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放缓坡度·因势利导·激发潜能
——小学语文第二学段自主习作的教学尝试

2020-02-25庄惠丽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学段成语习作

庄惠丽

(泉港庄重文实验小学,福建 泉州 362801)

小学语文第二学段处于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是小学作文教学的一个关键转折点。如何在第二学段习作教学中运用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放缓学生习作坡度,加强学生习作训练,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树立学生习作自信心,培养学生自主习作能力,是第二学段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结合第二学段教学目标、学情,放缓坡度,因势利导加强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

一、读写结合,范文引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通过一篇篇文章的阅读与教师的指导,学到许多作文的知识与技能。[1]每读一篇就学一点、吸收一点、积累一点,读多了积累也就多了,积累多了也就能在写作时慢慢地灵活运用。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把握时机,寻找读写结合的最佳“切入点”,有目的地加以指导训练,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如教《晨读》一文,可根据该篇课文鲜明的段落结构,指导学生以“今天的天气多么晴朗”“今天的天气非常炎热”分别为总述句各写一段话;教《一定要争气》《茅以升立志造桥》后,可引导学生找出有关段落的重点词句,领会作者写人物神态、动作、心理、语言的方法,让学生写一篇《一位勤奋学习的同学》的短文;教《翠鸟》《我和企鹅》,学习观察、描写动物的方法后,我们可指导学生写一篇《我喜欢的一种小动物》,进行描写动物的训练。通过读与写的有机结合,达到两个目的:其一,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从课文中学到作文的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较快地掌握写作的方法。其二,让学生读中学写、读后写文、读仿并举、读写互促,感受作文原来就是这么回事,克服第二学段学生的畏难情绪,增强自信心,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二、拓宽材源,积累素材

让学生主动积累材料是自主习作的基础。[2]为丰富学生的习作题材和词汇,在第二学段习作教学中,可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进行积累:

(一)在生活中积累

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接触自然,让学生亲身经历,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分析周围的事物,直接从生活中获取材料,把看到、听到、想到的内容写成日记或短文,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如,学校开展拔河比赛,教师可事先交给学生观察拔河比赛的方法,组织全班同学到现场观看,然后让几位学生谈谈比赛的情形和观后的感受,接着指导学生按赛前、赛中、赛后的顺序写一篇观看拔河比赛的习作引导学生写成一篇真实的作文,使学生感受到作文来源于生活,素材就在我们身边,只要留心观察,天天都有材料写。

(二)在书本中积累

教给学生积累素材的方法,引导学生设立“采蜜本”,把课文及课外阅读中精彩的句子和段落背下来或记下来,并分门别类摘录在本子上储存起来,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养成积累素材的好习惯。如教《美丽的小兴安岭》后,可指导学生把描写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景色中有关树木的句子找出来,连成一段话,读一读,背一背,让学生领悟树木在不同季节的特征后,指导学生以《树》为标题抄在《好句好段》本子上。教《手术台就是阵地》,可让学生在预习时把课文中三次进行环境描写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形势越来越危急”,还能悟出运用环境描写烘托文章中心的写作技巧。

(三)在训练中积累

如要帮助学生快速积累成语,可借鉴“打擂台”的模式,在班级中开展“成语接龙擂台赛”。按第二个成语的第一个字与第一个成语的最后一个字相同或谐音的方法进行接龙。每组选三名背得最“长”的同学代表本小组参与“打擂台”,每周举行一次,主持人、评委、记录员均由学生自行担任。谁背得最“长”,谁就是本期的“擂主”,连续三次当“擂主”,就是班级的“成语大王”。采用成语接龙擂台赛这种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益智游戏比赛,不但掀起了全班学生学习背诵成语的热潮,而且极大丰富了学生的作文词汇。

三、师生合作,半扶半放

第二学段学生年纪小,社会经历少,阅读量不多,又是刚刚习作,不能急于求成。在指导学生练笔时可采用“师生合作,半扶半放”的过渡方法,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把学生逐步引向自主习作的道路。如,学校开展一场向白血病同学的捐款活动,可采用以下几种办法指导学生写《捐款》习作。

(一)用思路“扶”

列出写作提纲和写作重点,指导学生按照以下思路进行写作:1.写听到这个消息时你的心情怎样?2.写同学们捐款的钱的来历。3.写班级捐款的场面。4.写捐款后的感受。

(二)用重点语句“扶”

提供写作重点词句,供学生选用。如写捐款钱的来历,可引导学生用上“有的……有的……有的……”的并列句式,让学生展开想象填上具体内容;指导学生描写捐款场面,可引导学生用上“争先恐后”“水泄不通”“不可开交”等词语。

(三)用“下水文”“扶”

