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益性社会组织能力建设的推进措施研究

2020-02-25梁启东

关键词:社会工作者公益性公益

王 丽,梁启东

(1.沈阳化工大学 人文与艺术学院,辽宁 沈阳110142;2.辽宁社会科学院,辽宁 沈阳110031)

一、公益性社会组织研究现状

公益性社会组织最早出现在西方国家,自组建之日起,便开展了一系列的公益实践。近年来我国的公益性社会组织也有了蓬勃的发展,并在借鉴西方公益性社会组织实践经验基础上,创造出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的理论和实践方法。当然,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情况不同,文化传统各异,因此,在公益性社会组织发展中也存在着不同理解。

1.社会组织的定义

社会组织是指各类机构、组织与团体的集合,包括除了政府和市场之外的各类志愿组织、社会组织与民间团体。大多数的社会组织都是非营利性的组织,这类组织以服务社区居民的个人需求为落脚点,服务内容主要为各类公益性的社会服务,且为在专业领域内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服务的社会组织[1]。而公益性社会组织是指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向公众免费或优惠提供服务的组织,即由社区机构或居民个人负责举办的在社区内展开一系列社区活动,以满足社区居民多方面的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等的社会组织。

国内外的诸多学者一般将公益性社会组织、政府和市场三者视为现代社会运行和发展的重要支撑,由此可见公益性社会组织在社会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也就要求公益性社会组织需要具备很强的专业性,以及在社会中立足的不可替代性。

2.公益性社会组织的能力建设

近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开始尝试借助民间的力量去优化政府的工作效率与运转状况,从而使社会整体得到有效改进。国内学者的研究重点在于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各类行为,例如宋世明教授提出要把公共服务的市场化融入到国家层面的行政改革内容和具体实践中,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严格规划各类服务市场化的宏观制度设计[2]。国内学者娄成武则指出,需要发挥政府的重要力量,政府是公共服务的主导力量,需要在具体实践中充分参与、监督和指导公共服务的实行,发挥政府的宏观职能,消除社会不公平和不合理的制度,并进一步完善对公共服务的监督管理制度[3]。综上所述,政府只是间接的运作者,而不是直接的供给者,真正的运行者实际上是公益性社会组织,不管是执行还是指导,都是社会组织及其专业人员发挥作用,所以提高公益组织的能力建设就显得非常重要。

二、公益性社会组织的发展现状

公益性社会组织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分散管理阶段、归口管理阶段、统一登记阶段。伴随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社会环境不断优化,公益性社会组织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然而在发展过程中其管理制度也经历了重要的变革,需要伴随社会转型不断优化。其制度发展先后经历了由分散管理到归口管理,再由归口管理和双重管理到分类管理重点培育的整体路线[4]。

1.组织能力现状

社会组织的专业服务能力具体可划分为服务提供、资源协调、自我评估、服务创新、专业倡导、品牌建设六个方面。

服务提供能力是指社会工作机构在专业价值和伦理的指导下,遵循机构的服务原则和发展目标,立足于服务对象的切实需求,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和服务技巧的能力,这一能力是所有行业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就社会工作机构而言,服务提供能力可以依据社会工作实践的不同内容划分为专业技术能力和项目化运作与管理能力[5]。

社区公益性社会组织的主要优势为规模小、活动自由、组织灵活等,官僚制的组织及其运作相对较弱,这一弱项不利于实现社会组织之间的信息共享、互动参与与合作。然而,我国城市社区公益性社会组织的运作与发展主要依靠政府,属于政府主导型[5],因此,社会组织过多注重引进外来经验并不利于具备中国特色的政府、社会和市场的三位一体结构的形成,社会组织需要在基于政府规章制度的具体落实过程中总结出符合本地发展的经验。

2.人才能力现状

公益性社会组织需要一支有专业知识的专职社会工作者作为支撑,这样才能提供令人满意的服务。目前我国社会工作者还存在自身专业学科背景不足,知识运用能力不强,在实践中对相关专业技能的运用不充分,个人的专业实践能力较弱等。但我国社会工作者专业人才队伍整体上的年龄结构却较为合理,并呈现出年轻化的特点,这也为社会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然而在我国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服务能力与工作年限是成正比的,社会工作从业经验越丰富的社会工作者,其专业能力越强。因此,整体而言我国社会工作者在开展专业服务时,对社会工作专业技能和方法的应用还存在一定局限,整体的服务水平和专业能力略低。

例如,沈阳市和平区的YQ 公益机构,就是典型的公益性社会组织,该组织的人才建设主要是指对志愿者的培训和支持,但YQ 公益机构的志愿者团队并不稳定。YQ 公益机构拥有超过170 人的志愿者团队,以学生为主,大部分是沈阳某大学的学生,大多通过学校社团与YQ 公益机构取得联系。这些学生为学校中的志愿者社团、青年社团等组织的成员,平时以课业为中心,活动时间有限,能够长期坚持积极参与活动的志愿者更是少之又少。

综上所述,我国公益性社会组织的发展很有前景,但是其组织建设和人才建设并不完善,而这两者又都在社会组织的发展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想要使公益性社会组织发展得更加完备,就必须加强专业人才和组织能力建设。

三、公益性社会组织能力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组织层面

社会工作机构管理对社会工作者专业队伍建设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想做好专业的人才储备和发展,就必须从改善组织建设入手。但目前我国公益性社会组织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

