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中实施药学服务的临床研究

2020-02-27孙小丽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97期
关键词:糖化药学服用

孙小丽

(无锡凯宜医院,江苏 无锡 214028)

我国为糖尿病主要患病国家,该疾病属于终生治疗疾病,对血糖水平进行相应控制,为主要治疗目的[1]。降低患者并发症,进而降低疾病致残率。伴随我国老龄化趋势发展,该疾病发病率明显增加。药物为其主要治疗方式[2],因患者体质不同,病情不一,且临床药物种类众多,为此,应给予患者相应药物服务,进行保证其用药效果,使患者血糖水平得以稳定[3]。本院将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探究对其实施药学服务应用价值,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信息

此次研究对象为人民医院门诊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2019年7月-2020年7月为患者收取时间。依照随机数字表分组方式,对其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研究组为其组名,患者各50例。对照组包括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1例,47-73岁为其年龄区间,(62.34±1.85)岁为其平均年龄,研究组包括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48-75岁为其年龄区间,(62.39±1.76)岁为其平均年龄。比较组间患者基线信息,其差异表现为P>0.05,可对其进行其他比较。

1.2 方法

将传统门诊护理应用于对照组患者中,即:根据医嘱给予患者药物,并告知其使用剂量与用药时间。

研究组患者实施药学服务,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健康档案的创建:将患者个人信息进行登记,其中包括:以往使用药物名称、病程、当前病情状态、并发症发生情况等,依照其自身特点对其进行合理化用药指导;第二点评处方:随着患者病情变化,定期对其药物处方进行更换,将处方不合理处加以整改,促进患者用药有效性;第三用药指导:出院后对患者予以电话随访,对其用药情况进行了解,询问是否出现漏药或者停药表现,对于患者提出的问题予以相应的建议,将未按时服用药物患者作为重点对象,督促其用药情况,告知患者未及时用药对于自身的损伤,指导患者按时用药。与此同时,不同药物服用时间、剂量等存在一定差异性,应将按照医嘱用药重要性告知患者,使其遵医行为得以改善,降糖药物类别众多,每种药物用法各不相同,医护人员明确告知患者各种药物正确用法:磺脲类药物在餐前30分钟服用;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类药物与患者进食的第一口饭同时嚼碎服用;二甲双胍类药物在餐后30分服用,控制制剂要吞服,不可嚼碎服用。长效制剂每天1次,短效制剂每天3次,用量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而定,叮嘱其药物服用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将相应应对举措告知患者,避免不良事件发生;第四健康教育:发放饮食涂片将食物制作方法以及总量进行讲解,告知患者食物热量交换方法,依据患者的实际血糖水平以及体质量指数制定饮食计划,每日摄入总碳水化合物量为50-60%,膳食脂肪提供热量在总量的30%,每日胆固醇摄入量为300g以下,每日食盐摄入量为6g以下按照《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的相关内容依据患者运动习惯以及心肺功能对运动方案进行计划,并且需要对其依从性进行监测,指导患者按照计划进行运动。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轻症早期糖尿病患者能够及时有效得到治疗,对病程多年糖尿病患者进行药学知识服务干预,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血糖得到一定控制,防止对该疾病不良因素的出现,进而降低患者病发率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

1.3 观察指标

比较研究组以及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指标,即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

1.4 统计学分析

此次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2.0软件分析,血糖指标变化采用t检验,组间患者差异为P<0.05,说明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血糖指标

干预前,研究组患者平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13.8±2.4(mmol/L)、16.5±3.3(mmol/L)、7.5±1.5(%),对照组患者平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13.6±2.2(mmol/L)、16.8±3.5(mmol/L)、7.6±1.4(%),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平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6.8±1.5(mmol/L)、10.0±2.6(mmol/L)、6.2±1.1(%),对照组患者平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8.1±1.6(mmol/L)、12.2±2.1(mmol/L)、7.0±1.3(%)。通过数据得知,组间患者干预前血糖水平差异性较小P>0.05,干预后,均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更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糖尿病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患者患病后会诱发一系列并发症,对其生命安全造成影响 。随着人们饮食和生活行为习惯发生的变化,患病人数显著增加,此病为终身性疾病,并无治愈方法[4]。而临床治疗中具有关键作用的方法则是长时间用药控制血糖水平。因为患者在用药过程中会出现相关问题,为了保证药物疗效,需要对其实施药物服务[5]。

与传统门诊护理相比,药学服务更为关注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在对患者进行健康档案创建后,针对性给予其相应干预。与医生相比,药师对药物专业程度较高,对处方中不合理处给予纠正,可有效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使患者得以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通过对患者实施用药指导与健康教育,可使其遵医行为明显提升,明确各种药物服用时间及用药方式,提升用药安全,与此同时,患者饮食、运动等生活习惯得以纠正,促进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其血糖水平。

此次研究中,对照组干预后血糖水平显著高于研究组,说明,对糖尿病患者实施进行药学服务干预可改善其不良生活习惯,促进其用药安全性,提升整体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应用。

猜你喜欢

糖化药学服用
服用二甲双胍 谨防维生素B12 缺乏
《药学进展》编辑委员会
《药学进展》杂志征稿启事
服用三七的“科学打开方式”
六味地黄丸、加味逍遥丸您可以服用吗?
新型糖化醪过滤工艺
甜酒曲发酵制备花生粕糖化液的研究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非糖尿病冠心病中的意义
构建药学专业实验教学新体系 培养创新型药学人才
良书每月一副,按编嘱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