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阅读教学“展示—点拨”策略的实践与思考
——以《西门豹治邺》教学为例

2020-02-25黄后惟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西门豹巫婆交流

黄后惟

(泰和县苑前中心小学,江西 泰禾 362426)

语文阅读教学是一门艺术,是教师的一种创造性劳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是语文课程教学重要目标,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又如何解决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高耗低效等问题?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开展语文阅读教学“展示一点拨”是行之有效的策略。

一、语文阅读教学展示的意涵

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传统语文阅读教学墨守成规,难以适应当前的高效课堂的改革,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传统教学是怎样呢?为什么不能适应今天的教学呢?以四年级语文上册《西门豹治邺》为例,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一是教学模式单一。教师先让学生们囫囵吞枣读一遍,再说一下课文大意;教学生学习生字词,划分段落,分析课文。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以教师“讲”为主,教师一到课堂就是“灌”字、“一言堂”。整节课一个人包下来,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似懂非懂。二是课后学生作业负担重。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后的巩固方式也体现为“磨”:题海战术,课文生字反复抄写、课后辅导作业不停练习,对学生要掌握的知识点没有“有的放矢”,而是“大海捞针”,漫无目的,无形中加重学生作业负担,也导致学生对语文阅读缺乏兴趣。三是学生缺乏交流探讨平台。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师生互动模式是单向式,没有讨论,没有师生的互动,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表面上是热闹,同学们全都答对了,然而是不是每个学生都理解并掌握所学的知识?那就不一定。学生仅仅是学习的客体,不是学习的主体,没有一个交流的平台,没有交流沟通,课堂教学需要的展示更是无从说起。因此,传统的这种阅读教学,越来越难以满足今天语文阅读教学的需求。

二、《西门豹治邺》阅读教学“展示一点拨”策略

下面以四年级语文上册《西门豹治邺》为例,围绕展示—点拨策略,遵循“阅读感悟、自我检测、合作交流”的流程展开具体探讨。

1.阅读感悟、自我检测

首先,我们先在班上进行了分组,前后两桌、四人一组、便于交流,同时对班上不同层次能力的同学进行调配,充分发挥学习小组学习的作用,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交流探究。同样的一篇课文,《西门豹治邺》在课改的今天又如何进行阅读教学?一是让学生提前介入,做好预习,先划分段落,把课文读通、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二是学生自学生字词。三是把对课文精彩部分作批注。四是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这样上课就有的放矢。

讲读课文《西门豹治邺》时可就让学生默读课文,先思考课文的结构是什么,把“调查问题——解决问题——造福百姓”课文脉络弄清楚了,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就容易多,然后再默读课文,找出西门豹向老大爷问了哪四个问题?分小组讨论比赛,看那个小组先在课文中找到相对应的内容,这样一来,课堂气氛就活跃了,学生从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成了学习的主人。通过小组讨论,学生纷纷抢答西门豹向老大爷问的四个问题。

问题1:田地荒芜、人烟稀少是怎么回事?

问题2:主意是谁出的?

问题3:新娘是哪儿来的?

问题4:漳河发过大水吗?

2.合作交流、展示点拨

针对上面四个问题,西门豹是怎样解决的呢?这四个问题在课堂上是怎么解决?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抢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相应解决问题的句子。

解决方法1:首先救人。西门豹不是硬放新娘,看到新娘泪流满面,以姑娘不漂亮,河神不会满意为由,先解救姑娘。

解决方法2:巧治巫婆、官绅。然后叫巫婆去向河神通报一声,巧妙地惩治巫婆,巫婆有去无回,大家都看到了巫婆在漳河里折腾几下就永远没有回来。接着又对官绅头子说:“麻烦你去催一催吧!”又叫卫士把官绅头子投进了漳河。同学从课文中找到描写官绅的样子,“吓得面如土色、头磕破了直淌血”,体会到官绅们当时的心理活动,真的被震慑、胆都吓破了,下一个去给河神报信是自己,哪里还有命?