(1)组织散漫。在物资方面,公益性社会组织的基础设施并不健全,办公场所有限,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得不到社会和政府的支持。政府对小型的公益性社会组织并没有太大的发展期望,因此不会为其发展和壮大尽心尽力,就算有项目开展,也只会想到大型的社会公益组织的帮助,从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一种公益垄断现象,每年发行的项目都被大型的、发展时间长的公益组织竞标而得。

(2)资金匮乏。目前公益性社会组织面临着资金不足、入不敷出的现象,而且无法正常运行。首先,一个项目要维持住,不仅要有投入,还需要有产出,两者缺一不可,但是公益性社会组织项目运作效果并不理想;其次,虽然每年政府会投入一部分资金,支持公益事业的发展,进行公益项目的竞标,但是处在发展期的小组织拿到项目资金的概率还是很低的;最后,项目效果达不到预期的目标,造成投入成本高,但产出的效果不佳,影响机构收益。

2.人才层面

(1)福利待遇低下造成人才流失。目前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尚未真正建立起来,社会工作本身还带有一定的公益色彩,他们的工资福利待遇并不理想,大部分区域社会工作者的工资待遇在每月二三千元,部分贫困地区甚至不到二千元,这样的待遇仅仅能保证工作人员的日常开销,甚至有的并不能支撑工作者正常生活,这样的待遇也是社会工作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

(2)相关制度并不完善。2010 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出台,在纲要中明确提出把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提升为与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相并列的第六支主体人才地位,可见国家越来越重视社会工作者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支持公益性社会组织的发展。但目前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培养与队伍建设仍然处于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还需国家给予政策上的支持,有关专业人才的评价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包括优化评价主体、方式方法、激励制度等各方面的规章制度。

(3)社会公众认同感低。对社会工作这一专业,社会公众持有的态度各不相同,有的社会成员忽视社会工作的重要作用,认为该专业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无足轻重,且具备可复制性和替代性;有的人认为社会工作缺失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治安的作用。由此可见,我国社会公众缺乏对社会工作知识和行业的基本了解,对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认同度不高,这也成为人才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对策及建议

(1)优化社会工作职业化制度,创新发展人才战略。应完善社会工作职业化制度,建立良好完善的奖惩制度;设立并推行客观的专业人才评价体系以及人才激励制度,并将其与个人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效率相联系,薪资配置要与工作业绩、从业时长短等挂钩,不断优化专业人才的薪资构成结构;还可以定期组织内部的专业社会工作者评估,包括自我评估、同事内部评估、督导评估、业绩评估等,对评估结果进行比较并评出奖惩人员,与奖惩制度相配合,甚至可以使用优胜劣汰的方式,使工作人员时刻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并设法提高自己的专业服务水平。

(2)增强社会组织之间的协同发展。公益性社会组织与社会各主体互相协作,并能发挥出主体功能力量,是保障公益性社会组织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这就要求公益性社会组织增强自身能力,加强与政府、社会公众以及各类社会主体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充分调动内外资源,使公益性社会组织能借助社会资源获得内部运行的重要动力。同时,需要加强公益性社会组织之间的协作能力,以及组织内部各个成员之间的合作,通过合作获得更大的社会竞争力,在市场中占据优势地位,并获得长足进步和发展空间,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协作和相互支持下,完成维护社会的专业使命。

(3)加强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水评。培训是加强工作者专业水平的主要方式,但目前我国的公益性社会组织对于专业社会工作者的培训并不严谨,也不能有效实现培训最初预定的目标。因此,在社会工作专业培训过程中要形成专业科学的培训模式,保证其科学性和规范性,在教学内容上要将具体培训本土化,实现培训方式方法的科学性和多样性,并加强各模式之间的协调互补。同时,要完善社会工作专业培训师资的队伍建设,支持社会工作师资队伍定期参加培训、学习、实践等[6],以此使其培训能力更强,从而带动社会工作队伍的职业素养及能力水平。另一方面,社会工作者还需要着眼于社会工作服务战略和发展全局,对社会工作自身的发展及其路径选择进行思考总结,并在实践中切实提升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环境与制度的专业性、自发性、主体能动性与创新发展性。

此外,要立足服务需求,要有检测服务对象真实需求的职业能力,并基于服务对象的需求开展有效的服务,在服务过程中和服务结束后均对成效进行评估,检验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成效,这是从事社会工作服务的专业人才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

(4)公益性社会组织建设需要社会的支持。在当前的社会体制下,国内社会工作者的能力资本建设与社会角色的提高仍然依赖于政府的支持,这就要求为社会工作的专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从社会政策的制定与落实、运行管理与外部宣传等塑造社会工作者发展的良好环境,推动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化、专业化。社会支持主要是指公众对社会工作这一职业的支持和认同,但目前公众对社会工作的职业概念还并不清晰,因而对社工这个专业的认同感也不高,因此,社会和政府要加强宣传,为社会工作专业正名,并带头重视和关注社会工作这一专业,这会给社会工作者带来更大的信心,促使其加强专业水平,更好地为人民、为社会、为国家尽自己的力量。

猜你喜欢

社会工作者公益性公益
山西确定20家省级公益性农产品市场
公益
公益
公益
做好公益性报道让温暖在城市流淌
工作条件、家庭支持与职业发展:中国社会工作者离职意愿的多因素分析
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与组织认同对职业流动影响的研究——基于对广州市社会工作者的调查
论我国人口促进社会工作者核心能力的培育
一家医院的“公益性报告”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