指导学生习作前,教师可事先在头脑里构思一至两篇按照不同习作方法写的“下水文”,不事先写在黑板上或投影出来,不让学生抄或仿,只是记在脑里备用,当学生写不下去时才用上,帮学生的忙。这样做留有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习作时去想象、去创新。如,有学生问:“老师,写完‘老师忙得不可开交’后,下一句要怎么接”,教师可因势利导“用上‘一边……一边’的句式”。就这样,学生边写,教师边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给予纠正,有的同学不懂得怎样写开头,教师就念几句给学生参考,及时帮助解决困难。有时为让学生集中精力写好重点段落,教师干脆把开头与结尾写在黑板上,让学生选用,让人人都能写上三百多字,让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采用“师生合作,半扶半放”的办法,特别适合第二学段习作教学,师一句,生一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把练笔课、习作课上成师与生、生与生的交流对话课,让学生在轻松欢愉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习作,学生的习作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就得到提升。

四、互评互改,共同提高

修改能力是作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叶圣陶先生说:“修改文章不是什么雕虫小技,其实就是修改思想,要它想得更正确,更完美。”[3]提高第二学段学生的互评、互改、自改能力,可充分利用第二学段学生“好表现、喜欢受表扬”的心理特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讲评,指导学生修改作文,培养学生自主习作能力:

(一)赏析式讲评

让本次作文写得好的学生上台念他们的习作,教师一边听,一边评讲,好的地方及时给予表扬;错的地方及时给予纠正,其余的同学一边欣赏,一边修改自己的作文。

(二)对比式讲评

分别让写作好的学生和后进的学生上台念作文,或者让两个等次相同、水平相近的学生上台念作文,通过对比,让同学议一议,评一评,让学生在比较中分辨优劣,相互取长补短。但让后进学生上台念作文这种方法如果处理不当,容易挫伤自尊心和积极性。因此,在讲评中,无论写得多一般,都要充分肯定“有进步!”并从学生的习作中找出好的地方进行表扬和鼓励。

(三)互评互改式讲评

为激发学生人人参与评改的兴趣,可尝试在同桌或同学之间采用30分制习作评分法:开头与结尾各5分。中心部分20分,采用加分法,从零起步,每用一个动词加1分,每用一个成语或比喻句、排比句加2分。选材新颖总分加3分,文中出现每2个错别字扣1分,每出现1个病句扣1分。为鼓励争议和讨论,规定分数要经双方民主商议才能定,总分最低不得低于20分。之所以这样规定,主要是怕距离太大会使后进生失去竞争的勇气,要让人人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生互评互改后,有选择性地选几对来点评。实践证明,采用互评互改的办法,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一个和谐、民主、活跃的互评互改习作教学氛围,不但能让学生享受当“小老师”的乐趣,培养学生互相交流、互帮互促的习惯,而且能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习作的能力。

(四)自我修改式讲评

主要是让学生根据教师上课的点评、指导,同桌的评议,从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等方面修改习作。为激发学生自改习作的兴趣,可要求每位学生每人带一本作文本,交给他们自编作文选的方法,让他们在封面上写着“我的作文选”,或者自己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写上作者姓名,在封面的背面上写上目录和序号,根据教师、同学的点评意见和自己的感悟把作文再修改一遍,然后端端正正地抄在《我的作文选》里。为了让同学们能利用时间认真地修改自己的习作,享受学生修改作文和优秀习作的喜悦,教师可利用时间编一本班级《优秀习作选》,文章就从学生手中的《我的作文选》中选择,或者利用手抄报、板报、学校微信公众号、投稿等发表学生的优秀习作。这样,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优秀习作的舞台,而且能逐步养成学生“文章不厌百回改,反复推敲佳句来”的习惯。

五、多写多练,循序渐进

多读多写多练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第二学段习作教学既是低年级看图说话写话的延续,又是高年级作文训练的准备。在第二学段习作教学中,一定要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合理制订、科学安排、稳步实施读写练计划,让习作教学有梯度、有秩序。遵循“多扶少放—半扶半放—少扶多放”的原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由范文引路,巧“扶”,善“扶”,多采用学生喜闻乐见又乐于接受的办法进行教学,指导学生多读多写多练,鼓励学生大胆习作,大胆地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文素材和学到的写作方法,学生的习作必将实现从“无米可炊”到“丰富可口”,从“千篇一律”到“别出心裁”的转变。事实证明,学生作文有了“量变”,才有“质变”。通过多读多写多练,第二学段学生一定会迈出自主习作的第一步。

猜你喜欢

学段成语习作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
拼成语
高中各学段史料教学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湖州试行普通高中学校学段制
猜成语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