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金课”和“水课”的二维分析

2020-02-25翁乾明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水课金课实力

翁乾明

(教育部福建师大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福建 福州 350007)

“金课”和“水课”这两个概念产生于高校。为了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教育部在有关文件中明确提出:高校要淘汰“水课”,打造“金课”。[1]实际上,在中小学也面临着淘汰“水课”、打造“金课”的问题。因为,教学的出路不是以量取胜,而是以质图强。

简单地说,金课就是高质量或含金量高的课,水课就是低质量或含水量高的课。金课会让学生感觉有趣味、有魅力、有收获、有成长;而水课则抬头率低、满意度低、获得感低,学生在课后所获甚少甚至一无所获。确实,有不少水课是由于教师不用心、不负责、不认真造成的,是没良心的课!并非所有的水课都是“没良心”的课。实际上,有相当比例的“水课”,是由其他因素造成的。尽管许多教师从主观愿望上看,态度是认真的,工作是投入的,但还依然会上出许多“水课”,这背后一定有深层的原因。对于教师所上的“课”进行多角度的二维分析,将有助于找到这背后的原因,也有助于揭示“金课”的秘密。当然,课的质量与许多因素有关,如班风的好坏、基础的虚实、理念的新旧、策略的优劣、技术的运用、关系的处理(师与生、教与学、知与能、道与法、内与外)等,但最关键的是教师自身的素质。正如朱永新所说的:“一次次改革之所以最终走入形式主义的老路而成效甚微,根本原因在于教师专业素养的不足。”[2]文章从教师自身素质的角度,选取三个层面进行二维分析,并假定教师在主观上都是想把课上好的。

一、微观层面:从“理解”和“表达”进行二维分析

这是基于教学过程进行的分析。这里所说的“理解”,指的是教师对所教内容的理解深浅;“表达”,指的是教师对所教内容的表达深浅。于是,教师所上的课可分为以下典型的四大类。

1.理解深透,表达浅显

这类教师在课前能深入钻研,吃透教材,重点难点疑惑点均了然于胸,能在充分消化的基础上,对所教的内容进行活化,因而能用浅显的方式加以表达,在课中激情澎湃、形象生动、简洁明快、通俗易懂,让学生体验到语言美、教态美、意境美、结构美、机智美、理性美乃至于人格美,在课末又能画龙点睛地进行巧妙的概括提炼,让学生产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这类教师坚持“以学生为本”,特别能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道、授业、解惑,深受学生欢迎。这类课基本上属于金课。其特征是“深入浅出”,属于简约化的课。

2.理解深透,表达深奥

尽管这类教师认真负责,深入钻研,能把握得住重点与难点,也能搭建起合理的教学框架,但其语言功底太浅,或表达能力太差,或教学方法不当,无法实现话语系统的巧妙转换,满足于教材与教参的生搬硬套,结果总是用深奥难懂的方式加以表达。比如,能用口头语解释时却用书面语,能用图表呈现时却用文字表达,能用案例说明的却用理论论证,该画龙点睛时却一带而过……课堂上学生常常处于纠结郁闷状态,只能形成模模糊糊的印象,无法达到清晰准确的理解。这类教师的课含水量较高,其特征是“深入深出”,属于繁琐化的课。

3.理解肤浅,表达深奥

由于执教者业务差、能力弱、悟性低,用心浮躁,钻研不深,对所教的内容一知半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上课只能生硬灌输、牵强附会,缺乏通盘考虑和整体把握,上课该教什么,怎么教,为何教,教得怎样,自始至终全然不知!一味地照搬照套,用深奥难懂的方式加以表达。即使想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却弄得“画虎不成反类犬”,常常是语无伦次、颠三倒四,出现明显的逻辑上的错误,搞得学生仿佛在听天书,如堕五里烟云。这类教师不上课还好,一上课更糟糕!只会使学生思维混乱、概念混淆、越学越差。这类课含水量最高!其特征是“浅入深出”,属于混乱化的课。

