌实情,因地制宜、拓宽思路、勇于作为,切实从金融扶贫体系、融资机构、风险保障体系、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振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和信贷支持力度。同时,应将调研作为日常化工作方式,对金融扶贫支持企业、农户进行持续性跟踪和了解,将金融扶贫工作做成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服务,增强金融扶贫的时效性,进而深化金融扶贫精准性。

二、金融助推精准扶贫工作存在的制约因素分析

(一)“风险为本”信贷准则成为产融结合度偏低的诱因之一。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防风险、促稳健、增效益”的经营原则下,信贷资质审查力度加大,贷款进程中的资金监控较为严格。从全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来看,受自然资源、经济基础、产业结构等多種因素影响,农村客户的融资申请能力严重失衡,自然条件较差或经济基础单薄,又或产业结构单一的农村客户授信比率较低;另一方面,农村客户在产业发展初创期受资金投入需求较大影响,无法满足资产负债比率和盈利水平要求,较难获得纯信用贷款。在信用评级、授信条件等各种约束性条款下,金融机构以机械式执行内部制度、数据测评打分为手段应对农村融资需求。更加之金融机构内部考核严苛,压力层层传导,基层网点以不能贷、无权限等为由规避信贷风险,加剧了农村地区“贷款难”现象。

(二)“快销式”运作机制成为各职能部门无法推进普惠金融政策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原因。在目前经济运行周期加快,履职效能、经济效益考核指标不断加码的背景下,基层政府职能部门及金融机构围绕“短期”效益最大化推动金融支持扶贫工作,随着2020年脱贫最终时限日益临近,形式脱贫、数字脱贫等问题较为明显;金融机构更是将贷款周期缩短、循环授信收窄、贷款催收力度加大。在追求短期、快速效益的视角下,基层政府职能部门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商户的长期性经营关注力度不足,长期性支持政策短缺。金融机构专注于寻找当期效益较好客户,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发展预期予以忽略,困限于难以寻找合适贷款对象的死局。进而,金融支持脱贫攻坚政策在基层的具体执行中,往往出现“贷不上”“放不出”的两难局面。

(三)“高精尖”信息技术与基层运用匹配难度大是贫闲地区金融支持难的潜藏矛盾。在金融科技的助推下,金融机构更加注重和投入力量将“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运用于行内资产负债管理和客户群体管理等方面,借以提升互联网金融功能和金融现代化水平。从实际应用来看,各金融机构均将科技力量高度集中于总部,甚至开发权限、操作维护权限也高度集中,对中低层分支机构而言是高不可及的“神话”。在农村,甚至在贫困地区,如何借助“大数据”、云计算提升客户管理能力、降低授信风险、提高贷款质量等方面,基层网点仍沿用传统营销和管理方式。从目前可收集到的资料来看,科技力量在金融精准扶贫中的应用实践较少,对助力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提高农村授信规模等资金支持上未见发挥有效作用。金融机构基层网点收集的客户信息或客户融资需求无法得到上级行或总部的高度重视,也未能在技术上予以快速响应和支持。

(四)“先天性”银行渠道建设缺陷是金融支持脱贫的内部短板。金融机构数量和类型在一定程度上与地方经济活跃度息息相关,农村地区金融机构与城市相比,数量较少、类型集中,多以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等类型为主,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网点较少甚至不向农村地区延伸。进而造成,国有商业银行在农村没有业务抓手,且其内部贷款审批条件多而繁琐,涉农、涉小微信贷创新力度不足,农村金融扶贫能力下降;同时,其他中小型涉农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产品和服务水平有限,创新能力匮乏,资本金和抗风险水平低,难以独立承担支农重任。由于农村地区融资市场供给方内部运营体制问题,进而加速了农村地区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恶化。