解决方法3:用事实教育百姓。这时百姓看到巫婆、官绅的下场,都明白了原来巫婆、官绅靠迷信谋财害命,其实没有什么河神,这是骗人的。

解决方法4:兴修水利、造福百姓。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开凿了12条水渠,把漳河的水引进,庄稼得到灌溉,年年丰收,这四个问题就解决了。

3.分层训练、拓展延伸

那么从整篇课文来看,西门豹是什么样的人?你在书上作了哪些批注?各小组经过讨论、交流、探索,都争先恐后举手抢答:“西门豹这个人足智多谋、沉着勇敢、为民除害、为民造福,敢于斗争、讲究策略、说话风趣”,并在书上找出对应的句子。课堂因为有了互动、学生有了交流,原来死气沉沉的课堂,变成现在生动活泼、气氛活跃的课堂。有的学生还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地向教师提问:“西门豹向老大爷调查发现了问题,为什么不直接去抓巫婆官绅?为什么要等到河神娶媳妇那天”?教师点拨:第一,当时科学不发达,老百姓文化思想觉悟水平低,如果简单去抓巫婆官绅,可能打草惊蛇,他们会提前逃跑。第二,官绅巫婆可能巧借迷信蛊惑百姓反而弄得你寸步难行。第三,教育老百姓是要用事实说话,这样老百姓眼见为实,受到破除迷信的教育,才会信服你。通过这样的讨论、沟通、教师的点拨,学生学习《西门豹治邺》一文后,自然而然就清楚了西门豹是个什么样的人,西门豹足智多谋、破除迷信、敢做敢为、兴修水利、造福百姓的形象,也就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随后再把这些内容通过课件形式展现出来,学生就一目了然,这就达到“石相击出火花,水相荡出涟漪”的效果。

高效阅读教学与传统阅读教学不同之处在于:一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二是建立兴趣小组,为学生搭建了交流沟通探究的平台。三是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多角度展示阅读教学,使课堂的内容丰富,通过反复朗读对比,让学生自己从中找到解决课文中问题的答案。四是鼓励学生主动思考,针对课文内容提问质疑。五是通过对文中的批注,思考归纳西门豹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大胆提出自己对课文理解的独到见解,不同于传统阅读教学异口同声、千遍一律回答教师的提问——虚假的热闹。

三、语文阅读教学展示应注意的问题

对语文能力来说,独立阅读的能力不仅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而且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1]但对于山区小学农村的孩子,很多在课堂上普遍害羞、自卑、腼腆。那就要鼓励他们说出来、大胆地说出来、说出自信,说出底气。为什么?话是“开心锁”,不说神仙也无办法。语文阅读教学不是教师的独角戏,需要学生的配合,让学生通过阅读教学的展示,学会阅读的方法,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用慧眼去发掘、去鼓励,让学生在阅读教学展示一点拨中受到启发,从而喜欢阅读,在阅读中找到读书乐趣。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只有培养了学生的兴趣,才能激发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自己阅读的收获,展示一些自己在阅读中的妙语警句,增添阅读教学课中的趣味,来刺激学生的阅读兴趣。 介绍一些伟人、名人阅读故事,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教学展示课中,还可以通过学生抢答挑战的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由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语文阅读教学展示过程也要注意关注一些阅读水平低的学生。因为阅读教学目的不仅要培养学习拔尖的同学,更要提高全体学生的阅读能力,让他们爱读书好读书。

2.从课内阅读引向课外阅读

一个人的成长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他的阅读史。让学生利用学习小组这个交流平台,同时帮助学生建立阅读卡,列出阅读计划,必要时撰写读书笔记,教师定期检查督促、鼓励学生在班上交流课外读本阅读的心得体会。鼓励学生进入新华书店、各级各类图书馆,实现阅读由内向外、由少到多,通过课外阅读不断增长知识,拓展自身视野。同时,展示学生优秀的读书笔记,扩大学生的阅读面。这样阅读教学演示方式,让学生渐渐地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从此喜欢阅读,享受阅读的无穷乐趣。

3.善于运用现代化传媒手段

在阅读展示教学中要大胆运用现代化传媒。如手机APP、短视频等平台,不断丰富阅读教学的展示形式,使语文教学内容更具形象性和生动性,增强感染力,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够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拓宽学生视野,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2]

4.注重教师的言传身教

言传身教也是最好的阅读展示方式。教师可通过讲述自己的阅读经历,引导学生爱上阅读。

语文的教学一半来自课堂,一半来自生活。做好语文阅读教学的展示,教师自身不仅要读万卷书,而且要行万里路。阅读是心灵的半径,一方面教师要读万卷书,通过带头读书、摘学习笔记,用现身说法教会学生如何阅读,这比抽象的空洞说教更有说服力。另一方面教师还要行万里路。旅游是身体的半径,因为教师有丰富的生活阅历,把自己的所见所闻,特别是将旅游心得感悟分享与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相结合,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西门豹巫婆交流
西门豹开引漳十二渠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四上《26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热热闹闹的巫婆村
西门豹治邺
西门豹罢官的故事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