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胎头吸引阴道助产分娩60例临床分析

2015-10-21陈慧曹连云李应梅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年11期
关键词:助产负压阴道

陈慧 曹连云 李应梅

【摘 要】目的:研究胎头吸引术对阴道助产分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3月于本院进行阴道分娩的6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取胎头吸引助产方式,对照组采用产钳助产方式。对比观察两组产妇的失血量、分娩成功率及胎儿体重、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并发症情况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中产妇术中失血量、新生儿的窒息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的分娩成功率、胎儿体重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使用胎头吸引术是安全有效的阴道助产分娩方式,其对新生儿损伤较小,并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胎头吸引阴道助产分娩;临床分析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围产期保健知识的广泛普及,发生胎位性难产的孕妇病例显著降低[1],但依然面临许多头位性难产的病例出现,头位性难产的主要原因是胎儿头位异常,是一个相对困难而复杂的过程,处理不当会给母体和婴儿带来损害[2]。目前,多使用胎头吸引术阴道助产来解决头位难产问题。胎头吸引术是指采用器械辅助,通过器械的吸引负压作用,一般在第二产程中以外力进行分娩牵引吸引的方式协助胎儿娩出。本文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3月于本院进行阴道分娩的60例产妇例为研究对象,对比胎头吸引术助产分娩和产钳助产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资料

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3月于本院进行阴道分娩的6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取胎头吸引助产方式,对照组采用产钳助产方式。两组产妇的年龄范围为26~36岁,平均年龄28.5岁。孕周39~42周,初产妇34例,经产妇26例,所有产妇均符合阴道助产的要求。两组产妇一般临床资料如年龄,孕周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产钳助产。观察组采用胎头吸引术助产,具体方法为:①以手缓慢深入,摸清胎儿胎头位置。②放置胎头吸引器:以左手手指将产妇阴道后壁向下撑开,右手持吸引器沿阴道后壁缓慢滑入,直至抵达胎头顶骨位置后部,再缓慢拨开阴道右侧壁,将吸引器开口端侧缘滑入患者阴道内,保持吸引器与胎头顶部紧贴。③检查吸引器与胎头之间是否有阴道壁或宫颈组织夹入,确保胎头吸引器与胎头能够进行安全旋转牵引。并打开电动负压吸引器,保持持续负压。缓慢进行牵拉尝试,确保吸引器与胎头吸引牢固。④在负压形成后,进行牵引。牵引时间一般选择产妇宫缩及屏气时开始进行,此时间段便于牵引实施。先协助胎头俯屈,当胎头抵达耻骨下方时,逐渐向外牵引,使胎头仰伸,待胎儿双顶骨完全娩出时,可解除负压,并继续进行胎儿分娩,若一次宫缩时胎头未能娩出,可在下次宫缩时继续进行牵引,但牵引时间不宜过长,若10min不能结束分娩,应尽快改用剖宫产术或产钳助产等方式进行,确保母婴安全。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产妇的失血量、分娩成功率及胎儿体重、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并发症等情况,并进行对比。

1.4 数据统计

数据分析均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由表2可知,两组产妇的分娩成功率分别为93.3%和96.7%,胎儿体重分别为(3211.3±80.4)g和(3226.1±79.9)g,差异不明显,且無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孕妇选择剖宫产的人数逐渐增多,阴道助产逐年减少[1-2]。目前阴道助产技术主要有胎头吸引术和产钳助产术等[3]。产钳助产术具有操作面积大,容易造成孕妇阴道壁受损或其它软组织损伤,且不能很好地进行胎位触摸、调整胎位等。而胎头吸引术助产可有效避免上述问题,其可以查清胎儿方位,调整胎头位置,提高助产的成功率和安全性[4]。但也有报道称,胎头吸引术有可能由于助产时间过久、负压吸力过大等易造成胎儿颅出血或颅骨变形等问题,所以实施助产手术时一定要控制好吸引负压强度和时间,确保安全性[5]。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中产妇术中失血量、新生儿的窒息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的分娩成功率、胎儿体重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综上所述,正确使用胎头吸引术阴道助产分娩是安全有效的,其对新生儿损伤较小,并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宋玉霞,李丽华.胎头吸引器助产366例分析[J].医学论坛杂志2006,27(20):112.

[2]李玲.胎头吸引术在剖宫产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08,14(23):122-123.

[3]王娟,胡建铭.产钳助产术121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4):903-904.

[4]李晓燕.胎头吸引阴道助产分娩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0):87.

[5]杨永华.胎头吸引阴道助产分娩 512 例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164-165.

猜你喜欢

助产负压阴道
封闭负压吸引治疗技术治疗骨科创伤感染的临床研究
分析产科助产实施心理护理促进自然分娩中的效果
分娩球联合自由体位在初产妇助产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宫底按压助产法在产房助产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负压救护车为何能隔离病毒
“负压”为何能隔离病毒
美国孕妇选择在家分娩
产后阴道松弛可以恢复吗
治阴道霉菌
阴道松弛的五大常见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