三、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下金融助力脱贫的可行路径

(一)建立政府为引导的金融扶贫协作长效机制。脱贫攻坚任务究其本质是推动城乡均衡发展、缩短贫富差距的工作,具有一定的社会公益性,金融部门作为盈利性机构参与到扶贫项目中有一定的自我调整难度。因此,加强政府公权力的引导和公信力的保障是保证金融部门深度介入脱贫攻坚任务的有效力量。一方面,借助公权力引导金融机构与贫闲农户、中小微企业之间积极对接,以资金支持和企业自主创业双向互动的良好运营机制下,推进贫困地区产业和金融市场的同生共立;另一方面,政府牵头建立金融扶贫信息共享联动机制,实现部门协作、政策协同的信息共享,发挥信息对接和协作机制对进准扶贫的助推作用,进而培育金融扶贫市场机制的可持续性运转。

(二)统筹协调“风险为本”与“客户为中心”间的关系。金融机构在做好精准扶贫工作时,应明确风险防控与支持经济发展间的关系,在一抑一扬间把握资金融通尺度。当经济发展处于低迷期时,加大资金投入、降低融资成本是提振农村经济活力、加快脱贫速度的有力措施。围绕贫困户生产、贫闲地区产业发展,以长期跟踪、产业经营全流程参与等方式深度介入到农业生产经营全过程,有利于金融机构掌握农户、企业内外部经济、运营、人员等方面信息,保证信贷风险分析的全面性和准确性,进而避免指标考核形式下遗失优质客户,并促动金融机构快速响应贫闲地区融资需求的新变化和新趋势,调整信贷产品结构和风险防控指标,提升基层网点自身经营的主动性。

(三)强化金融科技的基础性应用实践。金融部门在积极拥抱新技术、新手段,和扩大金融领域内外合作,获取更广泛信息资源的同时,应本着从实际出发、客户为本的原则,将“大数据”、云计算等方法向基层网点延伸。通过逻辑构建培训、技术指导、业务辅导等方式,下放机构内部技术应用权限,增强基层网点从业人员对金融科技的理解和认知,进而能配合自身总部实现运营目标;同时,通过权限下放,培养基层网点金融科技人才,为金融机构准确掌握农村生产运营实际、涉农项目扶持方向、中小微企业个性化发展需求等重要信息,提高金融机构差异化分析和评估能力,避免一刀切式的狭隘资金供给行为,以精准布局、精准施策的方式提高普惠金融政策落实效果。

(四)开拓扶志与扶智相结合的金融扶贫新思路。金融部门应摆脱资金供给式扶贫的教条做法,本着“人民为本”、注重发展的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在扩大扩宽额度、延长贷款期限、创新抵押担保方式等基础上,更应深入帮扶地区和帮扶对象中,摸清帮扶地区、帮扶对象不同阶段、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不同群体的帮扶重点,将“授人以渔”作为金融助推脱贫的核心内容。以调研为基础,根据帮扶地区、帮扶对象的实际需求,在送知识、送技术的基础上开展融资和信用评估工作,不仅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更能将“造血”式脱贫措施发挥到极致。同时,要对“客户为中心”的概念进行延展,将帮扶企业、帮扶农户的个人品德、心理发展、知识水平、经营能力纳入信用评测中,不仅贯彻执行了“了解你的客户”的反洗钱义务,更丰富了灵活信貸管理机制内容,有助于以风险可控为前提放宽信贷准入门槛,放宽农户贷款担保要求,提高基层网点信贷投放的积极性,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的闲顿局面。

参考文献:

[1]国务院新闻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Z],2011-12-01.

[2]国务院新闻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新进展白皮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3]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学习出版社.中共中央宣传部,2014.

[4]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5]郑志龙.马克思主义视野下我国贫困与反贫困的制度分析.[D].吉林大学,2007.

[6]殷悦.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视阈下精准扶贫战略实践思考.[D].青岛理工大学,2017.

[7]王祖良,张素梅.西南贫困区“互联网+金融”精准扶贫商业模式构建及创新战略.[J].商业经济研究,2019. [8]刘天洋.试论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普惠金融的创新发展.[J]中国商论,2019.

[9]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EB/OL].中国农业新闻网一农民日报,2014-06-15.

猜你喜欢

金融扶贫精准扶贫
湖北省扶贫小额保险发展状况研究
江苏农村金融扶贫创新思路与对策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模式创新研究
金融扶贫的具体实践及优化措施
精准审计的现状研究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金融支持民族地区县域扶贫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