4.理解肤浅,表达浅显

这类教师智商尚可,情商颇高,但缺乏钻研精神。尽管其用心不专,用功不深,对所教内容不甚了了,只知皮毛,不知精髓,但他绘声绘色,能说会道,甚至左右逢源,妙趣横生,颇有大将风度,颇有迷惑性。但毕竟功底浅薄、思维局限,常常捉襟见肘、顾此失彼,自相矛盾、漏洞百出,无法自圆其说,只好勉强应付。学生在课堂上只能得其形,却不得其意、不得其理、不得其法、不得其脉、更不得其宗。这类教师的口头禅是:这很重要要记住,那很重要要记住。于是,要求死记硬背、布置大量作业成了教学的两大法宝。这类课含水量也很可观!可谓是“浅入浅出”型的课,属于“简单化的课”。

二、中观层面:从“意义”和“意思”进行二维分析

这是基于教学效果进行的分析。“有意义”,大体上是指在教学内容上指向明确、重点突出、概念正确、建构精巧、蕴含智慧、颇有价值,对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具有积极意义。“有意思”,则大体上是指在教学形式上,能够推陈出新、增添趣味、打动人心、引发思考、耐人寻味、推动学习,能给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增添某种乐趣。于是,就会有以下四类典型的课。

1.有意义,有意思

绝大多数的金课属于这一类。因为,它一方面能给学生带来充分的意义,例如,认知的意义、建构的意义、启示的意义、创造的意义、人生的意义,等等。另一方面,又能让学生从中品出滋味、感受新意、体验美感,觉得有趣。在这类课上,教师充满激情,要么轻松互动,要么巧妙类比,要么贴切比喻,要么幽默风趣,要么恰当点拨,要么精到归纳……总之,这类课既有意义的发现,又有灵性的显现,令人心悦诚服,欲罢不能。哪怕是高大上的东西,照样会被赋予新意,从而别开生面。记得,现为中央驻港联络办副主任的卢新宁,在给北大中文系毕业生的致辞(可视作特殊的课)时说:“在你们走向社会之际,我想说的只是,请看护好你曾经的激情和理想。在这个怀疑的时代,我们依然需要信仰。”“无论中国怎样,请记得:你们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没有套话、没有官话,完全发自肺腑,掷地有声,绝对有意义,又特别有意思!给人以眼前一亮的感觉。这才是金课!

2.有意义,没意思

这类课的教师认真备课,周密思考,深得要领,条分缕析,结构井然,也抓得住重点难点,呈现在教案上也洋洋洒洒,颇有分量,所讲的内容绝对是有意义的。但这类教师上不了台面,其授课方式缺乏活力,语言缺乏色彩,思维缺乏灵气,情感缺乏热度,表情缺乏变化,上起课来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味同嚼蜡,平淡无奇,无法吊起学生学习的胃口,因而学生上课不爱听、不想听、注意力分散,只等着下课铃声响。这类课只有学霸型的学生会有所收获,对于多数的普通学生,再“有意义”的教学内容也终将旁落,不会带来实质性的变化。这样的课从结果上看,基本上是“水课”。

3.没意义,有意思

上这类课的教师情商很高,他们聪明伶俐,能说会道,善于察颜观色,能够随机应变,可以把课讲得眉飞色舞,生动活泼,甚至逗得学生哄堂大笑。可惜的是,这类教师业务荒废、功底浅薄、能力不足,无法发现课的内在意义,更不懂得赋予“课”以新的意义。由于其无法靠内在的魅力取胜,只能通过哗众取宠吸引眼球。然而,其意思上的充分,无法掩盖其意义上的贫乏。学生不难发现,这类教师的课,经常出现认识上的肤浅、概念上的错误、内容上的空洞,甚至趣味上的低级。这样的教师课讲得越是生动有趣,学生所形成的错误概念就越发根深蒂固。所以,他所上的课常常是“以有趣的方式误人子弟”的水课,具有很大的危害性。

