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程中实施特殊体位矫正胎方位的观察分析

2020-02-28李菲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10期
关键词:胎头骨盆方位

李菲

(山西省大同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医院,山西 大同)

0 引言

胎方位异常分娩是引发难产的重要原因,其指的就是胎头处于持续性的枕后位或者是枕横位,而在临床上对于这种情况是很难进行处理的[1]。产妇在胎方位异常分娩中产程会延长,引发宫颈水肿出现,大大增加了分娩的难度,这就对母婴的安全造成了威胁[2]。采用正确的方法矫正胎方位,可以有效降低母婴的发病率。相关报道显示,采用特殊体位矫正胎方位可以对产程进入活跃期的产妇进行间接性胎方位矫正,减少产程时间,扩张产妇的宫口,加快胎头下降的速度,可有效降低产后出血率与新生儿窒息率[3]。本文主要就产程中应用特殊体位矫正胎方位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胎方位异常产妇118例,根据入院顺序先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观察组年龄23-35岁,平均年龄(30.43±2.24)岁,分娩孕周37-41周,平均分娩孕周(39.03±0.29)周。对照组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29.06±2.09)岁,分娩孕周38-40周,平均分娩孕周(38.76±0.33)周。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产妇在分娩中仅按照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而观察组产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给予产妇安慰与鼓励,向产妇介绍矫正胎儿方位的原理及必要性,让产妇放松心情,争取赢得产妇的配合,以有效纠正体位。产妇则在生产过程中运用特殊体位护理措施对胎位进行矫正,具体方法:①通过腹部四步触诊、阴道检查以及B超对产妇的胎方位进行确定,且对产妇羊水的指数进行测定,依据测定的结果,估计出胎儿体重。②产妇在临产后,宫口开大3cm前,胎头已入盆的产妇,以自由性体位实施护理,如果胎头还未入盆,则让产妇取半卧位或者是坐位。③产妇产程进入到活跃期,且出现有规律的宫缩状态时,让产妇与胎儿取脊柱相对性侧卧位,让产妇取侧俯卧或侧卧体位,通过这种方法让胎儿重心适当前移;产妇侧卧位时,对产妇腰部做收缩微弯处理,使其保持屈膝,且将位于上方的大腿缓慢收到产妇脊柱位,纵轴成为90°角,产妇下方大腿,则尽量伸直,并与床面紧贴。④产妇进入到第二产程后,让其取半卧位+膀胱截石位,若产妇出现骨盆倾斜或联合耻骨较低的现象,则让产妇的双髋关节适当往外曲展,以便产妇的大腿部位可以和腹壁紧贴,适当纠正骨盆的倾斜度、抬高耻骨弓以及增加骨盆出口后三角的利用度。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产程时间记为计量资料,采用)表示,并进行t检验,分娩方式记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并进行χ2检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则使用P<0.05表示。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分娩方式比较

观察组的阴道顺产率达到83.1%,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分娩方式比较[n(%)]

2.2 两组产妇阴道分娩产程时间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第一产程平均时间与第二产程时间均相对较少,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阴道分娩平均产程时间比较

表2 两组产妇阴道分娩平均产程时间比较

组别 例数 第一产程 第二产程观察组 59 7.27±1.46 0.75±0.17对照组 59 9.48±2.19 0.93±0.41 t 11.226 8.498 P 0.000 0.000

3 讨论

胎方位异常是临床常见的难产因素之一,胎方位异常会引发宫缩乏力,延长产程时间,大大增加了产后感染的发生率,也会增加剖宫产率。发现胎方位异常后应及时进行矫正处理,以免造成难产,影响到母婴安全[4]。常规分娩体位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骶尾关节的扩张,骨盆出口较狭窄,子宫、胎盘、胎儿的灌注量会持续减少,极容易引发胎儿缺氧。在产妇分娩的过程中,产力、产道、胎儿以及产妇的精神都是相互影响的关系,其中产道与胎儿大小是不可改变因素,但是产力、胎头的位置以及精神心理等因素则属于可改变因素,且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变化。胎头位置不正是导致产妇难产的一个重要因素,而通过特殊体位对产妇进行适当的护理干预,可以让产妇分娩中的4个因素互相适应和协调,缩短产程时间、降低难产与剖宫产概率,当前,在临床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运用[5]。后位、枕横位时指导产妇取与胎背对侧的侧俯卧位,这样在重力、羊水浮力及良好产力的情况下胎儿背部中心会发生转变,在枕后位及横位侧方,其会向产妇腹部的方向发生转移,以带动胎头逐渐向前旋转。随着产程的增加宫缩出现间歇性,胎头会随着不断的下降,胎方位最终固定为枕前位。当进入到第二产程后产妇体位改变为膀胱截石位,采取半卧双腿屈曲外展,足蹬于产床腿架上,这样产妇腹部容易用力,教给产妇正确屏气用力,以免浪费体力;而且改善了骨盆径线和倾斜度,大大减轻了先露部的下降阻力,有利于分娩,降低了胎肩难产的发生,减少了第二产程的时间。在半卧的状态下进行分娩,子宫能够受到腹壁支托的力量,对于下腔静脉及腹主动脉的压迫情况会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增加回心血量及血氧饱和度,胎儿在子宫内出现的缺氧状态也会得到及时的纠正[6]。同时,宫缩时产妇双手抱膝,髋关节及膝关节高度屈曲,使得膝部尽可能地靠近腹部,可使耻骨联合上抬,骨盆出口直径增加1.5-2.0cm,提供了分娩空间,利于阴道分娩[7,8]。本研究表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顺产率显著提高,剖宫产率显著降低,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一产程平均时间与第二产程时间均相对较少,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综上所述,在产程中实施特殊体位能有效矫正胎的方位,可有效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率,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率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猜你喜欢

胎头骨盆方位
体位及上推胎头时机对胎头深陷骨盆转剖宫产术患者取胎头成功率及手术并发症的影响
使用改良式托取胎头法治疗头位剖宫产术中胎头高浮的效果
认方位
胎头吸引术对母儿的影响
痛经,当心是骨盆歪
6岁儿童骨盆有限元模型的构建和验证
“翘臀”腰疼,警惕骨盆前倾
Word Fun
胎头吸引阴道助产分娩60例临床分析
练思维:看图学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