4.没意义,没意思

这样的课含水量几乎达到100%!其具体表现无须细说,可谓集水课之大成。这类教师从专业到能力,都十分薄弱,根本就没有进入教师的角色。上起课来,像梦游一般,讲什么,为何讲,怎么讲,会怎样,全然不知。这类教师在课前讨厌上课,课中盼着下课,课后才有暂时的解脱感,就这么一节课一节课地忽悠学生。这样的课,无论对教师和学生,都是身心上的折磨,既没意义又没意思,绝对在浪费时间、浪费精力。于是,学生打瞌睡,开小差,玩游戏,甚至逃课在所难免。这样的课如果持续下去,毁掉的不仅是学生的学科成绩,更是学生学习的趣味、进取的精神和生活的态度。

三、宏观层面:从“硬实力”和“软实力”进行二维分析

这是基于教师素质进行的综合分析。硬实力与软实力,本来是国际关系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硬实力原指一国的经济力量、军事力量和科技力量,属于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力量;“软实力”是美国哈佛大学的约瑟夫·奈提出的,指的是一个国家在文化、价值观、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影响力,属于看不见、摸不着的精神力量。硬实力是有形的载体,软实力是无形的内核。教师个体也存在“硬实力”与“软实力”的问题。教师的硬实力,主要是指教师的业务功底、专业能力、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实力,没有硬实力教师就缺乏底气。教师的“软实力”是一种无形的心灵力量,是教师教学成功的核心要素。它是由教师的文化底蕴、精神气质、人格境界、价值观念、思想品位、智慧见识、情感意志、教育素养等方面的综合修炼。有了它,教学才具有活的灵魂,教师才有足够的影响力、感召力和内驱力。显然,教师的硬实力与软实力几乎涵盖了教师的全部素质。教师在课堂上所呈现的是,必定是自己的全副气象而不仅仅是专业知识与教学能力。因此,可以综合考虑其硬实力与软实力来探讨“金课”与“水课”的问题。可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1.硬实力强,软实力强

这是真正的金课。这类教师业务精深、知识广博、善于管理,还激情澎湃、敬业乐业,才华横溢。上起课来精彩纷呈,妙语连珠,在深入浅出地传授知识的同时,能以新思维、新方法、新手段、新素材组织教学,还特别善于用眼观察、用耳倾听、用心感受、用脑思考,从而随时调控教学进程。教学过程中,不仅有“术”的传授,还有“道”的点拨,使教学具有启迪智慧、塑造品格、优化思维、培养能力的高度。因而,能把课上得纵横捭阖、挥洒自如、酣畅淋漓、趣味无穷,无论是对教师本人还是学生,都无异于精神享受。例如,大学的思政课是最难上的一门课,可是中国人民大学的王向明老师的思政课,却能做到座无虚席,许多学生竟打的来蹭他的课。他是女生心目中的男神、男生心目中的偶像,既是学生学业导师,更是学生人生导师。学生的评价是:“只有学生想不到的,没有他做不到的!”他有过硬的专业,学生一经点拨,便会茅塞顿开。他崇尚四个字:敬业,求真。他力求真学、真信、真心、真情、真实、真诚,总能把课上到学生的心坎上!充分展现了他超强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堪称一代“人师”。

2.硬实力强,软实力弱

这类教师业务很好,能力很强,智商很高,精明强干,学生从不怀疑他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但这类教师要么缺乏激情、要么不够敬业、要么嫌贫爱富、要么境界低下、要么急功近利、要么投机取巧,总之,缺乏教师应有的高度、格局与视野,学生普遍质疑他的人品。这类教师也可能会有很多的粉丝,但他的粉丝和他一样,多数格调不高、视野不宽、格局不大,甚至属于只关心分数成绩而无价值坚守的“空心人”。因此,这类教师顶多是个好的“经师”,却称不上“人师”。他会上出不少“金课”(限于纯专业性的课),但也时常上出“水课”,这水课大体上是源于其“软实力”的欠缺。比如,由于功利心的驱使,这类教师特别信奉“不干不好意思,干点意思意思,真干没啥意思”,满足于过得去就行,自然就不会去努力调动内外资源,把课想深、备足、上好。

3.硬实力弱,软实力强

这类教师功夫浅、根基薄、业务差、智商低。但他有美好的教育理想,人格高尚,爱岗敬业,说到做到,言而有信,心态阳光,精神健康,颇有博爱之心,对学生一视同仁,能发现每个学生的细微进步,并及时给予赞赏鼓励。教学中能进行健康的价值引导,生活中能对学生关心备至,因而学生喜爱他的人品,也会拥有一定量的粉丝。但他的学生普遍质疑其专业能力。这类教师偶尔会上出不错的金课(专业性弱的课),不时上出有一定含金量的“水课”,其中的水分出在硬实力不足上,而“一定含金量”是源于其强大的“软实力”。但由于其硬实力的欠缺,会反过来限制其软实力的发挥,因而这类教师所上的课,多数属于水课。

4.硬实力弱,软实力弱

这类教师尽管在主观上想把课上好,但在客观上,其业务荒疏、能力低下、精神萎靡、三观不正,怨天尤人、逃避现实、爱找借口、懒惰成性、得过且过、拒绝学习、自我设限、性格扭曲、固执己见、心浮气躁、三分钟热度,使得学生想上好课只是一厢情愿。简言之,这类教师就是“双差型的教师”(软硬实力均差),哪怕其智商再高,也很难上出“金课”来,因为,他的精神倒了,学问垮了,威信丢了。他所上的课基本上属于含水量极高的“水课”。

通过以上三个层面的二维分析,不难理解,教师要想上出金课,就要注意力求做到:理解深刻、表达浅显,既有意义、又有意思,既有强的硬实力、又有强的软实力。而一般而言,激情、敬业、爱心、灵性、趣味这五个方面,是教师“软实力”的标配。这里的“激情”,不是指短暂而强烈的情感,而是持续且旺盛的热情。有了激情,教师就有了强大的内驱力,从而全面点燃自己在课前、课中、课后的每一个行动。有了“敬业精神”,教师就会表现出精益求精、专心致志、一丝不苟、诚心诚意、乐此不疲、坚忍不拔的优秀品质,力求高标准完成教学任务。有了“爱心”,教学就会有温度、有宽容度,就将令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有了“灵性”,就会冒出许多新颖的创意,就能力求在知识上融会贯通、在思维上触类旁通,在关系上心心相通,在效果上一通百通。其实,“金课”最大的特征,就是有很高的智慧与灵性,有办法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学得到位,学得深入。最后就是“趣味”。所谓“趣味”就是使人愉悦、引发兴趣的特性。这是把有专业水准的课,提升到“金课”的重要法宝,教师一定要力求把有意义的课上得有意思!要用个性化、生活化、浅显化、灵巧化的方式,帮助学生悟出深意,品出滋味,带出快乐!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能充分地体验到上课的意义、乐趣和美妙,是一个教师能持续上出金课的秘密所在!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仅能把上课的过程,变成教书育人的过程,教学相长的过程,还能变成享受幸福的过程。这需要教师有很高的人生智慧!

猜你喜欢

水课金课实力
以本为本“金课”打造之精讲精练与发散思维在微积分中的应用举例
浅谈大思政视域下有机化学课程“金课”打造
实力抢镜
基于“金课”标准的《管理会计》课程改革思考
探讨如何打造“金课”在中西医结合眼科教学上的实施
治理“水课”打造“金课”
王晓晨:逆袭靠实力
高校公共体育课“水课”现象分析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
场上拼实力,场下拼表情,就这么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